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4日的上海已經進入雨季,外面的空氣濕漉漉的,上海大劇院里卻熱鬧非凡,第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這里落下帷幕。這是李冰冰第一次以評委身份參加電影節,她也是金爵獎7位評審團成員中唯一的一位中國演員。
電影節期間,李冰冰已經答應了環球人物雜志記者的約訪,但那9天里,她實在太忙,每天都要看兩三部影片。“當評委對我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我可以把多年來對電影的感悟和想法融入到評審的過程中。我把它當成是一場人生的修行。”李冰冰告訴記者。
電影節過后,已回到北京的記者如約來到位于朝外大街豐聯廣場的李冰冰工作室。屋子的墻上掛滿了華誼兄弟公司旗下藝人的照片,玻璃窗外是車水馬龍的朝外大街。
李冰冰能攀升到國內演藝界的巔峰是很多人沒想到的。她不夠獨一無二,甚至不夠艷麗和搶眼,就是一個從小地方出來的女孩,看似很容易被解讀,被把握、模仿和歸類,這些都不屬于巨星氣質的范疇。但她又是孑然獨立的——她從來都不是下一個誰,只是自己。
家中的“大救星” 在圈里摸爬滾打多年的李冰冰總是會被拿來和其他一線女星比較。似乎“比賽”、“較量”這樣的詞匯一直圍繞著這個臉上寫著“好強”兩字的女演員。李冰冰的確爭強好勝,她毫不隱藏這一點。“那是一種血脈里的東西,”她說,“我媽媽就是一個特別追求完美的人,她很努力,包括生活、工作都很積極上進,所以血脈里的東西遺傳給了我,我天生就有這種努力的心。”
李冰冰1973年出生于黑龍江省五常市的一個工人家庭,父母對李冰冰和小她兩歲的妹妹李雪要求很嚴,要她們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五常是個很傳統、閉塞的小鎮,直到我讀初中,鎮上還沒有公共汽車。我的父母都是只讀過小學的工人。”她上小學四年級時,在酒廠工作的父親抱回一臺電視機,這在當時是一件稀罕之物。在電視里,李冰冰看到了另一個世界,一有時間就跑到電視機前跟著里邊的人邊歌邊舞。
1989年,李冰冰考入雞西師范學校,這是一所中專,李冰冰學的是音樂專業。畢業后,李冰冰被分配到五常當了一名小學音樂老師。教學生涯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她在一次學校組織的晚會上碰到了東北著名演員高強,他發現了李冰冰的潛質,建議她去考上海戲劇學院。憑借出眾的相貌和出色的表演,李冰冰順利通過考試,可那時恰逢母親做手術,前后花掉了3萬元,李家變得一貧如洗。李冰冰想要放棄去上戲,父親急了:“一定要去,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送你上大學。”李冰冰沒拗過堅定的父親,成為了上戲93級表演班的一員。
李冰冰在努力學習表演的同時,也試著接拍廣告,補貼家用。1997年臨近畢業時,李冰冰和一家化妝品公司簽了一個廣告大單,酬勞是26萬元。“拿到錢后,我第一件事就是給父親打電話,讓他猜女兒賺了多少錢。一開始他猜1000元,最后猜到1萬元。等我把實情告訴他后,老人家硬是半天說不出話來。”媽媽的藥費、李冰冰的學費、在浙江大學讀書的妹妹的學費,都有了著落,姑姑說她是家中的“大救星”。
她就像負重行軍的士兵 從上戲畢業后的10年里,李冰冰走過常人無法想象的冗長階梯,最終實現了一個演員的風光無限。
大學畢業前,李冰冰已經開始接拍影視劇,但更多是給老戲骨們當配角,直到2000年《少年包青天》熱播,她在劇中成功塑造了一位伶俐且具有正義感的女俠,受到業界及觀眾的一致好評。2004年,她憑借電影《天下無賊》中扮演艷賊小葉而跨入一線影星的行列。
《云水謠》是讓李冰冰真正翻身的一部電影。她在影片中飾演戰地護士王金娣,演繹了一份樸素、熱烈而感人的愛。在選角的時候,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曾心中打鼓:“李冰冰演過艷賊,能演好女戰士嗎?”李冰冰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一到西藏拍戲,李冰冰就出現了高原反應,發燒、嘔吐,頭部還受了傷,但仍在堅持拍。“那時候真的是感到了愛情的偉大力量,唯一的念頭就是同生共死。”憑借這部電影,李冰冰榮登2007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影后和2008年大眾電影百花獎影后兩個寶座。
2009年,李冰冰憑借在電影《風聲》中出演的譯電組組長一角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2011年上映的電影《辛亥革命》對她而言則有另一番意義。她在片中演黃興的妻子徐宗漢,很多人擔心李冰冰會成為“花瓶”,她底氣十足地說:“我絕不當‘花瓶’。”片中黃花崗起義失敗,林覺民等革命黨人被槍決,尸體被推進河里,徐宗漢冒著大雨跑到泥濘的河灘前去打撈。拍戲時,氣溫接近零攝氏度,非常寒冷,李冰冰還要淋著雨,在雨中嚎啕大哭。飾演尸體的演員一個個人高馬大,拖起來極為費力,李冰冰每走一步,膝蓋都會深深陷到泥里,然后拔出來,再走。
每個人身上都有天賦,有人才華外露,有人稟賦潛藏,李冰冰儼然屬于后者,她通過10年的努力終于完成了天賦的開發。曾有人評論說,對李冰冰這樣資質并不算高的女星來說,靠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今天的成就,注定要挨過無數的辛酸。她像負重行軍的士兵一樣,拼了命地、無比艱難地試圖擺脫“花瓶”的命運。她還像頭懸梁、錐刺股的勤奮型學生,毅力可敬。“拼命三娘”的稱號讓人既敬又憐。連《風聲》的導演高群書都說:“她太執著,活得太累。希望她放松心態,多玩,多喝酒,快樂是最重要的。”
現在,華表、百花、金馬這3座獎杯足以讓李冰冰坐穩“實力派”的交椅。對她的關注甚至已經延展到了大洋彼岸,2011年,由她擔綱主演的《雪花秘扇》在美國上映,她應邀錄制了4檔脫口秀節目,美國暢銷雜志《人物》還發表了題為《你為什么應該認識李冰冰》的報道。
對國內觀眾而言,現在也許是重新認識李冰冰的時候了。
有機會就做,沒機會就等 環球人物雜志:你是一個從小地方出來走向大舞臺的人,是什么支撐你一步步走過來的?
李冰冰:我沒有強調一定要給自己什么人生信條,只是認準一個方向,腳踏實地地去做,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情。碰到具體的事情時,我覺得,第一,要看是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二,是不是有意義的事情;第三,值不值得去做。
環球人物雜志:記得你在微博上曾寫道:“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時候,小范(范冰冰)說過:萬箭穿心,習慣就好。”做演員,尤其是一線女星,沒有不是非纏身的。拍電影、做代言都很容易引發各種爭議,你現在習慣了嗎?曾經的風風雨雨,是不是都過去了?
李冰冰:當你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時,就不會覺得太辛苦。專注于手頭的事,就能一步步走得更堅定。不管你做什么,都會受到質疑。我父母有時會在報紙上看到一些報道,問兩句,我就說那是騙人的,不要相信。
環球人物雜志:作為一名演員,有自己的最高目標嗎?
李冰冰:這個真沒有。我特別隨性,從來不會想去給自己設立一個什么目標,老是覺得命運把我推到哪兒,我就去哪兒吧,有機會就做,沒機會就等,畢竟人生的太多東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有最高追求,那就是希望下面每一部作品都能叫好叫座。
環球人物雜志:拍完《雪花秘扇》,你就到美國做了一輪宣傳,今年又進軍好萊塢拍攝《生化危機5》、為國際品牌代言、亮相戛納電影節、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做評委,是要走國際化路線嗎?已經有人說你是“國際李”了。
李冰冰:媒體喜歡這樣稱呼,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演員、我們的電影在世界上露臉的機會太少了,但我沒想過正式進軍好萊塢,也從沒想過走國際化路線。我不喜歡給自己設立目標,更不愿給自己貼標簽,珍惜人生,活好當下,就已經夠了。如果能進入國際電影市場當然很好,這意味著我將有更多的機會去詮釋更多不同的角色。演員是很貪婪的。
環球人物雜志:你如何看待中國女影星在國際電影節頻發的負面新聞?比如在走紅毯的時候勾心斗角搶鏡頭。
李冰冰:所謂的紅毯勾心斗角其實是大家演繹的。事實上,現在的海外電影行業需要中國市場,這意味著機會和利益,可以讓更多的人在這個市場中賺到更多的錢。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國際影壇同樣需要中國元素,需要中國的面孔。中國電影人會有更多機會。
環球人物雜志:你如何看待目前國內的演藝圈?
李冰冰:別人做什么,演什么,如何發展,你根本管不了。你只能做自己,認清自己,加快腳步,就算不加快,原地停留也可以,但不要亂了陣腳。自己和自己是一生的博弈,要了解這點可能得花上一生的時間。
希望有一種簡單的愛情 環球人物雜志:9月,《生化危機5》就將上映,這次你又要變成一位俠女,你似乎很鐘情于這類角色。
李冰冰:我從小就特愛看金庸的小說,一直有武俠情結,再加上在家里是當姐姐的,老要去保護妹妹,所以愛拍打戲。但你也不能只用這些動作戲來說我的戲路嘛,我也演過《雪花秘扇》、《我愿意》這樣的文戲啊!生活中我就更“文”一些,大家都說我是一個特別愛哭的女孩,我有時候淚點挺低的,很容易被感動、被觸動。
環球人物雜志:4年前,你說自己從來沒有請過假,病得再重都沒有,只有被抬下來過,沒有主動撤退過。現在還是這樣嗎?很多人覺得你太賣力了。
李冰冰:現在沒有這么嚴重了(笑),休息的時間多了。其實對我來說,工作本身是一種樂趣,投入進去就不管病不病了。現在年齡確實大了。還有就是做慈善、參加環保活動的投入更大了,能用自己的影響力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這一點特別讓我開心。
環球人物雜志:你說過羨慕有些人事業和家庭的“雙豐收”,為什么不把事業先放一放,經營一個家庭?
李冰冰:這種事講求緣分的。要是遇到了,我會毫不猶豫地先經營家庭,爸媽也老催婚,覺得我需要被人照顧。不過,還是要看緣分。我想,他是不是在找我的路上堵車了?(笑)
環球人物雜志:有不少女演員都選擇嫁入豪門。你理想的愛情是怎樣的?
李冰冰:女人要贏得尊重和大家的肯定,不是因為身邊有一個多么有錢的男人,或者一個大的財團。摸著石頭過河,才能形成自己的路。我們這個職業接觸的男人內斂的少,開放的多。我希望有一種簡單的愛情,兩個人能依偎著鉆進一家電影院看電影,或者去某個鬧中取靜的小路上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