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師槌起槌落間,青花瓷牽動著市場神經,人們凝神于那聲槌落后一個數字的橫空出世,而忽略了它“身價”背后的文化。
麻元彬繪瓷,源于對文化的追求,與金錢無關。
麻元彬有深厚的青花情結,詩、書、畫、印結合的文人畫,被他移植素胎之上,再經烈焰幻化而出,賦予多重魅力。青花瓷器形多圓,要求每一面都能獨立觀賞,麻元彬在繪畫中兼顧連續性和立體表現,筆法精致,格調柔婉,落款鈐印章法謹嚴,隨性自在中顯示文化素養。
時值世園盛會,麻元彬精心創作30件青花瓷瓶,從景德鎮長途跋涉運回,無償捐贈。
圍繞世園主題的創作,麻元彬兩年前開始構思,以瓷繪形式表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其作品中,熊貓憨態可掬,孔雀側頸展屏,翠鳥蓄勢待飛,花卉盡態極妍,或工筆精描,或皴擦暈染,圖案明快,花色淡雅,無不契合盛會主題,于細微之處,見人文世園。他從自己新近創作的80余件青花瓷中,挑出這批中意之作,器形大達半米,小至盈尺,體姿豐富,溫潤瑩澈。
青花瓷薈萃中華燦爛文化,盛燒千年風姿依然。“青”暗含豐富喻意,年輕人立志“青出于藍勝于藍”,身處仕途者有“青云直上”的理想,為官者渴望做百姓擁戴的“青天”,“青”在中國士人心中,有深厚的文化淵源,分量非同一般。以市場眼光看,麻元彬“青花世園”系列,價值不菲。但其意義不在金錢,而在文化,它們將留存“青史”,永不“磨滅”。
繪瓷之余,麻元彬常作花鳥,設色炫目,又能以水墨消解艷俗,用筆恣肆奔放,色墨交融,格調雅致。落款多為行楷,暗含魏碑筆意,勁中藏秀,漸呈自家面目。
麻元彬亦致力于佛境造像,他繪制的莊嚴神圣的法相世界,事事有來歷,皆自典籍出。礦物色的大膽運用,糅合青綠山水與壁畫敷色技藝,佛教造像神秘斑斕,呈現出獨立于水墨、油畫、丙烯、水彩等畫種之外的色彩美感。他的文化基因永遠凌駕于技巧之上,于水墨淋漓和極致絢爛中,以佛心觀物,明心見性,詮釋永恒境界。
麻元彬集教授、畫家、策展人、文化活動家于一身,他最善于在文化指向下介入到藝術市場,憑借敏銳的營銷意識,策劃系列展覽和文化活動,不直奔金錢卻賺得盆滿缽滿。
他精力充沛,足智多謀,方圓兼備,且又多了幾分匪氣,大口喝酒、大塊吃肉時,像個花和尚。這是一位在佛境與世間游走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