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榕(上海大智慧股份公司執行總裁):中國股市已進入最值得期待的“政策紅利期”,按理可以走出波瀾壯闊的大行情,但由于中國資本市場還處于典型的擴容期,產業資本的饑餓、強勢和貪婪注定讓股市走勢一波三折,可以斷定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股市將成為那些敢于把握熱點、注重政策研究的中國股市“老手們”的盛宴!(http://weibo.com/u/2144596567)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在經濟增長速度回落時期,通過推進改革來激發新的增長動力更為關鍵,例如;1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2 打破壟斷,激發市場化的、具有內生動力的民間投資增長;3 金融體制改革,通過競爭來降低融資成本,化解金融體系中的隱含風險;4 財稅體制改革。(http://weibo.com/bashusong)
滕泰(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新四萬億”不新,是正常支出】保障性住房、水利、鐵路等,符合國家戰略,且都在十二五規劃和年度預算之中,在經濟較差時加快推出進度是正確的。把這些項目加起來,煽風點火說成新四萬億來批評炒作施壓,于國無益。財政支出超10萬億的大國,應減稅,支出向民生傾斜,否則明年還有四五萬億投資。(http://weibo.com/tengtaimszq)
鄭智沒有化(《21世紀經濟報道》資深記者):【5.3萬億信托正在過難關流動性是阿克琉斯之踵】對最近頻頻“出事”的融資類信托業務的思考:信托公司大量做融資類業務,但是欠缺信用風險識別能力和流動性管理手段,無法像銀行那樣通過資產負債管理、不良率控制和撥備計提來防止個別貸款項目的流動性風險演化為整個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和經營風險。(http://weibo.com/zhengzhi21cbh)
康曉陽(天馬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當市場焦點集中在希臘是否退出歐元時,西班牙股市卻一瀉如注;而當歐洲各國政要正在為保衛歐元奮力一搏之際,德國股市也選擇了下跌。不管政治家們如何努力,有兩個事實沒有改變:主權國的債務成本和總額還在累加,而償債能力依然在惡化。眼下的歐洲,關鍵詞或許不是債務或破產,也不是歐元,而是衰退。(http://weibo.com/u/2055428635)
邱國鷺(南方基金投資總監):股票有兩種,一種是冰棒,Small and Sweat,常出現在游客最多的地方,招人喜歡,受人追捧,但是自身價值卻總在不斷的溶化消亡中;另一種是古董,表面上又舊又老,深埋土中,少人關注,要耗費功夫挖掘,但自身價值總在不斷的增值中。投資古董股要當心別買得太早,投機冰棒股要當心別賣得太遲。(http://weibo.com/qiuguolu)
張后奇(資深金融從業人士):歐元沒有統一財政支撐沒有統一的政經決策中心,在歐債危機沖擊下舉步維艱。歐元危機正考驗并警示世界:危機中的區域多邊金融合作機制更像是激流中行駛的木筏,木筏過大風險不言自喻,邊緣上未綁緊的木頭可能先被沖走,木筏在大洋中漂流缺的是核心動力。歐元若真垮了卻是世界災難,美元可能先得點益。(http://weibo.com/zhanghouqi2011)
姚凱-yk(SEC注冊分析師、央視、第一財經特邀嘉賓):交易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當你找到一條正確的路,你可能錯了1000次。無數的投資者不具備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也就注定了市場上的大多數人都是虧損的,少數的人找到了交易的圣杯,所以他們能夠源源不斷的獲取財富,而你只好做他們可憐的對手盤。(http://weibo.com/ysk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