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八寶米是云南省廣南縣特產,因原產于該縣八寶鎮而得名,歷史上曾作為貢米。由于當地特殊的氣候和水土條件,文山州廣南縣的八寶米在歷史上被列為“貢米”,封為“皇糧”,“每歲貢百擔,專送京都”。據廣南府志記載:“八寶米每歲貢百擔,為明清兩代貢米。”八寶米色白而有光澤,粒大、富有黏性,做出的飯質地松軟,味道清香,令人久食不厭。
【品種特性】八寶稻屬秈型稻。株高120~154厘米,穗長22~24厘米,穗粒平均78.6粒。谷粒長0.7厘米、寬0.3厘米,每千粒重25克。谷殼呈淡黃色,顆粒飽滿,易脫粒。每667平方米(1畝)產200~400公斤。生長期為180天。單株分蘗10~20株。空秕率5%~10%,出米率70%~72%,出飯率230%~240%,飯粒軟糯,味香可口。驚蟄送肥,清明育秧,立夏始栽,10月秋收,與一般水稻栽種無區別。
【產地環境】八寶米產于廣南縣八寶鎮。八寶鎮自古有“小桂林”之稱,山清水秀,風光綺麗,魚肥米好。有667公頃良田栽種八寶水稻,其中以坡峴、壩尾、同伯、安樂等地的133.33公頃田產的八寶米最為優秀。產區海拔1131米,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均日照1865小時,年平均氣溫16.5℃,全年無霜期330~340天,平均相對濕度70%~80%,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十分適宜農作物生長。水田土壤肥沃,略帶灰黑色。
【地理標志】根據《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規定,云南省廣南縣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申請對“廣南八寶米”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程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于2009年7月14日準予登記。
(云南 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