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中旬起,中央及地方經濟數據開始密集發布。在2012年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8. 1%、增幅連續5個季度下降、創3年來最低的情況下,各地經濟增速普遍下降1至2個百分點。
經濟增速的變化源于已經持續數年的內部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外部經濟環境。比如對北京,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曾分析認為,由于房地產和汽車行業的調整,分別導致北京市的GDP增長下降0. 7%和1%,加之首鋼搬遷等因素影響,導致北京經濟增幅下降2個百分點。
經過3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之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曾強調,要實現“有質量的增長”。他所列舉的“有質量的增長”的三個方面是: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增長,著力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有科技支撐和高科技含量的增長;低碳、綠色和環保的增長等等。這些也正是目前中國經濟變化的主要方面。
在此背景下,《望東方周刊》邀請十位來自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等學術機構的經濟學家對今后中國經濟的走勢進行了預測。這次小規模調查的內容還包括房價、股市、出口形勢等焦點問題。
從調查結果來看,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2012年GDP將保持在8%左右。GDP小幅波動屬于正常范圍,雖有主觀調控因素,但在世界范圍仍是很高的增幅。也有學者認為,關注短期GDP走勢意義不大,如何保持經濟長遠增長的活力才是關鍵。
相比經濟增速,2012年的通脹形勢可能較為嚴峻。多位經濟學家認為,要完成4%的全年通脹控制目標,仍需更大努力。
對于社會關注的房價問題,以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為代表的多數受訪經濟學家認為,在堅持目前調控勢頭的情況下,“穩中有降”較為現實,但不可能出現大幅下跌。
經濟學家們對2012年出口形勢看法不一。一種觀點是,目前出口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作用正逐步下降,應因勢利導開拓國內市場。
對于2012年股市走勢,經濟學家們的看法比較一致。他們認為,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股市難以出現較大反彈。
提西部也要保東部
根據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原所長張卓元預測,2012年中國GDP將維持在8%左右。他在接受《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認為,受國際形勢影響,一季度出口增速回落。就國內環境而言,4萬億元投資進入收官階段,民眾消費需求擴展有限,所以2012年經濟增速較2011年會略有下滑。
張卓元進一步分析說,二季度經濟數據仍會走低,但在下半年國家可能會出臺“小的經濟刺激政策”,“全年保8沒問題,當然,也不排除8以下的可能。但這種GDP增速在全世界來講仍是很高的”。
就全國形勢而言,受訪經濟學家均認為,不應對GDP走勢的下行存在過多憂慮和炒作。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黃國雄在接受《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認為,中國經濟正轉向追求效益、注重市場價值的階段,無論7%、8%都遠高于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總體上不需要擔憂,屬于正常發展速度和軌跡。我認為達到8%沒問題,高速的經濟發展軌跡不可能一下子降下來。”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梁小民對《望東方周刊》說,目前沒有明顯的刺激因素顯現,因此二季度GDP增幅可能會繼續下降,保增長的努力可能要到三季度才能見效。
相對全國GDP在8%的門檻上徘徊,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正在“破8”。目前披露數據的21個省級行政區中,僅有3個增速超2011年同期。
如北京市,一季度GDP增速僅為7%,低于2011年全年8. 1%的經濟增速。
截至4月24日,北京GDP增速位列全國倒數第一。經濟強省廣東雖略強于北京,其一季度7. 2%的經濟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 3個百分點,回落程度甚于北京。
廣東省統計局在分析這一現象時認為,雖然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但全省經濟總體走勢更為穩健,且出現探底回升的跡象。他們預計,廣東的全年經濟走勢前低后穩,有望實現增長8. 5%的預期目標。
而深圳一季度經濟增速為5. 8%,低于2008年年末、2009年年初國際金融危機最為嚴重的時候。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會長陳秀山,對于這一“以往從沒有出現過的”情況表示關注。
他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出口受到擠壓,廣東又處于傳統產業向內地轉移、新產業沒有跟上的真空時期。
不過總體而言,地方經濟發展總體上延續了2011年中部突起、西高東低的趨勢。目前東部地區最快的是天津,達到14. 7%。
陳秀山認為,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緩慢,未見實質性恢復,二季度會慣性下降,直至觸底。
相比東部發達地區的下降,中西部地區依然保持平均11%的增速。比如貴州、重慶、四川達到15%、14. 4%、13. 1%。
不過,一些中西部地區與2011年同期相比經濟增速也有所下滑。比如四川比2011年同期增速回落了1. 9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對《望東方周刊》分析說,近年來中西部經濟增長相對較快,基數較小是一個重要原因。而且,正是由于基數較小,其對全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比如,湖北一季度增速超過12%,而其GDP還不到廣東的一半。
政府態度主導房價前景
在一季度GDP下降至8. 1%的同時,3月份CPI反彈至3. 6%,有些人擔憂是否出現了滯脹態勢。
對此,幾位經濟學家認為不應過分解讀。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在接受《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CPI也是一個被炒得過度的概念。通貨膨脹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此過程中理順價格體制顯得更為重要。”
黃國雄也認為,不要以計劃經濟的眼光看待CPI波動,“因CPI大幅波動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所以受到廣泛關注。一般1%至3%是低度通脹,屬正常的波動現象;4%至6%屬于中度通脹,政府應當警惕,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7%至9%為高速通脹,將導致不少企業關門,政府應當采取重大措施”。
他預測,三四季度伴隨著農產品收成,價格應會回落。“從流通領域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年保持12%的增幅沒問題,市場總體來看穩步發展,不會遭受大的沖擊。但也不排除某些地區部分商品的大幅上漲”。
張卓元預測說,受2011年翹尾因素影響,2012年CPI有可能超過4%。“如果沒有特殊情況,5月除豬肉不會漲價外,水及天然氣等資源產品的價格都可能上漲。下半年,食品價格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漲幅,保持全年CPI在4%以下壓力較大”。
作為國家價格指導委員會委員,梁小民認為,CPI增長因受偶然因素左右,最難預測,“比如夏糧收成如何,伊朗局勢影響石油價格等等。寬松的貨幣政策對經濟會有積極促進,但對通貨膨脹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對于價格問題中城市居民敏感的房價問題,多位經濟學家的基本判斷是不會出現大幅下降。但也有受訪者認為,出于土地稀缺性等因素判斷,房價在“穩中有降”之外,也可能出現結構性的小幅上漲。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上海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中心原主任張泓銘對《望東方周刊》分析說,土地稀缺性導致房地產的發展趨勢是上漲,開發商也不會輕易選擇降價。但在國家二套房首付提升、降貸等調控政策影響下,房價也不可能大幅上漲。
持這一觀點的還有首都經貿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產管理系主任趙秀池:“關于2012年的房價走勢,我認為是基本穩定,可能小幅上升或小幅下降。尤其是對一線城市來講,大量的住房剛性需求還是存在的。”
在曾出現多次“降價鬧事”事件的北京市通州區,三四月成交量均超過600套,達到本輪調控以來的最高值。此外在大興區,自2011年6月以來,再次出現了連續兩月成交量突破1000套的情況。
4月,北京市住建委發布《北京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提到經適房不再適用資金監管。同時,擬允許地產商在建設過程中,提取預付款增加2個節點。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開發商在建設環節上的資金壓力。
陳國強判斷說,2012年全年房價的一個基本特征將是“穩中有降”。“在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基調下,不同的城市可能有不同的表現。一些一線熱點城市的房價將有所下跌,而一些中小城市的房價漲幅趨緩”。
在房價不會大跌的基本判斷下,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房價前景仍主要取決于政府態度。
股市改觀、反彈乏力
對于在中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出口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張小濟研究員在接受《望東方周刊》采訪時分析說:“從一季度數據來看,進出口增速都有所回落,不過外貿應當能夠保持10%的增速。2011年年底大家比較悲觀。最近這一兩月,國際經濟形勢有所改觀,美國的經濟復蘇勢頭在抬頭和加快,歐元區的消息也不都壞,還有一點正面消息,所以對市場預期有影響”。
張卓元認為,商務部確定的外貿增長10%是有可能實現的。他也表示,美國經濟的復蘇以及歐元區形勢并未惡化,是保持中國外貿樂觀數字的主要因素。
此外,張泓銘認為,沿海地區來自“金磚四國”的采購商數量正在上升。所以一季度將成為低點,二三季度出口形勢會有所恢復。
雖然中國經濟在近年來仍然保持了較為強勁的勢頭,但是被稱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卻表現不佳。在經濟增幅趨緩的背景下,經濟學家們對股市保持了謹慎態度。
梁小民的預測屬于樂觀的:“會略有上升,突破2500點,但不會太高。因為宏觀經濟環境不是很好,股市反彈很難。”
他分析說,雖然社會對股市信心不足,但養老基金、社保基金入市都是利好消息。此外,由于下半年將有重要政治會議,“想必股市不會大跌”。
其實2012年滬深股市開局不錯。上證指數以2212點開盤,下沉至2132. 63點就一路上漲,2月底已經最高摸到2478. 38點。但是此后,滬市大幅回調,最終報收2262. 79點。就一季度而言,上證指數上漲63. 37點,但振幅達到15. 72%。
深證成指一季度報收9410. 26點,同樣小漲幅、大振幅度:只上漲了5. 51%,振幅卻達到22. 9%。
張泓銘同樣認為,股市較2011年將有改觀,但不能過于樂觀。
牛鳳瑞則警告說“入市應謹慎”。“中國的股市交易規則還是令人擔憂。股市與經濟形勢總體趨勢相反,出乎不少人的預料。”
肖金成也認為,股市在一季度探底,“市場不活躍必然在股市上提前反映,股民日趨理性,對投資股市信心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房地產股逆市而行,領漲領跌,一改調控以來頹勢。
就調查總體結果而言,經濟學家們判斷,一季度將是中國經濟中多個數據和領域的“探底”時期。最遲到三四季度,各項數據都將有一定反彈。
當然,以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和經驗來看,數字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看似低迷的統計數據背后,是對于經濟結構調整的努力和壓力。
期待2012年成為中國經濟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年頭。
經濟學家調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