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鼻塞,基本上所有的家長都會遇到,它有時候作為單獨一個癥狀出現,有時候作為其他疾病比如感冒、鼻炎、鼻竇炎等的伴隨癥狀出現,所以臨床上有些人也把它稱之為感冒性鼻塞或者鼻炎性鼻塞。鼻塞之所以在嬰幼兒當中經常性出現,主要與嬰幼兒本身鼻腔的發育不成熟有關。本身嬰幼兒鼻黏膜就非常稚嫩淺薄、含血管極其豐富,而鼻腔作為人體抵御外界不良環境的首要門戶,經常會接觸一些冷、熱、刺激的空氣或各種致病微生物的攻擊,很容易引起病變導致鼻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加,最終出現鼻塞的癥狀。
鼻塞對嬰幼兒有著非常大的危害,年齡越小危害越大,輕者可出現呼吸不暢、頭痛頭暈,重者出現嚴重缺氧甚至窒息。目前處理鼻塞的辦法有很多種,最常用的就是滴鼻液了,包括臨床上比較常用的鹽酸麻黃滴鼻液、呋麻滴鼻液、薄荷滴鼻液等,前面兩種滴鼻液因為含有麻黃素,對嬰幼兒心血管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臨床上是禁用的,而薄荷滴鼻液有收縮血管、通鼻開竅的作用,但是用后會出現鼻腔干燥甚至出血等副作用,也禁用于嬰幼兒,所以滴鼻液用于嬰幼兒鼻塞是不被認可的。其次用的較多的是吸鼻器了,盡管可以吸出前段部位的鼻涕,起到疏通鼻腔的作用,但是對于鼻腔深段的分泌物以及稍嚴重的鼻塞根本沒什么大的作用。第三種常用的就是家長自己用棉簽去拭寶寶的鼻腔,這時候寶寶很難配合,對于結痂的分泌物很容易損傷寶寶鼻黏膜導致疼痛甚至出血。
這里向廣大家長朋友們介紹一種小兒推拿治療鼻塞的方法,既簡單又實用,起效非常快,還可以在跟寶寶輕輕松松的游戲中完成,也容易為寶寶接受。治療部位及順序如下,大家不妨一試。
迎香穴:位于人體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用雙手大拇指指腹輕輕壓住兩側迎香穴,其余四指扶著寶寶臉兩側,揉按200~300次。
鼻準穴:也就是常說的鼻尖,用右手中指指腹輕輕揉按200~300次。
印堂穴:在面額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右手中指指腹輕輕揉按200~300次。
開天門:由小兒兩眉頭之間向上用大拇指指腹直推至額上前發際處,50~100次。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在兩眉梢后凹陷處。中指指腹揉按200~300次。
后頸部:因為嬰幼兒脖子短,穴位不好定位,所以可用右手大魚際和其余四指相對拿捏整個后頸部5~10次。
后背部:用手掌根部輕輕擦寶寶脊柱兩側皮膚,發紅為度,最好用按摩介質比如BB油、凡士林等。
上述方法整個完成大約5~10分鐘,寶寶不會有任何痛苦,但對鼻塞的緩解有著非常獨特的作用。
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