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耕機意外帶來商機
張錦是重慶市靛水鄉肖壩村人。2006年,有著13年獸防工作經驗的他下崗后外出務工,但始終沒能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最后只好又回到了家鄉。
張錦在家呆了很長一段時間。2010年的一天,他偶見鄰居前一天買來了微耕機第二天就將耕牛賣了,當時他就來了靈感:今后微耕機會越來越普及,這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耕牛會“下崗”,為何不利用自己多年的獸防工作經驗搞養殖,將這些被淘汰的黃牛、水牛買下育肥后再出售。
光有靈感還不夠,他接著又進行了認真的市場調查,最后得出兩個結論:肉牛行情不錯,銷路也廣;被淘汰的耕牛收購價不高,利潤空間很大。
于是,張錦迅速籌資建起了養牛場。2010年2月,他從臨近各村村民手中收購來28頭淘汰的耕牛,開始了自己的養牛事業。經過3個月的育肥喂養,這些牛順利出欄。一算賬,每頭牛竟然有500元左右的利潤。2011年,養殖場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年出欄育肥牛242頭,實現純利潤10萬余元。
“草罐頭”化解飼料危機
為降低飼養成本,張錦起初用酒糟替代玉米。然而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周邊幾戶釀酒作坊所提供的酒糟很快就無法滿足牛場的需求了,養殖場一度面臨飼料短缺危機。
在當地科協、科委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張錦將目光轉向了青貯飼料。科技人員告訴他,青貯飼料號稱“草罐頭”,是飼喂牛羊的上等飼料。苞谷稈、苞谷殼、稻草、紅薯藤,以及田邊地頭生長的青草,都是加工青貯飼料的好原料。張錦開始在周邊鄉鎮收購青貯飼料的原料,根據原料種類及價值的不同,收購價每公斤0.16~0.4元。
張錦建起了8口容積總計140立方米的青貯發酵池。青飼料在池子里發酵好后,多汁適口、氣味酸香、營養豐富,是牛最愛吃的飼料。
今年肉牛行情一路看漲,出欄銷售均價每公斤高達60元。張錦的養牛場今年分4批先后售出156頭育肥牛,因為青貯飼料的投用,肉牛育肥成本大大降低,每頭牛的純利潤提高到了1000元左右。(重慶 鄧國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