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按需出版的巨大優勢和市場潛力,以及日趨先進的電子、網絡、數碼技術,我們可以預測——在突破一系列瓶頸之后,這一出版方式必將被廣大作者、讀者、出版社認可,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有更大的空間。
通過審度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出版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即便在世界最發達國家,紙質出版仍然被大量需要和推崇,并沒有因電子信息的廣泛使用而消亡。而紙質出版在中國將如何延續、生存甚至發展?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探討。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經常提到一個詞——需求。按需出版從數字出版誕生時,就已經被我們頻頻提及。基于按需出版的巨大優勢和市場潛力,以及日趨先進的電子、網絡、數碼技術,我們可以預測——在突破一系列瓶頸之后,這一出版方式必將被廣大作者、讀者、出版社認可,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有更大的空間。
按需出版,對傳統出版、數字出版的有效延伸
就目前的出版現狀而言,我們相信,在未來,按需出版會成為傳統出版、數字出版的延伸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2012年1月,由哈珀·柯林斯公司前CEO簡·弗里德曼創建的原創電子書出版社“開放之路全媒體公司”(Open Road Integrated Media)和英格拉姆出版服務公司以及閃電資源公司簽署了協議,發行“開放之路”公司電子書的印刷版本。“開放之路”COO克里斯多夫·戴維斯在一份通告中說:“自從我們全面啟動以來,我們已經為我們所有原創的電子書作品提供了按需印刷的紙質版本,以及少量絕版圖書的電子書。我們發現現在是時候拓寬我們的零售空間了。” 克里斯多夫·戴維斯將電子書與紙質版本并存的狀態歸結為發展方向上的一種變化和拓寬零售空間的需要,并認為兩者應當相互補充。從業務模式上講,電子書與按需印刷的紙書并存,也是一種正常業態。電子書實際上推動按需印刷圖書銷售,在國外很多出版商,一開始只做電子書,但現在他們已經轉向了電子書和按需印刷并舉的業務模式。
根據每本圖書面向讀者群和市場形勢的預計,印量能達到傳統出版起印量或者遠遠超過傳統起印量的,可依舊采用傳統出版模式;達不到傳統出版起印量的圖書,則可以采取按需出版的形式來滿足出版需求。數字出版具有信息流通快的特點,其閱讀模式也相對更易被青少年和上班族接受,對于圖書的營銷宣傳來說,也可以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同樣一本圖書,可以先通過數字出版的模式試探市場和進行市場預熱,估計能達到傳統起印量時選擇傳統模式出版,通過一定時間段的銷售(半年或者一年),當市場脫銷而重新加印又可能造成庫存壓力時,則可以轉入按需出版數據庫進行后期銷售。如果數字出版模式試探出的市場需求難以滿足傳統出版的條件,則可以直接由數字出版轉入按需出版環節。對于某些有潛力的作者來說,先采用按需出版的模式,通過網絡和實體店試銷,待作品具備一定的影響力之后,轉入傳統出版流程,也是相當可行且能規避庫存風險的方式。
采用以上方法,既可以最大限度將圖書出版信息廣而告之,確保滿足最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又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圖書庫存,達到紙質出版(傳統出版+按需出版)與數字出版的雙贏局面。
實現“零庫存”,巧續紙質書的生命力
如果按需出版能夠順利打開圖書出版的新市場,那么,它通過對生產和需求的雙項控制,可以完美地實現“零庫存”。出版商們將所有圖書內容都保存在電腦數據庫里,若有讀者需要購買圖書,可隨時從數據庫中調出相關內容,在短時間內制作成書。2009年,獨立出版社(Punked Books)成立,它是一個只做按需印刷圖書的出版社。創始人凱文·馬霍尼說:“事情變化得相當快,幾乎在我們出版社創辦的同時,電子書銷售開始增長。2008年,我們已經看到營收在轉移,來自電子書的收入遠遠超過按需印刷的圖書。”對順應電子書迅速發展措施的效果,他補充說,“最初作為只出版按需印刷圖書的這一模式建立,是為了避免很多小出版商在生產過程中會遇到的現金流轉問題。”顯然,這樣的嘗試,在國外已經逐漸興起。
而對于短版、絕版圖書來說,按需出版則是讓其復活的法器。我們知道,在印制傳統紙質圖書時,都有一個起印量,這個起印量一般為數千冊。很多時候,首印的圖書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消化后,會有客戶提出加貨需求,但全部加貨需求累積起來,很可能達不到起印量。此時,出版社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承擔庫存,要么放棄加印。無論何種選擇,出版社都會有損失。如果采用按需印刷模式,只要讀者、書店、圖書館提出購買需求,哪怕是市場上已經脫銷、不再重印的圖書,都可立刻按照所需數量印裝成書。
一些具備學術價值、珍藏價值,或對專業領域有一定研究價值的短版、絕版圖書,因為讀者面小,一般都無法經由傳統出版途徑來滿足需求。例如,伊增塤編著的《古調今譚》一書,集豐富的單弦古詞、特色的滿族文化、崇高的學術價值于一身,收錄了很多單弦古詞,代表滿族流傳下來的一種文化。該書起印時僅100本,卻連續接到訂單,每個月都在印刷。在傳統出版中,100本的印刷量是根本不可能獲得出版,而按需出版賦予了這本差點兒被埋沒了的書籍以“活力”,實現其學術著作的價值和影響力。除此之外,少數民族文化文稿、小語種文稿、民間文化文稿等珍稀文稿,若任其斷版或者絕版,將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某些讀者想要獲得這些圖書,只能從舊書交易市場以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價格購買。如果將這些圖書以數據的形式存儲下來,并把相關書目信息提供到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有這樣需求的讀者就很容易找上門來,再經由數碼終端打印,讀者很快就能買到心儀的圖書。
如此說來,按需出版能無限延續圖書的生命力,從而給傳統紙質出版增加新的活力。對于作者和讀者來說,也是福音。對于有的作者而言,出版圖書是希望能將個人的成長歷程、生活經驗、從商經驗、研究成果留存后人。出版社出于對成本、銷售等多方面的考慮,對這類圖書的印量安排通常很少。如此一來,許多文稿在出版之前就因條件所限而被迫“絕版”,而按需出版卻能做到一冊起印保證零庫存。對于讀者層而言,同一種圖書,有的喜歡古典風格,有的喜歡現代風;有的喜歡繁體版,有的喜歡簡體版;有的喜歡彩色圖文版,有的喜歡純文字閱讀……凡此種種,出版社通過對圖書的設計,可以在各地的數碼印刷終端輕松實現個性化服務,不用考慮因為不同版本需求而帶來的現實庫存壓力。這樣一來,紙質圖書也將因此更具獨特魅力。
因此,無論從哪種意義上來講,按需出版都是當前紙質出版生存和發展的必然延續。隨著信息技術與數碼印刷技術的高速發展,按需出版作為一種新興的出版模式,在大力提倡低碳、環保的今天,特別是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將有機會獲得長足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