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盤持續低迷,原本想靠規模優勢站穩腳跟的私募,不得不考慮改變策略——從擴大規模改變成打造有廣泛認可度的產品。因為,大部分私募越來越發現,打造精品才是在私募圈有序發展的王道。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渠道倒逼而成。
我們都知道,由于私募一直缺少合法身份,陽光私募不得不繞道信托,不過,信托賬號自2009年7月起被叫停,陽光私募行業發展近兩年來受到了束縛。雖然他們可以買既有信托賬戶,但渠道壓力一直是陽光私募痛苦的一大根源。
從現在市場上幾個規模最大的私募可以發現一個規律——他們業績未必有多出眾,但他們肯定沒怎么讓客戶虧錢。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星石投資,當前發行了26只產品,其中有22只獲好買五星級評價,公司當前資產管理規模在30億元以上。雖說星石一直以保守著稱,仿佛與高收益無緣,然而,他的大部分產品凈值都在1元以上,業績比較突出的星石1,截至6月8日,最新凈值為1.5581元,該基金成立以來的業績為55.81%,同期滬深300下降了-41.64%。
另外一個穩健性的代表是朱雀投資。公司當前發行了31只產品,其中5只獲好買四星級評級。他們產品的凈值全部都在0.9元以上,哪怕是近一年發行的產品。業績最好的朱雀1期,成立以來的收益率是52.42%,同期的滬深300是-52.40%。當前他們的規模雖像大部分私募基金一樣有所縮水,但還保持在40億元以上。
近一年上升速度比較快的還有展博投資,這家公司最近在很多私募年度頒獎中屢屢斬獲。這家公司長期以來非常低調,但其以旗下產品全面優異的業績——凈值全部在1元以上,主打產品——展博1期的最新凈值是2.0586元(截至6月8日)。這家公司的投資靈魂人物陳鋒我接觸下來,心態非常好,他們主創人員對投資的興趣由來已久,公司“展博”一名,取自香港TVB經典劇集《大時代》的主角——方展博。這家公司的投資理念是“選美理論”,來源于凱恩斯。在他們看來,股票投資中,經濟學會放在次要地位,應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心理學和行為學。他認為股票市場的運動不僅僅基于價值,而且基于群體心理。這種先是充分考慮市場情緒再進行選股的方法,似乎是當前市場下普遍勝出的一種策略。不過,這家公司也不急于發行更多產品。雖然這家公司在2011年后大紅大紫了一把,然而,他們最近發行的一款產品——黃金優選12期1號,是2011年10月12日成立的。雖然他們不急于發行新品,但仍是近期規模在不斷上升的少數私募公司之一。
我從渠道了解下來,銀行如今的要求很簡單——他們的思路也不再像前幾年那么容易跟風,像此前常士杉、羅偉廣等年度冠軍,已經不再讓這些主流渠道格外興奮。因為代理這類短期業績優秀的產品,之后也會銀行理財經理們接到非常多的投訴,甚至發行速度越快,他們遇到的投訴也更多。他們索性更樂意推行像星石、展博這類不會讓客戶虧錢,但又有一些穩定收益的產品。正因為這樣的思路,朱雀、星石等這類公司反倒近幾年規模上升極快,很快就穩定了自己的私募江山。那些想走激進策略,又想擴張規模,又想迅速做出業績的公司,畢竟沒有那么多天才型的澤熙徐翔,而且,就算徐翔本人也不急于發行產品。他們成立至今,只發行了5只產品。澤熙一市場人士曾說,很多人都想買,但是他們還是想控制一下規模。
雖然一開始銀行還會嘗試幫著發行一些私募新品,但一旦這些產品業績掉落太快,就會火速被打入冷宮,那些投資顧問公司想再崛起就非常難了,甚至當初發行規模越大,贖回也越多,這些公司自然是慌亂了手腳,業績更差,又是個惡性循環。
6月1日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單位凈值低于0.7元的陽光私募產品多達98只,0.8元以下的產品數量則有274只之多。統計的陽光私募產品總數量不到1200只,可見0.8元以下的產品數量占比達到20%以上。這也是如今銀行都把精力放在1元左右產品的原因。
所以,現在的私募市場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沒有走對戰略、或本身實力也并不出眾的私募越來越難以趕超,有些只好選擇退出市場。
不過,大部分還想長期生存的私募,基本都在從長遠角度,打算安靜下來打造精品。據我了解,他們在打造精品產品的時候,也在尋找新的出路與方向。比如不少私募開始籌建自己的量化團隊。在他們看來,二級市場選股策略要做得出彩難度比較大,不如嘗試一下能獲取穩定收益的量化與對沖策略。不少私募想以此為打下未來的江山做準備。
然而,當他們接觸了這個圈子后發現,其實,量化的水也很深,而且真槍實干的人才也并不多。這個時候,那些已經有規模優勢的私募發現自己在未來的市場上,依舊拔得頭籌。索性未來還會涌現出一些本身就擁有創新策略的投資團隊們,與他們共分未來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