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軍機遭敘利亞擊落事件仍在發酵。土國家安全委員會6月28日表示,決心運用一切符合國際法的權利,回應軍機被敘利亞擊落一事。
6月22日,敘利亞軍隊在拉塔基亞港附近擊落了北方鄰國土耳其的軍機。敘利亞官方稱,這架軍機飛入敘利亞領空后,被本國海防部隊用高射炮擊落,而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堅稱飛機是在國際領空被敘利亞的防空導彈擊落的。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北約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遭受襲擊,可視為對北約全體成員的襲擊,可以聯合進行反擊。一時間,為什么被擊落的偏偏是土耳其飛機?北約是否會以此為借口對敘利亞動武?這些都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
土耳其于1952年加入北約,是北約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常規部隊保有國,同時又是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與敘利亞有著盤根錯節的淵源。歷史上,敘利亞曾經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部分。1945年二戰結束時,土耳其在敘利亞有過駐軍,兩國在獨立初期關系良好。冷戰爆發后,敘利亞站到了蘇聯一邊,土耳其則依附于美國,兩國逐漸疏遠并產生分歧。
近年來,隨著土耳其正義和發展黨上臺執政,兩國關系開始恢復,埃爾多安注重與阿拉伯國家發展關系,敘利亞成了他打開阿拉伯世界的大門。敘利亞危機爆發之初,土耳其曾派專家幫助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進行改革。但隨著西方對敘利亞的立場日趨強硬,土耳其在2011年底做出政策調整,呼吁巴沙爾下臺,開始扮演西方反巴沙爾陣營急先鋒的角色,兩國關系急速惡化。伊斯坦布爾不但是敘利亞最大反對派“全國委員會”的總部所在地,還主辦了反對巴沙爾政權的“敘利亞之友”大會和各種相關會議。土敘邊境更被認為是西方向敘境內走私武器、資金以及后勤支援的大后方。此次敘利亞擊落土耳其軍機,也被西方媒體視作前者對后者的警告。
事發后,北約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6月26日舉行了成員國大使級磋商。此會議被視為是否對敘利亞動武的風向標,可耐人尋味的是,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雖然對敘利亞表示了強烈譴責,但并未發出任何要進行報復的威脅。美國的態度也至關重要,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只是稱敘軍的行為是“無恥行徑”,對動武不置可否。外界據此認為北約目前無意對敘展開軍事打擊。
對于美國而言,現在軍事介入敘利亞問題時機并不合適。美國的大選已經拉開帷幕,對于總統奧巴馬來說,這是他的頭等大事,現在的選情對其而言并不算樂觀。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已讓美國付出太多,在目前情況下,奧巴馬不會輕易地將美國投入另一個戰場。
曾在利比亞戰事中頗為積極的法國,自新總統奧朗德上任后,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不像前任薩科齊那樣對中東事務感興趣,而更關注如何搞好法國國內的經濟。雖然他表示,不排除參與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但前提條件是獲得安理會授權,而從目前情況來看,安理會授權對敘利亞動武并無可能。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主張通過政治手段解決敘利亞問題。兩國都反對外部對敘利亞進行武力干預,敘利亞問題的解決應由敘利亞人民自己作出決定。
敘利亞國內的沖突仍在繼續,西方國家對敘利亞的輿論和外交攻勢也在繼續。顛覆敘利亞現政權是西方國家的既定目標,軍機事件是敘利亞與北約國家的第一次過招,國際主要媒體認為,土耳其軍機決不是“誤入”敘利亞,而是試探敘防空力量的反應,而敘將其擊落,就是警告北約,敘利亞不是任人隨意捏的軟柿子。而敘此舉確實達到了其想要的效果,北約方面認為敘軍方能在幾分鐘內作出反應,敏感、迅速,防空力量不弱。但這并不意味著北約方面怕了,軍機事件埋下動武的種子,北約方面在等待時機,雙方的較量將會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