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巴一般由大米、小米、黃豆、綠豆等制成,根據原料以及加入調料的不同,可制作成多種口味。市場上常見的有孜然味、麻辣味、牛肉味、五香味鍋巴。鍋巴不僅香酥可口,營養豐富,而且有健脾消食和止瀉功效,因此脾虛、消化不良、久瀉不愈的人更宜食用鍋巴。下面介紹幾種風味鍋巴的制作技術。
一、糯米鍋巴的制作
1.原料準備:下面以制作1公斤糯米鍋巴為例準備原料。需要糯米1公斤、肉末35克、胡椒粉10克、鹽25克、姜末25克、味精3克、雞精3克、色拉油適量。
2.清洗、浸泡:先用清水將糯米淘洗2~3次,去掉雜質。然后用清水浸泡,冬天需浸泡3小時,夏天浸泡2小時即可。浸泡時間太長會使鍋巴在制作過程中出現粘鍋現象,浸泡時間太短則不易烤熟,而且會影響成品的口感。
3.拌料:將浸泡好的糯米瀝干,然后加入胡椒粉、姜末、肉末等調料,攪拌均勻后放置15~20分鐘,以便入味。
4.烤制:將烤箱的模具內側刷一層色拉油,然后將拌好的物料放入模具中(只需鋪上薄薄的一層即可),將模具放入烤箱,在200℃的溫度下烘烤15分鐘。若想縮短烘烤時間,可以先將空模具放入烤箱中,在200℃的溫度下加熱3~5分鐘,然后再刷一層油,放入物料后進行烘烤,這時只需烘烤7~8分鐘即可。
5.切片、油炸:待烤好的鍋巴自然冷卻后,將鍋巴切成均勻的小片。色拉油用小火進行加熱,待油二成熱時放入切好的鍋巴小片,炸3~5分鐘后,炸至鍋巴呈現誘人的金黃色時,即可撈出裝盤。這樣,一盤濃香四溢、酥脆可口的糯米鍋巴就制作完成了。參照糯米鍋巴的制作方法,還可以制作出別種風味的綠豆鍋巴。只是在原料處理上稍有不同。首先將綠豆淘洗2~3遍,然后用清水浸泡4小時,若夏天只需浸泡3小時,將浸泡好的綠豆粉碎成較粗的顆粒狀就可以了。最后經拌料后放入烤箱,在200℃的條件下烘烤7~8分鐘,就可以切片、油炸裝盤了。
二、小米鍋巴
小米鍋巴是以小米粉為主要原料,加入淀粉、奶粉、調味料后,經螺旋式膨化機膨化,然后經油炸制成。
1.原料準備:小米粉1.5公斤、淀粉4.5公斤、奶粉0.5公斤、食鹽0.2公斤、清水適量。
2.原料配比:先將準備好的小米粉、淀粉、奶粉、食鹽依次放進攪拌機內,開啟攪拌機攪拌1分鐘。然后在保持攪拌機轉動狀態下,將稱好的1.5公斤清水分3~4次緩緩倒入,繼續攪拌2分鐘左右,停止攪拌。當攪拌機里的混合物呈淡黃色、小顆粒狀,用手抓一下則成團,撒手就散,說明攪拌的混合物干濕正合適。
3.機器膨化:膨化之前,需要精心準備一些濕料。取約1公斤攪拌好的物料放入盆中,少量多次地加水攪拌,加水量大約為0.2公斤,然后將物料攪拌均勻,倒入膨化機。因為膨化機首次開機時機內螺旋通道內過于干燥,所以需要往進料口放入濕料,以起到對機器內部進行潤滑的作用。
把事先用攪拌機攪拌好的物料裝入膨化機上方的儲料斗中,大約裝到儲料斗容積的2/3即可。然后調節儲料斗的輸料速度,使物料勻速地進入進料口。隨后膨化機出口處即有類似粉條狀的鍋巴制出,這是由于開始時物料中的水分較多,濕料不膨化,容易通過噴口所致。將粉條狀的鍋巴輕輕拉斷后,再放入進料口,重新混合膨化,如此反復幾次,直到出來的是帶狀的鍋巴為止。制作出來的鍋巴條有彈性且具有熟面顏色,有均勻小孔。
4.冷卻切段:將膨化出來的帶狀鍋巴輕輕拉到輸送帶上。膨化機設有風扇與切段工具,勻速旋轉的切割刀會把冷卻后的鍋巴切成長度均勻的小段,掉入盛裝鍋巴的容器內。
5.高溫油炸:向鍋中倒入約1公斤色拉油,用中火加熱,待油溫達到七成熱時,放入切好的鍋巴半成品片,攪拌,以防止粘連。約20秒后,鍋內蒸發出的水蒸氣明顯減少,這時就可出鍋了。
6.加入調料:炸好的鍋巴出鍋后,應趁熱撒上調味料,將調味料均勻地撒在鍋巴的兩面。麻辣料配方:辣椒粉30克、胡椒粉4克、精鹽50克、味精3克、五香粉13克。
參照小米鍋巴的制作方法,還可以制作質地更松脆的土豆鍋巴。制作時,先把2.5公斤土豆蒸熟后切成片,然后用勺子不停地碾壓、攪拌,制作土豆泥。
把準備好的8公斤面粉、0.15公斤食鹽放入攪拌機內攪拌1分鐘,再把土豆泥分幾次倒入攪拌機內攪拌2分鐘。
膨化、切段、油炸及加調味料等環節與小米鍋巴的制作方法相同,此處省略。
7.包裝:制作完成的鍋巴如果不立即食用,可放置5~10分鐘后進行包裝,按每份50克或100克進行分包,裝入包裝袋中,用封口機封合。常溫下可放置9個月。
(陜西 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