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周以來,上證指數始終在以2300點為中軸的2%區間內波動,滬市成交量徘徊于550億—770億之間的較低量能級別,短期市場方向如同陷入泥沼,上下兩難的局面讓人非常困惑。
從外部情況來看,希臘脫歐危機得以緩解,外圍市場出現反彈,美元指數短期疲態。當美聯儲搖擺于QE3推出與否及執行方式的時候,全球新一輪的貨幣寬松預期正在增強。但這些積極因素并沒能對A股短期走勢形成明顯影響。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A股如此另類?具體來看,5月經濟數據的公布雖然有望改善市場悲觀情緒,走出“預期差”行情,不過經濟底仍然撲朔迷離,單月部分經濟數據的改善并不能給市場吃下定心丸,反而可能加劇市場對于6月份以及二季度經濟數據的觀望和擔憂情緒。換句話說,數據引擎可能只起到暫時的作用,6月份的經濟數據將決定該引擎是否會快速熄火。
政策方面,一次降息并不能對經濟企穩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特別是降息初期,歷史走勢顯示大盤往往并不領情,需等待政策累積效應的顯現。同樣,基于政策的滯后性,基建投資和財政補貼的政策效果也需要時間方能顯現。另一方面,隨著市場對于政策放松預期逐步趨于理性,后續貨幣和財政政策如能超出市場預期,才有望對市場構成顯著的正面刺激。
從資金層面來看,由于市場始終處于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A股只能在不斷分化與資金騰挪間輾轉向前。永無止盡的擴容已經嚴重影響了A股市場的生態平衡。回望歷次熊市的終結,新股的暫停發行無不是個明確的政策信號,A股市場的確需要修生養息。
從技術面來看,創業板指數較上證指數略強。從2010年底的歷史高點調整逾18個月,創業板指數正慢慢步出長周期的下行通道。在資金增量乏力的情況下,小品種往往具有更強的活力,即便是權重行業,也是那些市值相對較小的公司容易占得先機。雖然上證指數走勢偏弱,但多個技術指標只在當前震蕩過程中有輕度修復,急跌反而容易出現機會,短期市場難以改變反復且無方向的格局。當然,從中期角度判斷,5月初以來的調整或是中期回升行情的一個落腳點,本輪調整所形成的低點不論其是否擊穿2242點,都具備重要的技術意義。
在目前困局之中,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從大的時間周期來看,戰略上目前已不是過于悲觀之時,從戰術層面,積極挖掘個股價值則是目前的生存之道。
大消費概念已成為目前的投資主題。白酒行業的出色表現給我們一個啟發,面對十多億人口,一旦被市場認知,一個消費品牌足可以支撐一個“王國”。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我國15~59歲人口占比70.14%,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樂觀看,目前正步入處于消費服務高峰期;悲觀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不管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負債,對于股市來講,隱含的都是充滿想象的投資機會。一是基本消費品,如飲料(含酒類)、食品、酒類、服飾、日化、房地產等。新的增長點(如商業、旅游、養老地產等),其彈性十足。二是服務業,最直觀的是醫療服務、金融服務以及信息技術服務。它們均為目前體制改革的焦點。依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投資經驗,與人口老齡化緊密相關的家庭醫療護理、醫藥、保險等均存在巨大機會。特別是保險業已成為市場焦點,近期擬定的保險投資范圍的全面拓寬,打通保險業和證券、基金、銀行、信托行間的業務通道,這種制度上的變化將給保險和其他金融業提供了新空間。
每年6、7月份都是炒作業績和中報預增股之際,尤其是大盤缺乏趨勢性機會的時候。截至6月13日,共有854家公司公布2012年中期業績預告,其中預增83家,略增391家,續盈1家,扭虧20家,預喜公司累計達495家,占公布預告總數的57.96%。在預增公司中,食品飲料、農林牧漁、電子、紡織服裝、家裝等行業相對較多。
關注大幅預增和獲得大訂單的個股。半年報顯示,當前行業集中度低的家裝、家紡、園林等公司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小,不少公司如金螳螂、洪濤股份、東方園林等紛紛預增,食品飲料行業共有19家公司公布了2012年半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沱牌舍得、雙塔食品、青青稞酒等公司紛紛預增。中報預增中,紡織服裝公司預增家數也較為集中,泰亞股份、宏達高科、報喜鳥和希努爾等中報均預增50%。對于電子、服裝板塊中那些中報預增、股價滯漲的成長股如希努爾、北緯通信、博彥科技、南洋股份、得潤電子值得重點留意。
此外,5月份以來,眾多公司公告喜獲大訂單,今年以來共有110多家公司公布項目或合同中標,對于部分不斷獲得大訂單公司的中報預增股如永清環保、金螳螂、積成電子、東源電器、御銀股份逢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