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榆社縣河峪小米專業合作社是全國農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該社成立于2004年8月,以種植、加工、銷售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河峪小米等小雜糧為主,是所在市、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之一,是晉中市政府優勢農產品區域規劃項目區。
該合作社成員的出資總額為100萬元,自成立以來,通過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種植以河峪小米為主的小雜糧產業,以全方位幫助農民增收為立足點,以帶動更多的農民富裕為根本目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合作社的社員已從組建初期的5戶發展到現在的256戶,帶動周邊農戶5600戶。合作社現有谷子無公害種植基地1700多公頃,擁有固定資產136萬元,年加工谷子1800萬公斤,銷售額達3200萬元,實現利稅193萬元,其中返還社員49萬元,為社員戶均增收1250元。河峪小米現已直銷北京、太原、深圳等地。
該社以服務成員、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為宗旨,以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合作社依法為成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儲藏以及其他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
成員大會是合作社的最高權力機構。該社設理事會,對成員大會負責,由3名成員組成,設理事長1名、副理事長2名。同時合作社設監事會,由3名監事組成,設監事長1名,監督理事會對成員大會決議和本合作社章程的執行情況;監督檢查本社的生產經營情況;負責本社財務審核監察工作,向成員大會提出年度監察報告,并代表本社負責記錄理事與本社發生業務交易時的業務交易量(額)情況。
該社在以技術為核心的理念指導下,聘請該縣農業局技術員對全體社員進行了谷子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培訓,農作物種植期間還由縣農業科技技術人員為農戶提供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等一系列技術指導服務,提高了社員生產過程中的組織化程度。合作社還為社員統一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先后引進谷子新品種達18個,在該縣農業局、科技局的支持下,建立了“五色小米”新品種對照的種植試驗、化控免間苗技術、梅花耬種植品種試驗示范基地67公頃,通過試驗示范,為谷子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奠定了基礎。
此外,合作社依托現有的技術規模,在原來取得無公害認證的基礎上,又對河峪小米產地規模進行了擴大,由原來的200公頃擴大到現在的2000公頃,同時對大豆、綠豆、高粱、蕎麥四種雜糧品種進行了無公害產地、產品的認證,先后被授予“山西特色農產品”、“山西名牌農產品”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年被當地市、縣授予“先進專業合作社”、“助農增收先進單位”,2008年11月獲得了QS認證,在第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與北京客商簽訂了供貨合同,使河峪小米打進了北京市場。
該社為了實現“民受益”的目的,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合作社按照成立時的初衷,對成員進行盈余返還。隨著合作社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合理的4∶4∶2產品銷售利潤分配模式,即當年40%的利潤作為可分配盈余返還給成員;利潤的40%留作公積金、風險金,在遇到市場疲軟或意外情況時補償給成員;20%作為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費用。
在河峪小米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榆社縣的谷子、小雜糧拓寬了市場,同時還解決了該社成員賣糧難的問題,提高了該縣農民的種植經濟效益,為繁榮當地農村經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山西 王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