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的寒潮天氣過后,暖陽斜映在花園中,空氣中又充滿了春日的欣喜。但我年近90歲的老母卻再也不能來花園中散步。因為一次偶然的摔倒,原本身體矯健的她再也不能站立起來,只能終日躺在床上唏噓不已。按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睡吃等死”。原本我打算把她送進老人護理院,有更專業的照料,卻被多家護理院告知沒有床位。數年寒暑的照顧讓年近花甲的我筋疲力盡。
我有一個女兒,她也三十而立,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看到我的憂慮,她常說:“別擔心,我會照顧你,不會送你去養老院的,條件再好也不去,護理人員再好怎比得上自家人?”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里,小輩送老輩去養老院,或者老人自己選擇去養老院,在目前似乎還不能說是一件體面的事情。但是女兒的表態在我聽來,更多只能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因為她和眾多獨生子女一樣,正面臨著兩小養四老甚至是更多老人的窘境。作為一個老三屆,作為獨一代的父母,我的觀念正隨著社會的變遷發生著改變。現代社會,年輕人的生活壓力這么大,我可不愿意給他們添麻煩。養老院對我而言,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物。
考慮到公辦養老院的床位嚴重不足,我便有意識的去打探了一所規模較大的私立養老機構。置身其中,時間彷佛凝固了一般。看上去,養老院更像是一個度假會所。有單獨的醫院,有為老人設計的健身房,有種類繁多的老年餐桌。裝修設計也是針對老年人的需求。還有針對無法自理的老人開設的康復中心,提供專業的醫護人員看護服務,一天24小時都有專人值班。我看得喜上眉梢。但是每月價格不菲,5000元/月打底。這對我一個退休職工而言,簡直望塵莫及。每月2000多元的養老金除去生活開支和看病吃藥,所剩無幾。雖然女兒一定會予以經濟資助,但老有所樂,必須要活得有尊嚴。
然而,住不起的現實正不斷糾結著我。于是,我想到了“以房養老”的模式。這在國外很常見,但在中國尚處探索階段。我有一套空置的房產,60多平米,地段也不錯,市值200萬。有了這個想法后,我就開始琢磨是租還是賣:如果把這套房租出去,每月大約能有3000元的租金;如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