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的科技將會發達到什么程度?答案似乎一向是由科幻作家想象出來的,很少有人會嚴肅對待。但有一個人畢生從事著此類預測工作,還要靠它賺錢謀生,而且,他的預測也有著驚人的準確率。這個人就是美國互聯網巨頭思科系統公司首席規劃師和技術專家戴夫· 埃文斯,這位“未來學家”的工作被眾多媒體稱為“硅谷最酷的工作”。
從小愛好機器人 埃文斯1969年生于美國,他童年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部名叫《六百萬美元先生》的電視劇,講述了一個全身裝備機器零件的飛行員的故事。那個時候,埃文斯常常幻想自己成為一名外科醫生,能夠幫殘疾的病人用“意志”來控制身上安裝的假肢。12歲時,埃文斯將一把掃帚柄改造成了一個機械手臂,雖然外形粗糙,但具備實用功能,還包括完備的可移動手指和肌腱。從那之后,埃文斯似乎找到了畢生的興趣愛好——機器人。
設計工作讓埃文斯沉迷于電腦,看他坐在電腦前,你很難弄清他到底是在工作還是娛樂。他的休息方式,也是設計機器人、編寫代碼或者讀一些關于科技方面的書。有時,他會去購買許多最新上市的電子產品,并將它們大卸八塊。他坦言,“我對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相互感覺十分癡迷,在打造機器人上的花費總計高達數百萬美元,30年來從未間斷。”埃文斯曾發明了一臺名為“赫莉”的機器人,它以年輕女孩的形象出現在一塊特殊顯示屏上,埃文斯用日常語言向它發出指令。“赫莉”的功能很多,可以幫忙傳遞文件,還可以找到氣象報告或調節恒溫器,等等。
除了“赫莉”,埃文斯家中還有一些他自己設計的實體機器人,用來接收郵件、控制燈光以及看家護院。這個興趣愛好是相當耗時的,有時,連埃文斯本人也會自嘲:“這就是我的另外一份全職工作,當然,家人和朋友也要有足夠的寬容才行。”
神奇源自“街頭智慧” 1990年,21歲的埃文斯成為思科的員工。這家如今在全球擁有6萬名員工的公司,當時職員不到200人。在思科,埃文斯的主要工作就是分析技術發展的一般趨勢,并預測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也許是基于從小培養出的科學素養,22年來,埃文斯對科技發展趨勢進行過數十項預測,準確率達到100%。
1993年,互聯網歷史上第一個獲普遍使用的網頁瀏覽器“馬賽克”(Mosaic)發布,人氣大爆發,帶動了后期互聯網熱潮。當時埃文斯就表示,互聯網市場潛力無窮,在不久的將來,每個人都將擁有自己的網站,還可以進行網上購物;不僅如此,全球網速將以幾何級數增長,互聯網的功能會日益多元化。
沒過多久,人們就看到了預言成真。1995年,亞馬遜和eBay相繼成立,開啟了網絡購物時代。2000年,一家調查公司的報告顯示,全球有1.2億人通過網上購物的方式購買過商品或服務。2007年,美國網購人數已占其總人口的27%。
埃文斯還以自己家為例來說明網絡發展的速度之快,“自1990年,網絡性能已提高了17萬倍。”如今,埃文斯擁有38種保持在線的連接方式,帶寬速度超過每秒50MB,能同時進行視頻會議、看在線電影和玩網絡游戲。他預測,未來10年家庭網速還會提高20倍。
除了互聯網,埃文斯還曾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將會應用于現實生活。如今,這一預言也正在逐步變成現實:在英國,由先進交通系統公司和布里斯托爾大學聯合研制的無人駕駛汽車已于2010年投放希斯羅機場,作為出租車運送旅客;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則研制出了“賽卡博”無人駕駛汽車,采用類似于制導系統的全球定位技術,通過觸摸屏設定路線,可以帶人到想去的任何地方;在德國漢堡,一家公司應用先進的激光傳感技術,讓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在錯綜復雜的城市公路系統中自由通行。最激動人心的當屬谷歌的產品了,目前,谷歌人工智能工程師研制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完成20多萬英里的里程測試。
埃文斯預測準確的原因是什么?他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我可以毫不夸張地做出承諾,我所有的預測最終一定是正確的。我并不覺得它們是預測出的結果,他人眼中的神奇預測,只不過是我根據某項技術的發展大趨勢得出的合理結論罷了。”埃文斯認為,自己的預測經驗也源于所謂的“街頭智慧”,他幾乎做過一個IT從業者的所有工作,從爬到天花板上架網線,到設計一個復雜的商業軟件平臺,再到管理一個功能齊全的IT團隊。這樣的經歷,賦予了他常人所沒有的前瞻性眼光。
端穩“未來生意”飯碗 在美國科技界,像埃文斯這樣吃“預測未來”這碗飯的人并不是少數,他們受雇于大型科技公司,對未來5年、10年甚至50年的科技大勢做出預估,公司則根據他們的預測,改進產品戰略和調整客戶定位。
埃文斯的準確預言,能幫思科制定更具前瞻性的互聯網問題解決方案。舉例來說,他預測5年后的網速將會比現在快10倍,公司就不能僅按現在的網速設計系統,必須讓其能適應未來10倍的網速,這樣,5年后客戶才不會抱怨系統過于陳舊。
為了推廣自己的預言,埃文斯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做演講,“幫助用戶了解世界將往何處去”。他最近一次演講的內容,是世界未來10年的十大趨勢。他從枯燥的科技預言開始,一直講到玄妙的人類壽命,他在演講中夸張地說:“今天出生的每個嬰兒將來都能輕易地活到200—300歲。”許多人對這樣大膽
ETtGrwjJVcD+yHOGU9jFdg==幽默的預言難置可否,開始還頻頻點頭,離場時都將信將疑,但這也是埃文斯想要的效果。不過,得益于日新月異的科技,埃文斯的預言從產生到實現的時間越來越短,現在,很多原來懷疑他的人都已經成了他的忠實“信徒”,繼而成為思科的客戶。
埃文斯對公司的貢獻很難用金錢量化,但他的作用毋庸置疑——因為他的存在,思科獲得了更高的客戶信任度、更強的客戶忠誠度和更可觀的品牌效應,這一切,反過來又讓埃文斯成為了思科最倚重的員工之一。
尚未證實的預言 2010年,有媒體曾公布過埃文斯“25大預測榜”,對未來的世界科技進行了預測,其中很多預言至今讓人心馳神往。
埃文斯預計,到2020年,他最愛的機器人將從物理上超越人類。他以IBM的“藍色大腦工程”為例,這個研發項目主要目標是用硬件和軟件創建一個人類大腦,埃文斯表示:“設計者相信,在未來10年內,這種大腦會出現自主意識。”據此,埃文斯繼續推斷,到2025年,機器人數量將超過發達國家的人口數量;2032年,機器人的智力水平將超過人類;2035年,機器人能完全取代人類成為新的勞動力。
埃文斯還預言,2020年時,一臺售價1000美元的個人電腦,將與一個人腦的處理能力相當。2030年,同樣是一臺1000美元的個人電腦,頂得上一個村莊所有人的大腦。而到了2050年,假設那時地球人口為90億,還是一臺1000美元的個人電腦,它的處理能力將相當于全人類大腦的處理能力之和。
更讓人驚奇的,是埃文斯對3D打印技術的信心。該技術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一直在迅猛發展。2011年9月,全球第一輛“3D打印汽車”在加拿大亮相,該車命名為Urbee,包括玻璃嵌板在內的所有外部組件都是通過3D大型打印設備生產出來的,最高時速可達112公里。不久前,還有人斥巨資投資了3D打印肉技術。埃文斯預測,3D打印機將能制造出一切事物,從雕塑到飛機零件,從建筑物到人體器官。在不久的將來,外科醫生或許可以在手術現場利用3D打印機打印出各種尺寸的骨骼,用于臨床。最終,一臺3D打印機還會制造出其它3D打印機。
有人說,埃文斯就像一個拿著水晶球的巫師,在喃喃自語中給人們描繪著一個未來世界。盡管很多預言在不少“肉眼凡胎”們看來難以理解,但埃文斯自己說得好:“讓時間去驗證科學結論吧,我們等等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