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鯽是國家級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歷經十幾年育成的我國首個食用兼觀賞的黑色鯽魚新品種。其種質獨特,營養價值高,養殖效益好。因其全身墨黑,故名烏龍鯽。
1.外形特征。該魚體形豐滿,頭小,吻圓鈍、馬蹄形,口裂適中亞下位,眼睛較大,位于鼻后,背高厚實稍有弧形,腹部平直,尾叉形。被鱗清晰,整齊艷麗,全身及各鰭條均為墨黑色,體態端莊,游姿典雅,活潑恬靜,有“水中黑玫瑰”之稱,極具觀賞價值。
2.生物學特性。該魚屬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生活在水體中下層,為雜食性魚類,對食物消化吸收性能強,飼料轉化率高。生存水溫為1~34℃,生長水溫為16~31℃。耐低氧,可在1.5毫克/升的低溶氧水體中存活,在水體溶氧3~4毫克/升時仍能攝食生長。抗病力強,不易發病,養殖成活率高。性情溫和,易垂釣,耐運輸,鱗片緊實,不掉鱗。
3.營養價值。該魚肉質緊實細嫩,味道清香爽口,營養豐富。含肉率高達71.03%,蛋白質含量達18.8%,含有18種氨基酸,總量達17.7%,礦物質元素含量多達7種,黑色素含量多,是目前國內含營養成分最多的鯽魚品種,具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和保健價值。
4.生長特性。該魚比普通鯽魚生長快2倍以上,因其適應性強,池塘養殖成活率高,667平方米(1畝)放養水花20萬~60萬尾,可產體長2~3厘米的夏花13萬~36萬尾,667平方米放養夏花1.2萬~3.8萬尾,可產尾重50~140克的秋片魚種1400~1500公斤,667平方米放養尾重50~60克的魚種3600~4000尾,另配養同齡鰱魚200~280尾,當年可產每尾平均重500克以上的成魚1800~2000公斤。因其生長快,養殖周期短,養殖成本低,可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天津 付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