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工人階層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群體,這便是“知識藍領”。他們不同于傳統觀念中的體力勞動者,而是掌握了現代知識的技術工人。在當選的十八大代表中,孔祥瑞就是這樣一位“藍領專家”,生產就是他學習的課堂。
就怕別人說我不行 今年57歲的孔祥瑞,是天津港中煤華能煤碼頭有限公司的操作隊隊長、黨支部書記。當選十八大代表后,孔祥瑞已忙得不可開交,晚上還要照顧老母親,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對他的采訪也只能抽空進行。談到工作,他感慨不已,在碼頭這一干已有40年。
1972年,初中畢業的孔祥瑞被分配到天津港六公司做一名碼頭工人,“我父親身體不好,母親也沒工作,還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當時一心想趕緊掙錢,把這個家頂起來?!笨紫槿鸶嬖V記者,當時他雖然在技術崗位,做裝卸車司機,但在別人看來就是個裝卸工,感覺特別沒面子?!澳菚r戲里唱:‘碼頭工人臭苦力,見人都要矮三分。’我到了天津港,就是這種感覺。整個天津港沒一棵樹,一下雨宿舍就淹水,還沒人看得起?!笨紫槿鸶嬖V記者,讓他堅持下來的是他的師傅、勞動模范金貴林。那時孔祥瑞十天半月才能回趟家,師傅不僅教他技術,還常在家里招待他吃飯。有一天,師傅讓他來家里吃餃子,坐在飯桌邊的師傅說:“祥瑞啊,現在我們天津港還小,很辛苦,但以后肯定會好起來的!我們港口可是國家進出口貿易的窗口,一定會建設成世界級大港的!”師傅的話激勵了他,“我也是要里要面的人,不能讓師傅失望?!弊阅且院螅苫罡屑毩?,還找來設備說明書,一頁頁鉆研學習?!拔疫@個裝卸司機,不僅會用機器,還得會維修?!笨紫槿鸢延龅降膯栴}都記錄下來,解決不了就去維修部門請教,然后把解決方法都記在一個大本上。幾年下來,寫滿的本子越來越多,他的維修技術水平也大幅提高了。
1981年,孔祥瑞當上了值班班長,工作干勁更大了。每天,他第一個來到碼頭,節假日還主動值班,此后20多年的除夕都沒回過家。有一年中秋,機器出現故障,為了不打擾其他工友過節,他和兩個工友完成了原來10個人的維修任務,在吊車上爬上爬下忙活了18個小時,直到深夜?!拔易跈C器上一抬頭,哎呀!月亮可真圓啊,我該是離月亮最近的人了吧!”孔祥瑞笑著說。而這笑容背后,孔祥瑞也沒少抹過淚。“我也想過這么辛苦到底圖什么,但領導、師傅都對我不錯,我就怕別人說我不行。我是隊長,為了團隊也得咬牙啊。”
孔祥瑞一直覺得,最愧疚的就是家庭:妻子與他青梅竹馬,結婚31年了?!坝袃杉拢矣X得對不起她。她懷孕時我工作忙,20多天回一次家,有次回去,她挺著七個月大的肚子在掃地,我一看心好酸;還有一次,家里的玻璃門壞了,我一直沒顧上修,結果把她砸傷了,劃開好大一個口子,我看到特別心疼。沒有她的支持,我不會有今天?!?br/>
生產實踐是個大講堂 孔祥瑞常說,吃苦是成長和增長閱歷的最好基石,這話在工作中也得到了驗證。一次,他和往常一樣巡視碼頭,忽然聽到一臺60多米高的門式起重機的軸承嘎嘎直響?!斑@可能是缺少潤滑油,也可能是重大事故的前兆?!钡鹦遁S承不是件小事,如果卸下來沒問題,企業會因此損失上百萬元。孔祥瑞心里有些猶豫,但他冷靜分析后,還是向領導匯報,要求立即拆卸軸承。軸承拆下來后一檢查,正面完好沒問題?!爱敃r我腿都軟了,心想這不可能啊。雖然領導說不怪你,但你怎么交待?”孔祥瑞回憶。不過,他還是冷靜地指揮吊車將大軸承翻了過來,只見軸承背面內的滾珠已散落出槽,滑道磨損最深達到兩三毫米。“如果再繼續使用8小時,這臺門機就可能完全報廢,損失就不止這些了。”此后,孔祥瑞“聽音斷病”成了工地上的美談。
不僅如此,孔祥瑞還琢磨著改造機器設備。2001年,天津港沖擊億噸吞吐量,孔祥瑞所在的六公司承擔年作業量達2500萬噸,要求18臺門機比往常要多干1/3的活。經過孔祥瑞和技術骨干的創新改造,每臺門機平均每天多干了480噸,六公司因為超額完成任務,增效1600萬元。此后,他還先后組織實施技術創新220多項,獲得國家專利12項。
在孔祥瑞心中,員工的培訓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2003年底,他從六公司調到煤碼頭公司,便萌生了“自助餐式培訓”的想法。“每周五下午是我們的培訓日,把一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拿出來探討。在這里,有一技之長的員工就是老師,大家各展所長,問題就解決了。”這種培訓方式很快在整個集團推廣開來,后來還被天津市總工會推廣為 “勞模大講堂”,掀起一陣學習熱潮。
2008年,孔祥瑞主編的全國港口第一本《系統設備故障維修技術指南》出版。書中歸納了日常保養和維修的442項做法,供一線工人操作使用。2009年又出了第二本,增加了152項?!澳昙o大了,不能一直在一線了,我想人這一輩子總得留下點痕跡吧,那最寶貴的,就是我們用雙手攢出來的這些經驗了?!?br/> 這些年,孔祥瑞不是沒有想過再回校園。1985年,他曾參加職工大學考前培訓班。但剛上課三天,工地門口就有人出了交通事故。“我是一百個不放心,這崗位離不開我呀!”不過在孔祥瑞看來,“生產實踐這個大課堂,照樣培養人。”
十八大要聽工人的聲音 從初中文憑的碼頭工人,到新時代的知識藍領,孔祥瑞對工人角色的轉換也有自己的體會。
環球人物雜志:您覺得這些年工人階層有哪些變化?
孔祥瑞:現在工作環境好了很多,社會和領導對我們也很認可。我們公司的員工好多都是技校生,還有許多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知識素養很好。所以我覺得,現在藍領、白領和工程師沒什么區別。人生的舞臺什么味道,自己往里放調料;工程師們要高學歷、英語能力,我們就用我們的技術說話。
環球人物雜志:現代藍領有哪些特點?
孔祥瑞:知識藍領的特點還是體現在主動性上。我們對機器不是一味地學習使用,會想著怎么讓它更好。以前我曾將一個設備上的300多塊尼龍片全部換成鋼的,原來76%的故障率直接降到了零,后來四五年都沒出過問題。只要我們在實踐中注意發現問題,不斷改進,一點改變都能比原來更好。
環球人物雜志:您覺得目前在技術工人的培養上還有哪些欠缺?
孔祥瑞:技術工人最關鍵的就是不斷學習。我們的設備更新換代很快,一年一個樣,公司應該每年制定培訓計劃,政府提供資金、師資支持,利用大講堂、書本等,對員工不間斷地培訓。講課的老師不一定是教授,可以是技術能手,課題一定要是工作中的問題。
環球人物雜志:您之前就是十七大代表,此次當選十八大代表,感受有什么不同?
孔祥瑞:當十七大代表的時候覺得非常神圣,是一種責任感。不過在會上和一些代表交流時,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這次再當選也是對我工作的認可吧。十八大代表選舉中,要求一線工人代表達到一定的比例,這也是對我們一線工人的高度評價,黨中央要在十八大上聽聽我們的聲音,我覺得責無旁貸。
環球人物雜志:這次開會,您打算提哪些意見?
孔祥瑞:首先,我要提議恢復師傅帶徒弟的制度。現在企業都是現代化管理,不少年輕人心不踏實,都想干大事。哪有那么多大事可干?不像我們那時候,當學徒至少要兩年,給師傅沏茶蒸飯,從小事做起,才能安下心來;聽師傅的話,師傅才真正把技術傳給你。先跟師傅學做人再學做事,師傅也有動力,對兩代人都是激勵。
另外,我還想提下黨員的作用問題。現在社區、基層黨員的作用還遠遠不夠,我希望通過十八大,出臺一些措施,加強對基層黨員的教育,讓其真正發揮示范帶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