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工作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專業是否對口、老板好不好、職位夠不夠體面、上班是否方便等。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些都不如一條重要——這個工作的“錢”景如何。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籠罩下,各國職場人士都面臨著相似的困境:生活成本上漲,收入卻不見增加。對于一向被外界視為忠誠度高、工作勤勉的日本人來說,換個行業發展也成了許多人正在考慮的問題,但選擇哪個行業才是明智之舉呢?
7月14日出版的日本《鉆石周刊》給出了參考答案。據其分析預測,在未來5年中,證券、投資、咨詢等金融相關行業仍景氣欠佳,以松下、豐田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光輝歲月后開始呈現疲態,而網絡、廣告傳媒、數碼、生物科學等新興行業則“錢”程遠大。專業人士稱,這些趨勢,在全球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減薪將成職場主流 自上世紀90年代初經濟泡沫破裂后,日本經濟開始陷入泥潭,進入大蕭條時期。近年來,金融風暴、東日本大地震、核泄漏事故等一系列天災人禍更讓本就風雨飄搖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2010年1月,全日本乃至亞洲最大的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宣布破產,負債高達256億美元(1美元約合6.38元人民幣)。無獨有偶,曾作為戰后日本經濟繁榮象征和國民經濟支柱的家電行業三巨頭——索尼、松下、夏普,也全部面臨嚴重虧損。2012年3月,三社合計赤字竟高達1.6萬億日元(1日元約合0.081元人民幣)。
在慘淡的經濟形勢下,日本各大企業紛紛開始裁員減薪。據日本國稅廳統計,1997年,日本員工的平均工資是每年467萬日元,為史上最高,隨后開始逐年遞減。2010年,日本員工的平均工資下降至每年412萬日元,已經退回到上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去年東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大型企業進一步精簡人數,加之日元升值等負面影響,今年就業形勢和工資水平仍不樂觀。
現實如此嚴酷,更悲觀的恐怕還是未來的形勢。《鉆石周刊》預測,未來5年內,日本多數企業仍無法避免已經持續了15年的收入下滑。該刊同時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也印證了這一分析,近半數的日本人認為,未來5年內企業將繼續減薪,而相信收入會增加的人數還不到1/4。
最吃香的行業——網絡 不過,這次調查也給出了未來5年前景輝煌的行業。《鉆石周刊》以日本3255家上市企業為樣本,將其劃分為98種行業,然后綜合考量
其2007年到2011年的營業額,計算出年度平均變化率,并推測出其5年后的營業額。
結果顯示,網絡行業以65%的增長率遙遙領先于其他行業。其次是廣告傳媒業及數碼行業,分別以43%和24%的高增長率上榜,研究人員認為,這主要歸功于游戲軟件和網絡廣告的帶動效應。另外,與網絡貿易相關的物流業也以21%的增長率榜上有名。
此外,受人口老齡化影響,醫療保健行業也呈現兩位數增長。其中醫療服務類增長60%,醫藥銷售類增長27%,醫療器械類增長31%。除上述行業外,IT、生物科學及保險業也分別以55.8%、38%和24.8%的高增長率上榜。
與網絡業的欣欣向榮相對的是,金融等行業從曾經的朝陽產業淪為榜單上的“劣等生”,其中證券業和投資業降幅分別為22%和27%。而與金融密切相關的咨詢業、建筑業、房地產業也分別銳減了32%、21.3%和19%。此外,受地震和海外價格競爭等影響,日本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前景可謂內憂外患,電子配件制造業及木材制造業降幅分別為20.8%和19%。
從具體企業來看,零售行業的增長勢頭良好,不過,近年來異軍突起的平價服裝連鎖店“優衣庫”的營業額卻呈下降趨勢,如果拿不出有效的應對措施,5年后其營業額將比現在銳減30%。榜單上業績難看的還有豐田汽車和松下電器,據估計,5年后這兩家著名企業的營業額將分別減少11%和6%。由于福島核泄漏事故的影響,東京電力和關西電力兩家企業的經營狀況雖已開始好轉,但仍未擺脫虧損局面,兩年后其營業額將分別減少13%和0.3%。
最吃香的職業——醫生 從職業層面看,榮登未來5年高收入榜單的有醫生、藝人、飛行員和空姐等職業。其中,醫生的年收入超過1000萬日元,但不利的方面是年節不放假,工作繁忙。在日本,藝人一旦出名,年收入2000萬日元可謂“毛毛雨”,是不錯的行業。而飛行員的年收入可達2000萬日元,缺點是每隔半年就要接受嚴格考核。在日本航空公司破產后,空姐的收入受到一定影響,但與其他職業相比仍算高收入群體,缺點是一周中至少3至4天“連軸轉”,比較辛苦。
此外,系統工程師、廚師、建筑工人、護士等因需求量大,屬于穩中有升的職業。不過,據《鉆石周刊》分析,盡管系統工程師的年收入看漲1.5倍,仍難敵網絡的吸引力,相當一部分人會轉行去做社交網站。東日本大地震后,建筑工人的收入有所提高,預計未來10年內都不會減少。而受社會少子化、產婦高齡化影響,未來醫院、社區對于護士的需求量也會增加,護士職業收入看漲。
相對于上述幾種職業,高中老師、宇航員、糕點師的未來行情就不是很好了。在日本,高中老師的工作壓力比較大,私立學校的收入還可以,公立學校就差多了;而宇航員的招募要幾年才有一次,門檻又較高,對體能及專業知識的要求都很嚴格,因此不被普通人看好;糕點師賺的是辛苦錢,一般來說至少要做5年才能在業內嶄露頭角。
與中國國內類似,如果不渴望大富大貴,一心想過踏實穩定的日子,那么當公務員和國會議員是不錯的選擇。當上公務員后不必擔心裁員,福利政策也很好;日本國會議員的年收入在3300萬日元左右,但是花銷比較多,實際生活水平與一般公司職員相當。
職場人生如何設計 日本傳統上實行“年功序列工資制”,即員工基本工資隨本人的年齡和工齡的增長按照一定序列逐年增加。現在很多企業已經淘汰了這種制度,而用實際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考核員工。因此,對于求職者和謀求升職加薪的員工來說,在做自我評價時切忌還使用“認真”、“努力”等抽象詞匯,而要圍繞核心工作,盡量將業績具體化、數字化,以便做出準確的評估考量。
《鉆石周刊》建議說,如果想在職場上有長遠發展,要提前做好職業規劃,特別是在兩個關鍵年齡點:一是在28歲時,應確定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比如想進入哪家公司,何種行業,從事何種職業等;二是在35歲時,應確定自己的人生價值,包括明確自己的核心價值所在和具體的職場競爭策略等。另外,為適應未來激烈的人才競爭,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年輕人不妨多學習幾種職業技能,例如英語、財會、IT技術知識。除了過硬的工作業績之外,同時擁有這些技能的組合型人才才是各個行業都求之不得的“香餑餑”。
因勞動力商品的特殊性,企業在錄用員工時,在二者能力相當的情況下,一般會偏向于選擇較為年輕的一方。但對于35歲以上的“高齡”人士而言,大可不必因此妄自菲薄。人力專家建議,“高齡”人士應首先明確自己屬于通才還是專才。如是通才,應著重強化自己的領導力及溝通協調能力,從而逐步走向管理崗位;如是專才,則需要在專業能力和執行力上多下功夫,以便在專業領域擁有更多競爭籌碼。除此以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擁有強大的人脈。與擁有工作技能相比,企業最為青睞的還是那些能夠直接帶來客戶資源和實際經濟效益的人。當然,職場人脈絕不是指你認識誰、與誰交換過名片,而是要擁有將其變為潛在客戶的深厚交情,這需要經年累月的培養和經營。
除上述硬實力外,要勝任新工作,還應具備一定的軟實力。例如,在跳槽后第一時間熟悉公司座位圖,盡早了解周圍同事,并提前掌握電話、復印機等辦公機器的使用方法和網絡設置等,從而盡快融入新環境,開始高效工作。用中國流行的一句話來說,這也是“細節決定成敗”。
編輯:尹潔 美編:黃浩 圖編:傅聰
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