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法國出版家馬蒂尼埃來說,“賭”這個字,實在可以算得上他的傳奇出版生涯,甚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勝法寶。
俗話說,不想做裁縫的廚子不是好司機,不想賭博的讀者不是好出版人。這話說得也許極端,但是卻不無道理。尤其是對于法國出版家馬蒂尼埃來說,“賭”這個字,實在可以算得上他的傳奇出版生涯,甚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勝法寶。
像所有出版家一樣,愛閱讀也是馬蒂尼埃進入出版的門道。“我11歲時,我的老師扇我一個耳光,把我打進了醫院,雖然前后共動了14次手術,但我的一邊耳朵還是被打聾了。我躺在醫院的床上,為了消磨時光,就開始養成閱讀的習慣。”青少年時期,馬蒂尼埃一直很叛逆,學習成績也糟糕到極點。24歲時,什么都搞不了的馬蒂尼埃,最后想搞出版,于是偽造了幾張學歷,進入了阿歇特出版社。
在阿歇特出版社的四年時間里,他先是熟悉了圖書發行的各個環節,被任命為銷售主任,不久之后轉到文學部,再到歇納出版社和納堂出版社。他在這些地方工作的目的只有一個:熟悉編輯出版流程,然后創建自己的出版社。“我是個真正的獨立者。我在阿歇特聽別人發號施令,忍氣吞聲做了很長時間。現在我可以冒風險出版自己覺得好的書。”可以冒險豪賭了的馬蒂尼埃,在1992年以年近半百之齡創建了馬蒂尼埃出版社,當時他手下只有5名員工,在法蘭克福書展時也只有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攤位。
2001年,一個朋友航拍的畫冊《從天空看地球》,馬蒂尼埃就大大賭了一把,而且賭贏了,不但成為當年最佳藝術圖書,還賣出了10萬冊,大賺250萬法郎。對于很多出版人來說,畫冊是雞肋,而在馬蒂尼埃那里卻被當成雞大腿。雖然出版畫冊是一種高風險,但馬蒂尼埃卻出了很多,因為他敢于下賭注。敢于下賭注的原因是他懂得廣大讀者喜歡讀什么樣的書,而且除此之外,他與作者們的關系都非常要好,總會親自說服他們不要簽太高的版稅,因為薄利多銷,發行量一旦上去,版稅就收得回來。事實也是如此,馬蒂尼埃出版的書在全世界發行,利潤非常之豐厚。
馬蒂尼埃成功之處何在?就像他一位合作伙伴所言,“既精明又有膽氣”。
先是一枝獨秀,再是遍地開花,馬蒂尼埃還不斷開疆拓土。1995年,他先是買下一個圖書發行公司,1996年他又吞并了美國最大的美術圖書出版社亞伯拉罕,雖然亞伯拉罕的規模有馬蒂尼埃出版社的兩倍那么大,但馬蒂尼埃卻能上演“蛇吞象”的大戲。2004年,馬蒂尼埃出版集團躍居法國圖書市場第8位,在那克達斯和香奈爾等大公司的資金支持下,又收購了當時排名第5的法國文學出版重鎮瑟伊出版社。這是馬蒂尼埃朝文學出版邁出的一大步,也是他彎弓待射已久之舉。歷史悠久的瑟伊出版社地處巴黎雅各布大街,家族式管理弊病纏身,與其弊病百端地自生自滅,我覺得馬蒂尼埃的入主,瑟伊更是枯木逢春!
就這樣,這個半聾的法國傳奇出版人馬蒂尼埃,依靠幾張偽造的學歷證書誤撞進出版界,在各個崗位輾轉奔波半生,終于在45歲之際創辦了只有5名員工的馬蒂尼埃出版社。由于馬蒂尼埃出身于阿歇特,遂被當成了阿歇特的競爭對手之一,所以他每次經過自己的攤位時,都會大呼小叫:“像我這個樣子,10年后就會被淘汰”。當年在攤位前自造危局的馬蒂尼埃,也許早就夢想到了今天:收購了瑟伊,作為法國頭號獨立出版社,位列阿歇特和新埃迪蒂之后,成為法國第三大出版集團。
目前,在不斷的收購之后,馬蒂尼埃集團擁有15家左右的出版社,其1/3的收入來源海外業務,1/3來自法國本土的出版業務,還有1/3來自其發行和分銷公司,擁有100多家出版社的分銷業務,同時在美國、英國、德國也有出版社。
雖然家大業大,但馬蒂尼埃吞并瑟伊出版社的資金,來自其股東香奈爾的后臺老板維特海默兄弟,因此還是被質疑。盡管法國工商集團掌控出版社不乏其例,然而由于擔心瑟伊出版社的人文傳統被過于商業的經營理念破壞,很多著名作者和編輯紛紛另覓東家。這一因素直接導致2008年馬蒂尼埃集團在法國圖書市場由第3位下滑到第5位。
在并購瑟伊出版社之時,馬蒂尼埃也許就想到這是一場豪賭,雖然可能會產生一時的風雨飄搖,因錢害義,但是百年老店必須除病再生,其意義應該絲毫不亞于他偽造文憑進入阿歇特,也不亞于他冒險做的每一本書,未來之路他還在賭,我們且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