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博林特電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林特)日前上會,欲闖關登陸資本市場。博林特的主要產品包括乘客電梯、家用電梯、貨梯、雜物電梯等。
由于電梯產品與安全問題息息相關,因此投資者在考慮公司“成長性”前務必應考慮公司產品的“安全性”。遺憾的是,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博林特的電梯產品在以往頻出故障,并被用戶稱為“問題電梯”,亦曾出現過樓盤業主強烈反對開發商安裝使用博林特電梯的情形。
此外,從財務數據來看,博林特接近70%的資產負債率,以及逐年下降的現金流,都凸顯了公司資金鏈日漸緊繃的狀況。更有分析人士指出,博林特此番募集資金所投入的項目中,部分被描述為“提升研發實力、擴大營銷服務網絡”等,而這些方向缺乏實質性的量化支出,因此募資在相當程度上或許只是為了“圈錢”緩解公司資金緊張的狀況。
被指“問題電梯”
提起博林特電梯,蘇州市群星苑小區的住戶恐怕記憶猶新,就在2011年7月,群星苑小區28幢一部正在運行的博林特電梯突然停運在8樓的半空中,75歲的徐好婆被困。
據經歷當時電梯事故的徐好婆描述,當她坐上電梯后,她按了到1樓的按鈕,沒想到電梯先往下走然后再往上跑,突然“咔噔”一下把她“卡”在了半空中。被困后,75歲的徐好婆只得猛敲電梯門喊救命。電梯外聽到求救的袁先生先是撥打110,后又撥打報修電話。此后,被困的徐好婆被解救出來,而她也表示當時“電梯里悶得很F/++btrlZ5q0KWarbcVcCippYHJb8f1NEMZo+QyWW5g=,都感到上氣不接下氣了。”
事實上,這并不是博林特電梯第一次“出事”,據蘇州市當地媒體《姑蘇晚報》報道,從2010年9月份以來就不斷的有居民反映,群星苑小區的電梯除了要“夾”人,還三天兩頭鬧“罷工”,該報記者調查后發現,群星苑小區許多幢樓的電梯確實有類似的問題。而被困的住戶則稱博林特為“問題電梯”。
由于缺乏良好的口碑,亦出現了江蘇江陰某樓盤業主強烈反對開發商安裝使用博林特電梯的情形,業主反對的主要理由包括電梯質量無法得到驗證、維修點過少、出現問題難以保證維修的及時性等。
由于電梯產品對運行的安全性要求極高,而能否保證安全性,以及出現故障后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解決,事關電梯企業的生存發展,國際一流的電梯生產企業也一直視運行安全為企業的“生命線”。那么,曾經頻出故障,且被業主反對使用的博林特電梯,是否能在安全性上給用戶和投資者一個保證?至少在目前看來,尚無人能打包票。
資產負債率高企
從博林特招股書給出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在2009—2011年持續保持了增長,分別為9.88億元、13.39億元和14.87億元,但同期凈利潤則有所起伏,分別為9357萬元、5724萬元和1.22億元。
如果起伏不定的凈利潤尚不足以擔憂的話,那么連年的高資產負債率和逐漸下降的現金流則不得不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2009—2011年,博林特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9.21%、67.88%和68.55%,這一資產負債率在設備制造業內偏高。那么,為何在連年盈利的情況下,博林特的資產負債率沒有出現絲毫下降的跡象?
有會計人士分析博林特的財務數據后表示,現金流的狀況暴露了博林特資產負債率高企的原因:博林特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從2009年的9699.62萬元直至2011年已經降為﹣540.43萬元。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從2009年—2011年分別為﹣1.95億元、﹣1.87億元和﹣1.89億元,而至少從2010年 (下轉第54頁)和2011年的狀況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47億元和1.40億元,這顯然使得企業無法依靠自身的利潤滾存來滿足投資支出的需要,資產負債率高企成為必然。
在資產負債率偏高的情況下,博林特的現金流狀況并不容樂觀,此番上市融資或存在以募資緩解資金鏈緊張狀況的需求。
有業內人士指出,博林特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包括“電梯產業化升級改造”、“技術中心升級改造”和“營銷服務網絡建設”。而這些投資方向的“投入—產出”事實上比較難以進行量化的分析,因此看起來更像是為了募集資金而打出的“幌子”。
博林特亦在招股書中表示,募集資金到位前,公司先通過自有資金或銀行貸款支付項目款項,待募集資金到位后,即用于支付項目剩余款項及償還先期銀行貸款或置換先期投入的自有資金。而這事實上也正說明了博林特上市募集資金,用于緩解高負債和資金壓力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