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這個北京爺們身上,有股勁兒。你看得出,我看得出,但沒人能夠用三言兩語確切說得出那股勁兒到底是什么。說起來,那叫“爺性”。
還沒老就開始回憶了。
都梁那年出版了他的第四本書,也正拍攝他的第三部戲。第四本書有兩個版本:小說版叫《榮寶齋》,文學劇本版叫《百年往事》。因為氣脈流暢,都梁的“文學劇本”可以當小說讀,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做《百年往事》時圖書類別注明是長篇小說。為了這個,都梁頗為不悅。盡管如何分類要過出版審查的關卡,我還是認為這事怪我:我可以也應該注明是文學劇本?!皩Σ蛔 弊髡吆妥x者的時候真不多,這個事算一宗。
都梁對自己和作品很“挑”:饒是火了好幾年的電視劇版《亮劍》《血色浪漫》,在都梁這兒也難得討得幾句好。電視劇版《亮劍》還能獲得幾句肯定,電視劇版《血色浪漫》幾乎被都梁全盤否定。在拍完《狼煙北平》之后,都梁會親自操刀,重拍《亮劍》和《血色浪漫》。這個北京爺們身上,有股勁兒。你看得出,我看得出,但沒人能夠用三言兩語確切說得出那股勁兒到底是什么。說起來,那叫“爺性”。
我們不妨追溯一番都梁的“身份史”。他先是“大院”里的孩子,少年參軍,鐘躍民的青春應該更吻合都梁本人的青年時代。他寫那段歲月大概寫到一代人的骨髓里去了,以至《血色浪漫》出來之后,很多當年的“玩主”都希望有機會見到都梁,一敘當年勇。復員后,都梁做過教師爺,當過公務員,辦過公司,采過石油,誤打誤撞當上作家,沒想到一炮而紅,書情持續走高。盡管如此,都梁“清醒”得有些不近人情:他說自己是個“業余”作家。他開始玩起拍戲的活兒,經常是小說、編劇、制片、藝術顧問一肩挑?,F在,他也有了自己的影視公司“傳奇時代”。
這么多身份轉換,都梁完成得不著痕跡。在大眾眼里,最扎眼的還是作家都梁。《亮劍》《血色浪漫》《狼煙北平》《榮寶齋》四部巨制,砸到書架上、砸到讀者的心坎上都是沉甸甸的。這分量從都梁血液里、文字里流淌出來,從主題到角色到文學之外的文本意義,都給這分量加了籌碼。
都梁作品首要的兩大主題無疑是文化施加在人身上形成的根性,這個根性反過來又作用、影響文化氣候,二者形成對話關系,互為因果。第三大主題則是變革期?!拔母铩?、知青、抗戰、清末民國,構成都梁的文學圖景。第四大主題則是軍人。即使是《百年往事》的文化大背景下,仍有濃墨重彩留給軍人或類軍人形象,鄭元培等人的正氣讀來血脈賁張。第五大主題則是大院與宅門。《亮劍》與《血色浪漫》是部隊大院,《狼煙北平》與《榮寶齋》則是百年老店、宅門深院。
都梁筆下的主要角色無疑清一色是男性。他寫的是男性文化和男性文學。男性在他筆下呈現出立面或多面,因其復雜,所以擁有了豐富性??梢钥吹贸?,都梁在彰顯他認定的中國男人應該具備的品格。李云龍、鐘躍民、張幼林共同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耿直、血性、心眼好、講義氣,不同的是,李云龍多了一點匪氣,鐘躍民多了一點痞氣,張幼林多了一點取大放小的霸氣。都梁對男性性格再造的愿望在《榮寶齋》中找齊了:張幼林之外,一、二任掌柜也都是男主角,張幼林的正氣加上莊虎臣的忠勇、王仁山的經營智慧,三而一地構成了中國“優秀男人必須具備的品質”。
都梁筆下的女性相對單線條,在男性話語體系中,女性往往不在場,這也是對現實生活中性別認知的真實反映。話是這么說,但他筆下的女性角色絕不單薄?!稑s寶齋》里的張李氏主持大業是在“幼主”未能當家之時代言——代替夫權、父權在場,其對待故人遺物勝于生命,舍物救人之際體現出的丈夫氣沒幾個男人做得到。都梁欣賞的女性文學角色應該都像《榮寶齋》里的少奶奶何佳碧、《血色浪漫》里的周曉白、《亮劍》里的田雨、《狼煙北平》里的楊秋萍一樣敢愛敢恨,執著一念,直腸子,多有大丈夫氣。
都梁的準發小水木對都梁作品下的案語極為精準: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智若愚,大直如曲,大雅似俗,大巧先拙。都梁盛名之下保持了難得的自省,“侃來侃去,吃吃喝喝會毀了我的創造力”,他認為“作家就該坐在家里,靜靜地思考,感悟人生”,這和他的身份、修為和自律意識分不開。
四部作品文學之外的文本意義可以說耐人尋味:《亮劍》是民族剛性人格養成,《血色浪漫》則是男性勵志,《狼煙北平》可以當作愛國主義教材,《榮寶齋》則是一部管理學大戲,從中可以學企業管理、學商業智慧、學人生規劃;另一方面,都梁本人的人生規劃也可以說非常圓滿,他的角色轉換本身可以當作絕好的勵志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