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現任公司董事長、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有19年證券從業經驗,先后就職于賽格集團財務公司證券部、特區證券、遠東證券、華西證券等機構。經歷了中國證券市場兩個牛熊循環周期,積累了豐富的投資實踐經驗,投資風格以成長投資為主,擅長在非周期行業內發掘長期成長股,投資理念和操作風格成熟穩健。
記者:您如何看目前私募創新產品不斷涌現的現象?
吳偉志:我認為這是行業從過往初創階段的產品同質化,開始逐漸邁向成熟的必然現象。各家機構開始根據各自所擁有的資源和特長,聚焦在能力圈內,深耕細作,各種創新和特色產品因此應運而生。
記者:您發行消費行業基金的原因?
吳偉志:首先我們研究發現,無論國內國外,長期牛股大多出自消費行業。美國股市1957—2003這47年間,股價表現最好的19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出自消費行業。 2001年—2011年10年間,國內A股市場股價累計漲幅前十名的公司有8家出自消費行業。因此,長期深耕在這樣的沃土上,獲取豐厚回報的概率自然更大。
其次,我們中歐瑞博的投研團隊對消費行業有著深入持續的研究和跟蹤,并且過去我們在這一領域取到過很好的投資回報。2002年底我們發掘并重倉投資的貴州茅臺,到2007年市場泡沫階段退出,取到了超過30倍的投資回報。應該說消費行業是我們的能力圈內最為擅長的領域。我們自創的瑞博5A模型在發掘長期消費成長股上有著良好的效果。
記者:您覺得行業基金有何優劣勢?
吳偉志:行業基金最大的優勢就是專注、有主業。我們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看一家上市公司時,首先要了解的就是:這家公司的主業是什么?盈利模式是什么?如果有一家擬上市公司來做IPO路演,告訴投資者:“我們公司沒有主業,市場中什么行業賺錢,我們就干什么。”我想恐怕沒有多少人敢投資這樣的公司。但為何這種現象在基金管理行業內卻隨處可見呢?行業基金由于專注在特定的行業內,因此當這些行業的機會出現時把握住的概率會更加大些。
從一年半載的短期角度看,資本市場上的短期偏好可能會導致市場的熱點較長時間偏離你投資的行業,這樣難免階段性的表現會落后于市場整體或其他熱點中行業,這是行業基金投資人必須忍受的。但如果用長期的眼光看,四季輪回,每種莊稼都有開花結果的時候。因此對于投資周期足夠長的投資者來說,這樣的問題并不存在。尤其聚焦在能夠持續成長,并且能夠坐享通脹紅利的消費行業更是如此。
記者:您對未來行情怎么判斷?投資策略如何?
吳偉志:一方面,從2007年開始的熊市經過4年多的時間,市場的總體估值已經趨于合理了,上一輪牛市堆積的系統性風險已經很大程度釋放了。市場已經進入了可投資區域。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國內資本市場的總市值已經有了比較大的體量,因此指望短期內來一輪大牛市,總市值再翻一兩番,大家共同發財這種愿望恐怕不太現實。因此,不少投資者過去習慣的看指數做個股的方式未來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
在這熊末牛初的階段,我們的投資策略是聚焦成長,自下而上,深入發掘我們所重點覆蓋行業內,具有競爭優勢,符合我們瑞博成長5A模型的優秀企業。
記者:如何看消費板塊的機會?
吳偉志:中國改革開放30年,社會財富的積累使得國內居民的消費能力與消費意愿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里,消費在未來將會成為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 “十二五”規劃提出10大改善民生計劃,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遠高于同期7%的GDP增速。國內消費行業內的優秀企業在此背景下必將獲得超額收益。
2010年中國人均GDP為4118美元,相當于美國1965年的水平。美國的國內消費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了加速階段。1961年至今,美國的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復合增速為6.2%,對應的同期美國消費行業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優異。我們認為中國目前已經進入消費加速階段,正是分享消費行業成長的良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