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運抽簽之后,有人說與兩支曾獲得歐錦賽冠軍和東道主等球隊同組的中國隊是被分在了死亡之組。最終的結果證明,沒錯,這的確是死亡之組,四支出線的球隊實力差距在毫厘之間,甚至世界冠軍西班牙隊也在小組賽中輸掉了兩場比賽。但是,“死亡之組”這四個字與中國隊沒有任何關系。對于中國隊來說,在征戰國際大賽的時候,有哪一次不是如此呢?四年前的北京,我們被分在了名副其實的死亡之組,但當時的中國隊有實力能夠成為小組賽鏖戰后的勝利者。然而今非昔比,如今中國隊成為了“局外人”。我們要接受現實。現在的中國男籃僅僅是亞洲一流強隊中的幸運兒。沒有贊許,也無需辱罵,平靜地對待這屆失敗的奧運之旅吧。
最差的奧運會
在北京五棵松體育館大敗給“夢八隊”卻贏得了稱贊和自信的四年后,在倫敦奧運會的男籃比賽仍然激戰正酣的8月8日,中國男籃卻早早地結束了奧運會。飛機降落的時間,是本屆奧運會許多中國代表隊歸國班機抵達北京的時間。當運動員和教練們載譽歸來時,機場總是擠滿了對時間和程序駕輕就熟的記者們,熱鬧的歡迎場面多次出現。但是當中國男籃從國際大廳出口走出來時,卻與之前的景象有著天壤之別。冷冷清清的接機隊伍,稀稀疏疏的媒體記者,寥寥無幾的球迷……這是我們對待失敗的隊伍一貫的方式。遺憾的是,這一次輪到了中國男籃。
在連續兩屆奧運會和兩屆世錦賽殺入前八后,中國男籃終于在倫敦終結了自己的世界大賽進入前八的幸運。自1984年新中國男籃首次參加奧運會以來(1952年的赫爾辛基是中國男籃的第一次奧運之旅,但當時由于路途遙遠,男籃到達后小組賽已結束,中國隊未能正式參加比賽),男籃在7屆奧運會中三次殺入前八,但第八卻也是中國隊在奧運會的最好成績。而今年的倫敦奧運會,不得不說男籃遭遇了奧運會征戰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潰敗:小組賽5戰全敗。雖然早在“夢一隊”呼風喚雨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隊就曾在小組賽中遭遇過全敗的戰績,但當年的隊中卻為國家隊貢獻了胡衛東和孫軍等未來的頂梁柱。而這一次,除了絕對核心易建聯之外,恐怕也只有兩屆奧運會成員“老將”陳江華有些許的亮點可尋。
倫敦奧運會的球隊統計有兩項,分別是“分差在5分之內的場次”和“分差在15分以上的場次”,中國隊在這兩欄里的數據是尷尬的“0勝0負”和“0勝5負”;在14項球隊數據中,中國男籃有4項墊底,分別是總助攻數(總46次,場均9.2次);總籃板數(159次,場均32次)、總進攻籃板數(30次,場均6次),還有5場比賽只得到的313分的總得分。而排在倒數第二的也有三項,分別是439分的總失分、59.8%的罰球命中率和場均3.4次的搶斷數。個人數據方面,在得分、籃板、助攻的前十名中都沒有中國球員的名字,只有王仕鵬61.9%的三分球命中率排名第一。
本屆男籃是中國男籃參加奧運會以來,場均得分最低的一次,僅為62.6分。場均凈負分高達25.2分,僅次于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32.9分,不過當年男籃在小組賽中以2勝3負的成績首次在奧運會中間進前八,取得歷史性的突破。要么成績,要么希望,中國男籃總能在奧運會中給我們帶來些什么。但是今年,我們迎來的只有失望。
不過,我們應該因為糟糕的成績,便可以肆無忌憚地痛罵中國男籃嗎?或許也不應該。至少,不該把你想要發泄的對象完全鎖定為在場上打球的12名隊員。他們曾經、如今的能力,我們都看得清清楚楚,誰有幾把刷子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包括他們與世界強隊之間的差距。實力說明一切,成績如何,完全取決于此。而放眼全國,你又不得不承認,再也找不到另外12個能比他們更有資格代表中國奔赴倫敦的人了。
姚明退役后,中國男籃完全喪失了內線優勢,僅憑勢力單薄的易建聯一人苦苦支撐,無論是張兆旭還是未能入選的蘇偉,都只能算是半個會打籃球的國家隊球員;而曾經神準的外線射手也在與歲月的角逐中敗下陣來,只有傷愈復出的王仕鵬用積攢了許久以來的怨念爆發了自己。內外線均無優勢可言,中國男籃正處于一個極其尷尬的狀態。恕我直言,除了擋拆和突破分球,我沒有看到任何能稱得上成熟的成功戰術。而“幸運”的是,執掌教鞭的是一個不會使用戰術的情緒型教練,靠著他賦予球員們的假激情,中國男籃一直在靠著一口氣堅持,從2010年世錦賽出線到2011年亞錦賽奪冠都是因為那一口氣。但是在倫敦,以最小分差負于西班牙之后,這口氣終于斷了,再也沒有被提起來。而正是這多年以來成績和球隊氣勢上的落差,讓球迷無法接受慘敗的事實,從而讓消極和不滿在所有人的情緒中蔓延,甚至徹底地妄自菲薄。
“我知道大家有時候有消極的情緒或者不滿意,發泄一下就可以了,但不要形成逆向力量。”姚明這樣說道,“我們要取得世界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如果我們都不尊重自己的球隊的話,怎么去激勵他們。中國男籃需要大家的幫助完成將來的事業。”
正如姚明所說,選擇尊重并一如既往地支持,或許是熱愛中國籃球的我們現在惟一能做也是應該做的。失敗并不可怕,我們仍然是亞洲的一流強隊,所以只要厚積薄發,積蓄能量,重返世界前八,并沒有那么難。
匹諾曹的終結
在中國男籃回到位于倫敦東南方向的北京時,鄧華德卻乘坐不同的航班向西方的美國飛去。“道不同不相為諜”也許不太適合他與中國男籃現在的關系,但雙方確實已經在同一條道路上走到了盡頭,終于來到了各自開始選擇不同岔路口的時候了。鄧華德的時代結束了,也許更多的人會松一口氣,并發出感慨,“他終于走了。”
用網絡上的話說,鄧華德是在奧運會之前的兩年里,用盡了他給中國男籃帶來的人品。你可以說他不是一個優秀的教練,但你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幸運的教練。人品被早早地透支使用了,鄧華德的真實面貌也就被展現出來了。與中國男籃之前的兩位洋帥哈里斯和尤納斯相比,鄧華德顯然是一個沒有見過大場面的小角色。這是他的第一次奧運會,一切對于他來說都很陌生。沒有了做為東道主比賽時的底氣和讓人有些作嘔的激情,鄧華德在奧運會上的表現看起來有點一無是處。作戰計劃思路混亂,既無章法,亦無主次,更無應變,最后完全失控,滿盤皆輸。
是時候為鄧華德的執教做總結了。首先要客觀承認的是,失敗與成功是并存的。我們不能因為奧運會的失利就全盤否定他帶出來的成績,即使那都是上帝的眷顧。
2009年兵敗天津之后,沒有任何一個本土教練愿意接手中國男籃這個爛攤子。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中國隊很難能出現在2012年奧運會的賽場上。而三個月之后,轉型為老板的姚明聘請鄧華德為上海男籃的主教練。當時姚明對于這個美國人的評價是,有強勢的性格、善于處理球隊內部關系以及注重防守的特質。不得不說,姚明的話一語中的,甚至為鄧華德之后兩年多的時間里所經歷的一切埋下了伏筆。要承認的是,鄧華德的執教特點的確非常適合處于低谷的球隊,在他激進的執教方式下,上海男籃頗為意外地時隔八年重新殺回季后賽并打進半決賽,這讓所有人無不感嘆鄧華德的神奇。這樣的成績也讓他成為了新的男籃主教練,因為當時的中國男籃,同樣處于低谷。
令人驚喜的是,鄧華德真的奏效了。經過一些熱身賽他多次對裁判咆哮式的怒吼,“順利”地讓中國男籃因為幾次群毆找回了凝聚力和斗志。孫悅給當時中國男籃的評價是:“12個人在場上就像瘋子一樣,進入一種非常亢奮的狀態,就是先把我們自己弄瘋了,再把對手給弄瘋。”盡管有些方法并不可取,但是在鄧華德執教不久,那支男籃的確空前團結,接著又奇跡般地在土耳其打進前八。而2011年亞錦賽重新奪冠,讓鄧華德執教方法的漏洞繼續被忽略,因為你無法否認客觀存在的成績。其實在當時,隱患就一直存在于中國男籃。鄧華德和國家隊已經走到了無法再前進的地步了。
接手新疆男籃或許是鄧華德在中國的敗筆,這一決定讓他的“皇帝的新衣”被徹底扒了下來。新疆不同于上海,這是一支有著眾多成熟的老將的隊伍,他們需要的是更優秀的主教練來助其沖擊冠軍。但鄧華德并不是那個人,他只是一個救火隊員,善于雪中送炭,但不會錦上添花,不可能成為一個完美的救世主。所以當鄧華德無法掌控新疆這支CBA強隊時,一切就失控了,一系列的鬧劇也接踵而來,最終他與新疆男籃不歡而散,并被后者怒斥為“國際騙子”。
遮羞布被摘除,鄧華德似乎看到了自己好日子走到頭的那一天。他在球迷中建立的形象一點點在消失,火爆的脾氣讓他與媒體們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糟糕,甚至一度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在奧運會之前,鄧華德的支持無限走低,即使他的球隊戰勝了各個來中國旅游的“國家隊”,甚至第一次拿到了斯坦科維奇杯的冠軍。
倫敦奧運會鄧華德敗得很徹底。他妄圖把希望寄托在易建聯身上,但阿聯不是神,在首戰西班牙拿下30+10之后,過度的使用甚至讓阿聯在比賽中再度受傷。獨創的“motion”戰術在倫敦也無跡可尋,單調的戰術和贏弱的防守漏洞百出,同時連敗又讓他沒有了沖冠一發的激情。他在選人時賭博式的只帶了三名內線球員,放棄了給希望之星王哲林鍛煉的機會。而各個位置上的表現低迷讓他的一大四小的陣容也成為了笑柄。
兩年多的執教終于五連敗,并且悄無聲息的告別,鄧華德走得并不光彩。姚明口中所說的善于處理球隊內部關系的鄧華德,最終真的只是與部分球員處好了關系,除此之外,籃管中心、球迷、媒體、裁判……他沒有與任何團體保持和諧系。
“我不認為有誰能干得比我們好。我知道我們應該打得更好,但是我們沒有做到,但是我也知道我們不可能做得更好了。”鄧華德說,“那就這樣吧,再見。”
這是鄧華德在倫敦發布會上留下的最后的言論。而他給中國男籃都帶來了什么,留下了什么,仁者見仁,每個人心中都有他的判斷。
再見,老男孩!
在與東道主的比賽還有2分53秒結束時,鄧華德把王治郅換下了場。以一名中國男籃成員的身份參賽,大致的生涯走到了盡頭,這是他身披國家隊戰袍的最后一場比賽。16年前的亞特蘭大,曾經的“追風少年”第一次登上了奧運會的舞臺;16年后,已經感受不到風的速度的大致終于選擇了結束。但是大致的籃球之旅還沒有結束,在八一隊,14號還是屬于他的球衣。
親眼見證了中國男籃幾代人成長與衰落的大致,以五戰全敗和個人場均6.0分、5.2個籃板這樣的成績結束18年的國家隊生涯當然不夠完美。不過與英國隊的比賽,鄧華德知趣地讓大致回到了首發陣容中。而就在第一節還有5分15秒結束時,右側底角得球的大致突然加速突破,殺入禁區后完成單手扣籃。這個場面或許令大致自己都會感到意外,甚至陌生,這是在最近幾個賽季的CBA都很難看到的。那一幕,讓所有看著大致成長同時自己也在長大的球迷們激動不已。能在他的最后一場比賽重溫曾經的回憶,一切都顯得不再重要。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扣進,很久都沒有扣籃了,但感覺還不錯,畢竟這也是我的告別賽。”大郅說,“最后一場還能扣一個,感覺世界還是挺奇妙的。”
不只是王治郅,還有其他三位老將把倫敦當做了自己奧運會的告別演出——劉煒、朱芳雨、王仕鵬,他們的國家隊生涯都留下了數不盡的輝煌。
承受著雙膝以及全身各處的傷痛,朱芳雨用場均4.2分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屆奧運會。盡管還不到30歲,但是他已經無力在經歷一個賽季的CBA聯賽后再承受高強度的國家隊訓練和國際比賽了。而且狀態的下滑也讓朱芳雨不得不選擇放棄。倫敦奧運會,他曾經神乎其神的三分雨沒有再下起來,留在場上更多的有時只是減緩了球隊進攻速度和增加了防守難度的負面影響。告別時刻,朱芳雨的話感人肺腑。
“自己最后一屆奧運肯定有遺憾,回想11年的國家隊生涯,很幸運身邊有這些熱愛事業,為籃球不顧一切傻傻奉獻青春的兄弟們。還有千千萬萬比我還愛打籃球的球迷朋友們,謝謝對中國籃球的關心和支持。”朱芳雨說道。
劉煒一直是中國男籃有爭議的隊員,我們經常能聽到球迷對于他在場上表現不佳時的謾罵和埋怨,但他卻幾乎從來沒有缺席過國家隊的比賽。現在到了離開的時候,我們又不得不感慨,在他的時代,你真的很難在同一位置上找到比他更適合的球員。場均6.2分、2.6個籃板和2次助攻,這是劉煒最后的國家隊成績單。
場均9.6分,五場比賽三分球21投16中,命中率高達61.9%的王仕鵬仍然保持著恐怖的攻擊力。這屆奧運會,他和易建聯同為球隊的進攻核心。大鵬的狀態甚至讓我們不愿意相信這將是他的最后一屆奧運會。也許,他的國家隊生涯還能延續,但是四年之后的里約對于29歲的王仕鵬來說,非常遙遠。
“最后一次奧運會,我們成績并不好,無論勝利和失敗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還要繼續。生活就是這樣,有開心,有難過。奧運會大家都盡了力,但實力還是有差距,我們也正視這種現實吧。”大郅說,“中國籃球還會繼續,我們會昂起頭,迎接明天的太陽!”
未來何處尋
鄧華德離任,老將們紛紛退出國家隊,中國男籃終于走到了新老交替最困難的節點。還沒離開倫敦,關于鄧華德的繼任者就進入了所有人討論的話題范圍內。事實上,這么早就開始單方面的YY,沒有任何的意義,男籃主教練到了適當的時間便會自己浮出水面。而選擇的方向也很簡單,要么本土,要么洋帥。
最近8年多的時間里,本土教練只有郭士強一人,而他最終的結局每個人都知道。在他之后,很難想像還有哪個國內主教練敢接手中國男籃這燙手的山芋,所有人都知道這項任務的難度。放眼望去,少帥們大都沒有一個良好的群眾基礎,這包括被辭退過的郭士強、青訓營被所有球員罷訓的范斌、還有上賽季CBA聯賽有失風度的李春江。比起洋帥,本土教練在沒有世界大賽成績的同時,還有著更大的壓力。說的直白些,球隊成績好是教練應該做到的,而成績不好,那么任何聲音都會一字不落地傳到他們的耳朵里,在這一點上,洋帥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果選擇洋帥,那么在鄧華德之后,恐怕名不見經傳的人不會再入中國男籃的法眼,哈里斯和尤納斯都成功地在奧運會中將球隊帶入了前八,而鄧華德沒有,這就是最充分的理由。所以無論是籃管中心還是球迷,都期待著下一個名帥帶領中國男籃重整旗鼓。但是話說話來,現在的中國男籃的問題,豈是一個教練能解決的。
后備力量斷層,青年球員沒有系統的選拔和培訓方式仍然是中國男籃無法突破的最根本原因。但是這樣的原因找出來容易,卻不是靠著七嘴八舌地抨擊就能夠改變的。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這些熱愛中國籃球的群體,只能寄希望于大刀闊斧或者有力度的改革能夠真的讓中國籃球的力量重新壯大起來。可能造成一時的成績不佳不應該成為改革的阻礙,只要一切都是為了中國男籃的發展考慮,從零開始為何不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