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裔正在美國迅速崛起”。這是美國權威的皮尤研究中心不久前在調研中得出的結論。這份名為《亞裔的崛起》的調研報告稱,亞裔2010年新移民人數已經首次超過拉美裔移民,在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和生活滿意度方面都超過白人,處于美國各個族裔之首。而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2000至2010年亞裔人口增加了46%,數量達到了1500萬,是美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族裔。
美國亞裔從政方面,以華裔為例,可以說是不斷取得突破。生于廣東開平的華裔律師鄧悅寧,早在1946年就當上了亞利桑那州的州眾議員,20年后又當選州參議員,是首位華裔州議員。1959年,夏威夷成為美國第五十個州,當地政治家、祖籍廣東的鄺友良成為第一位華裔聯邦參議員。1996年,祖籍廣東臺山的駱家輝當選華盛頓州州長,4年后連任,是首位華裔州長。1998年,生于江蘇蘇州的吳振偉在俄勒岡州成功當選為首位華裔聯邦眾議員,此后六度連任成功。2001年,祖籍上海嘉定的趙小蘭被時任總統小布什任命為勞工部長,任職8年,她是首位華裔部長,也是首位亞裔女部長。2009年,祖籍廣東新會的趙美心在加利福尼亞州當選為首位華裔女性聯邦眾議員。同年,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駱家輝為商務部長,祖籍江蘇太倉的朱棣文為能源部長。2011年,駱家輝出任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駐華大使。
2012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參加國會議員選舉的亞裔達30人,遠超以往大選的參選人數。紐約州、田納西州和佛羅里達州的亞裔參選人已經闖過初選,勝出機會大增。預計在11月的大選中,亞裔將以創紀錄的人數投票。
亞裔的崛起,會使美國政治生態發生怎樣的變化?亞裔又面臨怎樣的挑戰?環球人物雜志記者為此專訪了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
教育是成功的基礎 許多華裔政治家都有良好的家教,對教育的重視奠定了他們成功的基礎。而就讀于名校,當律師、教授等又幫助他們積累了人脈、財力和對美國主流文化的理解。鄧悅寧當年是全美國僅有的8位華裔律師之一,出身律師的還有駱家輝、吳振偉等人。朱棣文父兄輩中有12位博士或大學教授,他本人是曾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趙小蘭也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她1953年生于臺北,1961年由母親朱木蘭帶往美國。她的父親趙錫成當時正在美國學習,后來在美國航運界事業有成。但早年趙家也很拮據,趙錫成一人做3份工作養家。趙小蘭告訴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在最艱難的環境中,是父母的關愛和付出讓我體會到了無限的希望和樂觀,是父母的勇氣、勤奮、約束和犧牲,讓我走到了今天的位置。父母的教育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趙家有“六朵金花”,趙錫成對6個女兒的教育嚴格而不失溫情。作家劉墉曾經記述,趙家宴客時,女兒們都不上桌,守在客人身后為大家上菜、斟酒。趙錫成夫人朱木蘭女士說,教女兒們做女侍“何嘗不是一種訓練”。趙家女兒聰慧、謙遜、勤奮、孝順,出了4位哈佛大學畢業生、1位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和1位威廉和瑪麗學院研究生。趙小蘭是老大,不僅學業優異,還喜歡打高爾夫球、騎馬、溜冰、彈鋼琴等。1979年,她以全優成績獲哈佛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83年成為白宮學者,任白宮高級官員助手,1986年任聯邦航運署副署長,不久又轉任美國銀行高級副總裁,1988年被里根總統任命為聯邦海運委員會主席,1989年被老布什總統任命為交通部副部長。1991年至1998年,趙小蘭還分別出任過美國和平工作團團長、美國聯合慈善基金會主席、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等職務。
1993年,40歲的趙小蘭和時年51歲的參議員麥康奈爾結婚,后者是最具實力的聯邦參議員之一,對趙小蘭在政治上的成功有相當幫助。但趙小蘭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仍將家教列為最重要的成功根基。
環球人物雜志:你認為自己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什么?
趙小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我成功的根基,對我幫助最大的人是父母。父母一直鼓勵我們去爭取更好的教育機會,同時也十分看重個人能力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學習能力。此外,父母的言傳身教也很重要;我們幾個姐妹分工明確地承擔家務勞動,父親也總是喜歡修家中損壞的電器,甚至自己動手修地板和樓梯。他說,這并不是節約,而是教我們遇到問題首先要自己解決。他說,勞動也是放松身心的極佳方式。周六下午,我們幾個小姐妹經常是有的幫父親拿工具箱,有的幫父親擦電筒,一起完成家里的維修工作。我們家里的孩子多半都進入公立高中學習,我上大學時還要在暑假打工,自己掙錢還政府貸款,父母要求我們獨立而有擔當。我們沒有壓力,卻有足夠的動力去讓含辛茹苦的父母親為我們感到驕傲,我認為這是種責任。
環球人物雜志:在你職業生涯中,性別有沒有帶來影響?
趙小蘭:我從沒感覺到性別是個障礙。父母親總是鼓勵我們去爭取最好的教育機會,盡力拓展我們的視野。天道酬勤、無所畏懼是父母一直教導我們的座右銘。父母親相信我和妹妹們都會擁有自己獨特的才能,我們有責任去發現我們擅長的是什么,愛好的是什么,鼓勵我們去進行真正的探索,所以我才會冒險嘗試不同的事情。
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 美國的亞裔尤其是華裔政治家,對自己的文化之根都非常看重。在他們中間,朱棣文、駱家輝等人出生在美國,吳振偉、趙小蘭等則是幼年移民美國,但都以自己的華裔背景為傲。趙小蘭就從未避諱自己的移民身份,常在演講時說自己是“坐著船到美國的”。當年,她母親確實是帶著她坐船37天橫渡太平洋,來到美國。她“經歷過所有移民所受的苦,也懂得需要為移民爭取更多的甜”。“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是強調中華文化的重要性,我們會在家里慶祝每一個中國的傳統佳節,父親還會講中國文化和待人接物的道理。”
從政以后,趙小蘭在國會山游刃有余,也常出入中國城,與華人關系親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當年身為部長的趙小蘭有了更多與中國打交道的機會,為中美兩國傳遞著理解和信任的信號。她曾多次訪問中國,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在老家上海嘉定馬陸鎮,她捐款修建了以她爺爺名字命名的以仁幼兒園。趙小蘭曾說過:“亞洲傳統是我的一部分,我從亞洲傳統中得到了很多力量。我們亞洲人常有一種長遠的眼光,總是設法保持平衡,很穩健。”“當我面臨困境時,我告訴自己我是華人,我們有五千年歷史,雖然經歷過各種困難,仍生存下來。我們來自偉大的民族。”
環球人物雜志:華裔的背景對你在美國政治圈內有什么影響?
趙小蘭:首先,華裔的背景是我的優勢,中國和美國價值觀的融合帶給我很大的信心,去抓住每一次機遇和挑戰。我的目標是提升華裔在美國的形象,當我感到自己一天天離那個目標越來越近時,我玩命地工作。由于我對工作非常感興趣,從不認為那是負擔,晚上和周末加班便成了家常便飯。其實當你享受工作樂趣的時候,這是種幸福。而華裔背景讓我更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此外,作為移民,我更理解和同情美國社會中初來乍到的少數族裔。華裔都期望有更好的生活,我也不遺余力地試圖幫助這個群體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環球人物雜志:你曾說,剛進入美國政界時遇到過不少阻礙,這些阻礙如今是否減少?
趙小蘭:東西方文化差異對亞裔群體來說是最大的障礙。由于我8歲才來到美國,不像在美國出生的亞裔,剛開始工作時對美國主流社會的許多價值理念無法理解。我花費很長時間去磨合和適應美國人的思維方式。這也是為什么我從從政的第一天起,就在為跨越東西方的文化障礙、促進更多交流和理解而努力。
我剛到華盛頓時,完全是個新手,誰也不認識。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白宮學者。這個頭銜聽上去很大,但其實我當時完全是個局外人。“關系”到哪兒都重要。我不認識什么位高權重的人,有少數人就對我不友好。但我知道,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父母的期待,提升華人形象的責任對我來說就是信心的來源,我不會被一些閑言碎語打敗。我知道我自己要做什么。短時間的挫折不算什么;只有不想做成事情的人才會給自己找理由退縮。我從來不害怕犯錯,也不怕重來,所以我一直勇敢嘗試。
更多的亞裔將進入美國政界 隨著亞裔崛起,美國的政治氣候也在發生變化。在華裔眾議員趙美心的推動下,美國眾議院于2012年6月18日全票表決通過,就130年前美國國會通過的歧視華人的《排華法案》正式道歉。這顯示了亞裔的政治力量。當然,這種力量目前還有限,現在美國國會535名議員中只有12名亞裔,所占比率偏低。亞裔中的孟加拉裔等族群,貧困問題也比較嚴重。美國社會對亞裔的歧視也還沒有消除。但趙小蘭認為,總體上說,美國亞裔“前景非常明朗”。
環球人物雜志:對亞裔來說,目前美國的政治大氣候如何?
趙小蘭: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亞裔進入美國政治圈。50年前,美國的人口組成主要是白人和黑人,亞裔只占總人口不到1%的比率。今天,亞裔占全國人口的5.8%,西班牙裔占16.7%,非洲裔則下降到12.3%,白人占63.3%。這種趨勢還會持續。隨著美國社會的多元化,選舉中的候選人也自然出現多族裔的趨勢。此外,我們生活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美國急需懂得兩種以上文化和語言的領導者。而美國的全球競爭力離不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資源。亞裔的教育水平越來越高,他們也自然會在知識經濟時代被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上。
環球人物雜志:亞裔參政會對美國和亞裔的母國帶來哪些影響?
趙小蘭:隨著亞裔人口在美國社會中的增長,年輕一代的亞裔從政已經是大勢所趨。得益于他們父輩的艱苦創業歷史,今天許多亞裔的確表現出領導者所具有的品質,也更懂得美國主流文化。對于一個社會的理解度和公眾接受度,決定了領導者的做事方法,而這往往是成事的關鍵。
亞裔選民已經在不斷擴大,在加里福尼亞、紐約、新澤西、華盛頓、佛羅里達、內華達和得克薩斯等州,他們都成為了主宰自己命運的力量。但從選舉者到被選舉者,并不是簡單的人數增加就能直接帶來的,需要亞裔群體共同的努力。此外,一旦成為候選人,你就需要說服選民,那種自我宣傳的方式可能讓許多自小被教育要謙遜的亞裔感覺不那么自在。另一個對于亞裔來說比較困難的就是“找選民拿錢”——但在法律框架內的資金募集對于一場競選意義重大。再者,候選人還需要有出色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要去吸引除了亞裔之外更廣大的選民的支持,換句話說,就是要有人格魅力。我想,越來越多的亞裔正在學習,并且能夠在政治圈內做得很好。
隨著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在世界上影響力的增強,美國越來越需要能夠充當中美或者亞洲與美國之間橋梁的領導人,這對不少亞裔來說是個契機。美國是個年輕而充滿創造力、富有活力的國家,亞裔群體在其中大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