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1月9日以來,證券市場事實上已經逐漸走出上升行情。最近一周行情的上漲與基本面的利好消息有較大相關性。尤其是以溫州金融、場外市場、深圳金融改革試點相關的政策對基本面有直接的拉動效應。
有人甚至將金融改革與創新比如92年小平同志的講話,甚至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相提并論,應該說,市場對金融改革的期望很高,預期很大。
傳統模式難持續
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階段,過去以新增貸款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模式恐怕難以持續。由于中國市場存量資本已經較為豐厚,不僅M2余額已經超過80萬億,占GDP已高達200%,且民間資本亦有充裕的投資能力,如果控制不好,對資產價格會有較大的沖擊,因此,繼續依靠銀行體系來實現投資目標不一定符合經濟結構轉型的要求。這不僅要考慮通脹反復的嚴峻性,亦要考慮到民間資本旺盛的投資需求與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矛盾。因此,如何化解民間投融資的矛盾,才是經濟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之一。
由于信貸額度擴大受限及大中型銀行經營模式的局限性,中小企業很難從正規的銀行渠道獲得資金,因此,建立較為廣泛的符合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和擴大民間金融機構的參與力度(包括溫州金融試點)就顯得迫在眉睫,而場外市場、高收益債券的啟動正好符合當下形勢的要求。溫州金融改革試點與深圳金融創新的推出都是目前符合中國金融改革趨勢的重要事件,以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設和民間資本參與金融體系的改革舉措將對中國經濟的深層次發展產生重要作用。
看好非銀行泛金融板塊
A股市場目前的主流資金關注溫州金融試點板塊和深圳金融創新板塊正好符合相關政策發展的方向,市場的預期比較明朗,但相關個股漲幅較大的話,有一定的利好兌現風險。
我們看好非銀行的金融股,即我們看好泛金融板塊,尤其是券商股。券商目前屬于杠桿率最低的金融股,也是目前唯一被鼓勵擴大經營杠桿的金融機構。從最近半年政策對券商業的扶持來看,政策力度非同一般,我們看好未來三年券商的成長性。
但并不看好銀行股。銀行股的市值偏大,盈利質量不確定,因此,我們并不看好銀行股的所謂估值優勢。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銀行當前的盈利實際上透支了未來的成長空間,尤其與銀行貸款快速增長過后導致風險資產或隱性不良資產上升的客觀事實不匹配。
我們今年最看好的板塊還是券商股。受益于金融體制改革的加快,券商行業迎來戰略機遇期。各種信號表明,券商行業是當前唯一被鼓勵增加經營杠桿的金融行業,因此,其盈利能力及業績增長的前景值得期待。一方面,券商可以通過創新業務發展帶來的盈利內生性增長來擴大資本規模;包括融資融券、場外做市商、大宗交易、直投等已經或即將推出的創新業務均是需要動用券商資本的業務,同時也為券商帶來了多元業務收入的增長和盈利轉為資本的累積。另一方面,目前中國券商的資金來源僅限于資本金,在創新加速背景下,若不提升經營杠桿、提升負債率,券商的資金壓力仍會逐步凸顯。因此,未來亦需要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轉融通、保證金現金管理等模式來提升負債規模,從而彌補資本金不足的缺陷。
對多數投資者而言,股票仍將是“炒”的標的物,喜歡短線來回交易,但并不喜歡長期持有。由于上證指數10年未有明顯漲幅,因此,很多人對A股失去信心。包括宏觀經濟亦存在較大的悲觀預期。但是,目前的經濟低迷正好為價值投資者提供了非常難得的長線買入的機會。尤其是現在價格合理或者低廉的大盤藍籌股。長期來看,現在買入的復利收益其實是比較可觀的。
可以肯定的是,長期來看,通脹水平仍將維持較高水平,尤其目前貨幣存量規模很大,財富分化明顯,財產的保值增值是需要長期規劃的。如何跑贏通脹水平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來回交易而不賺錢,那么不如存銀行,至少少虧一點。其實,現在買藍籌股將相當于買債券,如果股息率能夠超過3.5%,而估值水平又在10倍以下,加之業績每年有10%的增長,那么,這種標的物應該是值得長期投資的,一旦回到牛市,估值回升到20倍左右,年化收益不會低于10%,比買高風險債券都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