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幾乎每個職工手里都有一張印有綠園區工會聯合會主席李筱梅常用電話聯系卡,無論權益受損還是找住房找工作,職工隨時可以向工會求助。綠園區工會聯合會只是基層工會開展“雙亮”——“工會組織亮牌子、工會主席亮身份”的一個縮影。目前,全國已有10余萬家企業工會開展了“雙亮”工作。
今年3月,全國總工會下發了《關于在企業工會實施“工會組織亮牌子、工會主席亮身份”的意見》,在企業工會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工會廣泛實施“雙亮”,逐步提高企業工會規范化建設水平。隨即,各地工會成立領導機構、制定實施意見方案、召開會議進行部署。
除完成“規定動作”外,許多地方還推出了“自選動作”。針對“80%的基層工會在非公企業、80%以上的職工分布在非公企業”的實際,江蘇省總工會提出“三公開四統籌”,即工會組織公開職責,工會干部公開身份,工會工作公開服務項目;非公企業黨、工會組織做到“組織統籌建立,人員統籌配置,活動統籌開展,保障統籌落實”。遼寧省總工會在“亮牌子亮身份”的基礎上,提出了“履職能履責任”新要求。四川省總工會建立了工會主席須承諾“雙向報告、雙向監督”制度。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總工會以園區工會聯合會為試點,要求工會主席、副主席公開向職工承諾辦實事并接受監督。
一個顯而易見的成果便是:“雙亮”這個小支點,撐起了企業工會工作的大舞臺。如福州市總工會便以“雙亮”為動力,推動全市95%以上建會企業建立了職代會、廠務公開制度,95%以上建立了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如今,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辦公樓、宣傳欄、公開欄、職工食堂等醒目地點、位置,都能找到工會干部們的聯系方式。基層工會的工作作風悄然發生著變化,職工對企業工會的信任度也日益飆升。一些企業招工時,許多求職者都會詢問是否建立了工會組織,外商洽談也愿意找依靠工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企業,因為“有工會的企業,踏實”。
(北京 鄭莉 張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