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心態頗為糾結:宏觀數據差,卻有管理層政策護航保駕;宏觀數據好,但經濟何時見底,企業盈利何時復蘇卻依舊“霧里看花”。反映到估值上,即短期市場估值修復行情的出現有預期卻沒條件。
而金融行業的變化顯然要比股指更為精彩,一方面保監會近期推出13項保險業投資刺激新政,意味著從開閘融資融券到金融衍生品,從開放銀行、信托和證券理財市場到增加境外市場投資工具,所有能夠預期的投資渠道,特別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投資股市和房地產的限制,都將在此輪新政中向保險資金開放。
另一方面,證監會自5月份召開券商創新大會,拓展券商資金應用范圍、加強買方業務創新、經紀業務轉型和投行業務向場外市場拓展后,6月15日宣布修訂《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擬拓寬特定資產管理業務范圍,允許基金公司開展專項資產管理業務,拓寬投資范圍,放松投資比例等等。
不難看出,以保險、券商、基金公司為代表的金融行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全面拓展渠道投資渠道、投資范圍、放松投資比例限制正逐步成為現實,這對提升我國金融行業的投資盈利能力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同樣耐人尋味的是,伴隨部分銀行股跌破每股凈資產,近期大宗交易市場方面頻現溢價交易大宗買入銀行股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