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曾經濟排名末位的城市,如何躍入了其省經濟第一方陣,經濟增速又是怎樣3年連居該省第一?
郴州,地處湘粵邊界的一座“山城”,曾經小姑獨處。隨著武廣高鐵的架入,其命運羅盤開始撥動。當地官員還清晰記得,始于2012年2月16日的一次高鐵沿線考察,被外界稱為掀起了郴州又一次變革。
武廣高鐵的架起,串連了武漢、長株潭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釀就鄂湘粵3小時經濟圈。
其時,考察團白天考察、夜晚趕路,邊走邊消化,集7天時間對武漢、長沙、清遠等8城密集探訪。
郴州市委一名官員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此時的郴州邁入區域競爭陣營,“必定要迅速覺醒、搶抓機遇,謀定而動”。
“虹吸”金流或“高鐵過道” 考察首抵武漢。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及相關領導迎接了考察團。阮成發曾提出,武漢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武漢近年掀起的“城管革命”、“治庸計劃”、“責任風暴”讓城市面貌、干部作風得以好轉。
這讓考察團備受啟發,郴州與武漢兩市開始萌生產業、高鐵旅游等方面的合作,特別是在礦產資源精深加工上進行了探討。
正在打造世界“工程機械之都”的長沙,也贏得了“工程機械”首個千億產業,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成為工程機械裝備制造世界龍頭企業。
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與該考察團座談時說,近年郴州經濟發展很快、來勢很好、后勁很足。郴州的區位優勢明顯,資源豐富,長沙、郴州兩市可以在資源加工與深度開發方面開展合作。郴州市委書記向力力也表示,該市將借鑒長沙的發展思路和經驗,利用自身的優勢,著力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加強與長沙市的交流合作。
考察團團員介紹,同在武廣沿線的岳陽、株洲也展開了經濟賽跑。岳陽規劃了8. 7平方公里的高鐵新片區,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株洲市發揮裝備制造產業優勢,加速推進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沿著高鐵線路,郴州往南便是廣東“橋頭堡”- - -清遠市,清遠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機遇,生產總值與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多年在廣東獨具鰲頭。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在迎接考察團時也表示期待兩市在產業轉移互補、工業園區以及共同打造連接珠三角和內地物流基地等方面的合作。
《瞭望東方周刊》從湖南省公開的數據了解到,時下郴州已經實現了快速度、高增長的目標;在武廣高鐵沿線9市中,郴州經濟總量雖不靠前,但主要指標增幅處于整體領先位置。2011年多個主要指標中,郴州的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等方面均排全省第一。
郴州市委書記向力力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談得更多的則是郴州發展的軟肋,他介紹,郴州與這些城市相比,認識高鐵機遇、利用高鐵機遇加快發展上還有不小差距。
向力力對本刊說,對武廣高鐵沿線城市進行考察后,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和啟示,“高鐵經濟已經產生了‘虹吸效應’或‘過道效應’。錯失機遇,就會成為‘高鐵過道’;搶抓機遇,就會‘虹吸’高鐵金流。”
治礦“下狠刀子” 處于武廣高鐵鏈的郴州該如何搶抓機遇、“虹吸”金流呢?考察組歸來,郴州展開了一場大討論。
位居湖南東南的郴州,曾以“福地”得名,福地舊時多指道教神仙之居所,現今則意指幸福之地。
郴州因此得名是因其自古著豐富的資源。據史料稱,郴州采礦史達2000余年,春秋戰國時期便有冶鐵。明清時期,則有了官辦較大規模的開采。郴州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現已發現的礦產達110種,已探明儲量的有7類70多種,潛在價值達2600多億元。鎢、鉍儲量在世界排名第一,錫、鋅分列全國第三、第四;其他礦產也名聲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