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持續影響將繼續沖擊外圍資本市場,受此影響美元指數有望繼續維持強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持續承壓,國內方面經濟呈現較為明顯的加速探底態勢,針對市場所期待的新一輪經濟刺激預期,管理層更有可能采取引而不發的態度,投資者博弈政策出臺時機使得股指有望繼續維持箱體整理態勢。
海外市場回顧與展望
受希臘退出“歐元區”風險大增及美國數據略顯疲憊影響,5月份全球各主要股指均呈現明顯調整態勢,美德國債、美元成為資金避險天堂,美元指數創下近20個月新高,歐元兌美元已經下跌3.3%,原油、銅等大宗商品跌幅明顯,黃金等貴金屬價格降至年內新低。
誰更希望希臘退出歐元區?
目前希臘已經出現擠兌浪潮,其國內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并已經啟動緊急流動性救援計劃(ELA),而作為希臘流動性主要提供者——歐央行而言,一旦希臘出現違約,提供給該國的貸款成為壞賬,技術性破產幾乎是一夜之間的事,而距離希臘第二次大選卻還有兩周的時間,這也意味著歐盟與希臘新一屆政府談判先需面對半個月的時間等待,這對資本市場來說也是一種煎熬。
從機構態度來看,持希臘會在年內退出歐元區的觀點占大多數,而希臘一旦退出歐元區則至少會形成三方面影響,一是全球投資者要重新評估歐元資產,從而引發大規模的資產重配;二是會形成連鎖反應,投資者會更關心“下一個是誰?(西班牙?)”;三是歐洲銀行系統性風險上升。
對我國經濟來說,歐洲經濟被拖累,從而導致外需繼續下滑,加大我國出口壓力。另一方面經濟的惡化會導致大宗商品需求減弱價格下行,有助于我國減少上游成本壓力,降低通脹。
而究竟是歐盟核心國家想踢希臘出歐元區,還是希臘由于民粹主義而欲主動退出歐元區,我們認同社科院劉煜輝博士的相關觀點,即歐元機制有內在的合理性,德國維護歐元機制的決心不容懷疑。對于弱國來說因歐元能夠獲得更低的融資成本從而極大刺激了國內需求,而德法等核心國家也能夠緩解匯率升值之苦,從而積累大量的經常性盈余,流動性始終能夠保持穩定。其二歐債處理路徑沒有多余選擇,短線看歐央行,長線靠歐元區財政整合和邊緣國家的經濟結構性改革。
而希臘本國早已無力執行歐盟的要求,履行財政緊縮也不現實,唯一出路是貨幣貶值,因此雖然希臘退出肯定會帶來天量損失,但從經濟邏輯上,希臘必須要出局,這個結果對歐元區會是良性的,因此希臘退出歐元區很有可能如劉煜輝博士所判斷的那樣,實際主導權其實掌握在歐盟區核心國家手里,歐盟謀求的僅僅是“有序退出”,特別是在退出時點上的選擇最關鍵,因此在希臘第二次大選結果未出來前,歐債危機還將持續發酵。
A股市場回顧與展望
5月份A股市場整體維持橫盤震蕩態勢,經濟加速探底的同時,希望政府出臺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對股指形成一定的支撐。
(1)經濟探底有望呈現加速態勢
從匯豐公布的5月PMI初值48.7%情況來看,較4月份49.3%有顯著的下滑,表明5月制造業的活動再度出現放緩趨勢,分項指標看新訂單再度萎縮,成品庫存由降轉升,料官方5月PMI也望出現下滑態勢。
同時,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電煤和鐵礦石買家紛紛要求貿易商推遲發貨,有些甚至出現違約,這也是迄今最清晰的信號,表明中國經濟減速已對原材料市場產生影響。
盡管受全球需求減弱影響,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明顯的下跌,對于國內通脹形勢形成利好,但市場仍擔心工業生產會在5月進一步下滑,市場普遍一致預期經濟探底有望呈現加速態勢。
投資者需重點關注5月工業生產相關數據,特別是剔除天氣因素(5月份晴天明顯多過4月)后的實際表現,我們堅持政策松動的底線為工業生產跌破10%和投資跌破20%的前期判斷,目前隨著這一底線越來越近,政策放松的意愿在未來一月有望繼續增強。
(2)新一輪刺激政策意欲“打太極”
從5月份市場走勢來看,支撐股指的既非經濟好轉,又非流動性寬松,也非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等因素,而是基于經濟走勢的惡化,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將要推出的預期開始升溫。從“降息”到發改委批準寶鋼湛江項目、鐵路基建再次啟動及引進民間資本新16條,市場期待08年底的“盛宴”能夠再次到來。但從湖南省發改委在全省經濟形勢座談會所傳遞的中央精神來看,明確了國家層面有“兩個不可能”:不可能出臺像2008年底那種大范圍、大規模的4萬億投資政策;不可能松動房地產政策,現在只會預調微調。
理性的分析,前期4萬億投資前車之鑒猶在眼前,管理層清楚的知道采取簡單的通過投資拉動經濟的手段,弊大于利。
以鐵路投資為例,按照“十二五”規劃,今年鐵路投資規模應按照4000億元規模來執行,而1-3月我國鐵路投資才完成600億元,按此速度年內只能完成2000多億,因此此次鐵路在建項目的全面復工難言超預期。
這也就意味著縱使會出臺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投資拉動必不可少,但重點會集中在前期項目的“在建續建”,地方政府新項目大量審批并不現實,從溫總理近期的講話頻度也可以看出,引進民間資本進入服務業當是拉動經濟的一個有益補充。
其次,也正如劉煜輝博士所談到的那樣,當前經濟單純依靠貨幣政策也無法將中國經濟帶出低谷。以降息預期為例,首先年內剛剛完成第二輪下調存準,效果的考察尚未結束,實體經濟若無明顯惡化,很難想象央行會很快啟動利率工具。
從今年兩次降存準的效果來看,雖然釋放了大量銀行貸款,但對信貸提振的作用卻相對有限,特別是從最近一期存貸款數據雙降的情況來看,企業借貸意愿不強,貨幣乘數繼續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降息并不能改變真實借貸利率下降的現實,央行貨幣政策應當說已經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只是經濟實體去杠桿對沖了央行的努力。
整體而言,管理層通過“結構性”的多重舉措來刺激經濟或者采用預期引導的方式來進行調控效果要遠遠好于實際的政策發布,我們從各地房地產限購政策有限度的放松被默認以及地產成交量開始放大的現象能夠看到,中國經濟內生的動力依然很強,預調微調或已經悄悄展開,管理層“打太極”功夫愈發爐火純青。
(3)博弈政策出臺A股市場引而不發
結合宏觀經濟實際情況和A股市場現狀,當前投資者心理普遍存在經濟下不下滑都無所謂的態度,即經濟下滑會加速刺激政策的出臺,經濟停止下滑則直接改善市場的預期,在這種投資心理的驅使下,6月A股市場能夠做出方向性的選擇將會出現兩個“時間窗口”,一是宏觀經濟數據發布日,二是預期刺激政策出臺日,綜合分析來看,管理層出臺的刺激政策更可能是結構性的,引而不發的政策發布預期將會使得股指有望繼續維持前期箱體整理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