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三高”正在向“三低”進發。在新的投資分紅股市規律還未形成之時,不建議低收入人群參與股市是對的。即使在目前第三個底部(第三只腳)已基本形成、也有一波反彈之際,也未必就一定有收獲。因為這也只是現在的觀點。誰也不能說不經調整股市仍會繼續上漲,調整幅度也仍是誰都很難說準的問題。在現時藍籌股市盈率低、具投資價值的說法好理解。郭樹清主席上任伊始就強調了分紅。現在雖未完全實行,但藍籌股已有分紅者,大部分實行也是相對容易的。這是藍籌股具有投資價值這一問題的兩個方面。
隨著“三低”發行的逐步落實,已出現了惠及股民的情形,如:最近上市的“吉視傳媒”,發行價7元,上市當天漲至14元,漲了100%。雖后有所調整,但由于發行價低,持股股民還是收獲頗豐。發行“三高”正在向“三低”進發,有利于低市盈率的運行。
現在,此前形成的股市規律還在起作用。因而惠及股民的舉措還只能從炒作市的具體實際出發,朝投資分紅市發展。在分紅還不普遍之時,也只能如此。
由此來理解證監會郭樹清主席2011年12月的講話就順理成章了。他說:“建議低收入人群不要買股票,不建議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為生的人群參與股市。”在新的投資分紅股市規律還未形成之時說這番話,無疑是正確的,這是對低收入人群的保護。因在現時投機炒作市,風險很大,信息不對稱,動輒虧損的比率遠高于盈利(能盈利者鳳毛麟角)。即使在目前第三只腳已基本形成、也有一波反彈之際(所謂周線六連陽),也未必就一定能有收獲。因為這也只是現在的觀點。當時在一月中,誰能斷言會六連陽?誰又能斷信每只股票都會漲?而低收入者股民往往沒有看清走勢的手段,不知在股市下調時持股能否等到上漲,持股耐力有限,更沒有能力單獨把股市做上去,經常只能自認倒霉。現在,誰也不能說不經調整股市仍會繼續上漲。調整幅度也仍是誰都很難說準的問題。
總之,第三只腳形成的上漲即使沒有結束,也很難超過3100-3400點。若超過了,那么第四、第五只腳很可能會低于第一只腳(1664點),且這樣一來,就可能有違以往的股市規律。
該規律告訴我們:(1)每二次創新高后走出的腳是呈對稱性的。(2)前一次創新高后的第一只腳若比最后一只腳低(新一輪大行情的起點),那后一次創新高后的第一只腳就會比最后一只腳高;反之,若前次為高→低,那后次就極可能低→高。故,據對稱性,第一、第二新高后都走出三只腳。據此,第四新高6124點后,應也和第三新高后五只腳一樣,走出五只腳。又:第三新高后的第一只腳比最后一只腳(第五只腳)高,則據相反性,可預見的是:6124點后的第一只腳(1664點)比第五只腳低。
因而,本次第三只腳形成的反彈難以超過第二只腳形成的反彈(第一只腳形成的反彈高度為3478點)。因為十年前第三新高(2245點)創出后,第三只腳形成的反彈高度曾超過第二只腳形成的反彈,但客觀上那也只是為了使第四、第五只腳低于第一只腳,而抬高的。所以,創新高后的每只腳形成的反彈雖會逐次降低,那也只是趨勢,并非每次都是后者比前者反彈高度低。
綜上,(1)第四新高(6124點)后的第一只腳(低點1664點)很可能是五只腳中最低的,即后四只腳很難低于第一只腳。(2)本次第三只腳形成的反彈超過3100-3400的可能性不大。
如此,對郭樹清主席二周前的一段話也就更好理解了。他說:藍籌股靜態市盈率、動態市盈率“顯示出比較罕見的投資價值”。但年收益率的實現則要靠分紅。因為此前形成的股市規律還在起主導作用,故還在股市的中小股民的利益仍須維護。再者,郭樹清主席上任伊始就強調了分紅。現在雖未完全實行,但藍籌股已有分紅者,大部實行也是相對容易的,緣由很簡單,國有股和國有控股占了大部分。這是藍籌股具有投資價值這一問題的兩個方面:應付炒作市,朝投資分紅市發展。
(作者系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特邀副研究員、民盟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