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底,湖南省會長沙籠罩在一片雨霧中,濕熱的天氣讓人有點喘不過氣來。上午10點多,黃曉陽的手機還沒有開機,長期寫作的他養成了“夜貓子”的生活習慣:晚上寫書寫得很晚,通常這個時候還沒有起床。
將近11點,在靠近湖南日報社的一家咖啡館里,黃曉陽終于坐在環球人物雜志記者面前。1.8米多的個頭,身材魁梧。一頭搶眼的花白頭發直立著,有點突兀。不過,他笑起來顯得年輕很多,與50歲的年齡不太相符。每當話說到興奮點,他的邏輯重音就變得格外分明,還伴著時而握拳、時而舉起雙手的肢體動作。
這一年多來,黃曉陽迅速走紅,一部《二號首長》將他推向了人生巔峰,120多萬冊的市場銷量以及在盜版市場的瘋狂表現,將整個出版江湖攪得風起云涌。如今,黃曉陽是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華聲在線讀書頻道的總編輯,之前他曾任《華聲·領導者》雜志總編輯。
被稱為“官場教科書” 《二號首長1》、《二號首長2》分別于2011年5月和9月出版,先在廳處級公務員階層以及國企高管層引發強烈反響,后來,轟動效應如漣漪般向周圍擴散。如今,看這部書的人已遍及社會各個層面,許多人稱它是一部“官場教科書”。
《二號首長》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江南日報資深記者唐小舟,因為個性太強,恃才傲物,在報社受到無情打壓。事業上不順利,頗有姿色的老婆也紅杏出墻。正當人生陷入低谷時,省委辦公廳一紙調令,調他去給新任省委書記當秘書,成為俗稱的“二號首長”。唐小舟的命運曲線觸底后迅速反彈,高揚攀升。第一時間里,他的手機被打爆了,總編輯諂媚祝賀,老婆溫順關懷,美女徒弟嬌媚邀約,各類官員攀附問候……一幅全景式官場畫卷隨之徐徐展開,唐小舟深知,周圍人對他態度的大轉變,源自他地位的改變。
主人公唐小舟進入官場后,一直將省委書記趙德良視為偶像。外表文弱的“外來省委書記”深諳政治之道,在與本地勢力核心人物、省長陳運達的爭斗中,逐步掌控局勢,并通過人事調整、反腐掃黑等活動,一步步搭建起自己的權力構架,實現了高層權力的重新洗牌。在這個過程中,唐小舟也學到了很多當官的“本領”。在他眼中,官場之上的每一件小事,都閃爍著政治智慧的光芒,當官是“一門技術活”。
且不論《二號首長》這部書里究竟有多少“官場哲學”,但有一點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那就是黃曉陽寫出了很多“官場細節”。出版方在相關推介中引用知名學者易中天的話說:“《二號首長》寫得還真不錯,對官場很熟悉呀,細節到位?!惫賵鲂≌f作家閻真也評價說:“書里有大量到位的細節描寫,惟妙惟肖,令官場人士嘆為觀止?!北热?,唐小舟上任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稱呼上級,“首長”、“書記”、“老板”都是對領導的稱呼,但在官場里,什么時候用哪個很有講究。再如,為什么高層領導辦公室的門總是緊閉的,次一級領導的門是虛掩著的,中層領導的門是半開著的,小領導的門一直是敞開著的,這些在官場上大有學問。
作者在書中也有很多自己對官場的思考和總結,如書中寫道:“中國的官員升遷機制,既不是西方的選舉機制,也不是古代的科舉機制,而是先秦時代的伯樂機制。千里馬若想仕途順遂,就一定要去尋找那個屬于自己的伯樂……有時候,他們在官場的成敗,考驗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他們背后的伯樂?!钡鹊取?br/>
“我一天官也沒做過” 《二號首長》風靡的同時,讀者也在好奇并猜測作者有著怎樣的職業經歷,怎么就能把官場寫得如此吸引人?
出人意料的是,黃曉陽“一天官也沒做過”,而他在寫《二號首長》之前,認識的最高級別的官員,是當年自己所寫《魏文彬和他的電視湘軍》一書的主角魏文彬,當時此人任湖南省廣電局局長,是位廳級干部。
1962年,黃曉陽出生于湖北黃石市大冶縣的農村,父親是一位知識分子,在縣農委工作,1957年被打成右派。那個時代的烙印深深刻在黃曉陽心里,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肮缕А⑴涯妗⒆蚤]、自卑”,黃曉陽這樣總結自己小時候的性格。
因為家庭出身問題,黃曉陽從小就有很強的逆反心理。雖然他是班上學習成績最好的,但像加入少先隊、當班長這些事全都輪不到他。小學四年級,有一次學校組織出去參觀,要輪渡過長江,當時他跟同學說“輪渡的時候,船沉了就好玩了”,沒想到這句很孩子氣的話被報告給了老師,結果給他開了一個月的批判會。
1979年,黃曉陽參加了高考,“那一年的題出得很刁鉆,考了270多分,離大學分數線差了幾分,考了一個省中專?!辈贿^,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他和其他一批高分學生最后被錄取到了十堰師范,屬于市級中專。黃曉陽被分到了數學班,而他極其不喜歡數學。
沒辦法,黃曉陽開始尋找其他出路。有一天,他在圖書館看到一本雜志,其中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深深吸引了他,他覺得詩的語言太過癮了,從此就迷上了詩歌。那個時代文學正熱,有大量的文學期刊涌現,如《北京文學》、《人民文學》等。只要不上課,黃曉陽就到圖書館看書,把喜歡的詩抄下來,并開始學寫詩,給報刊社投稿。
寫了很多詩,但一直沒有發表。直到五六年后,黃曉陽才第一次在《武漢晚報》上發表了一組小詩《人》,他至今還記得其中兩句:“你把自己砸在地塵,大雁卻把你寫在天上?!焙髞?,黃曉陽認為自己“可能不適合寫詩”,就改為學寫小說。
中專畢業后,黃曉陽被分配到武漢市漢陽區一所邊遠學校教書。這期間的1987年,他在《布谷鳥》雜志上發表了中篇偵探小說——《紅牌號小轎車》,共3萬多字。他清楚地記得,那期雜志的封面就是根據他的小說內容畫的,“紅牌號小轎車”幾個字很大很醒目,他為自己這篇“成名作”激動了好一陣子。
黃曉陽一直想離開學校,去追尋自己的文學夢。1989年,機會來了,他考上了武漢大學作家班。“交了4000元學費,算是讀了一個本科?!闭劶斑@段讀書歲月的最大收獲,他說:“班級同學年齡層次比較大,最大的43歲,有些人在文學界已很有成就。經常跟他們交流,學到了很多東西?!?br/> 武漢大學畢業后,黃曉陽被分配到武漢市江漢區房地產公司,他當時就傻了,“我一心想當編輯、記者,怎么就給分到房地產公司了呢?這不是離文學越來越遠嗎?”黃曉陽稍有猶豫,隨后做出了一個決定——從房地產公司辭職,到一家婚姻家庭類雜志社做了編輯。
“這件事回過頭來想,還真不知道是對還是錯,江漢區房地產公司當時也是事業單位,如果去了那里,說不準潘石屹現在沒我有名呢!”黃曉陽打趣地說,“那時候我絕對是想進體制內的,當時我考了《長江日報》等幾家媒體,有的也面試了,不知道為什么沒要我?!?br/> 隨后的幾年,黃曉陽在媒體這個江湖上漂泊著,“徘徊于門內門外”。在武漢的幾家雜志干得一直不順心,再加上夫妻感情也出了問題,黃曉陽決定遠走廣西,在北海市找了一家報社落腳。半年后,他回到武漢,但第二天又不辭而別趕往廣州,到一家消費者權益報當上了調查記者……1997年《南方都市報》創刊,他又投身其門下,僅僅5個月之后,黃曉陽自動“出戶”,當起了自由撰稿人,并與書商和出版社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這次轉向,純粹是為了生存,為了賺錢。主要是為一些媒體寫‘命題作文’,靠一部電腦,一根網線,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攢出一本書來。我打字的速度基本上相當于一個打字員的水平?!北热纾绹?·11”事件發生之后,黃曉陽很快就寫出了一本《拉登傳》;張國榮跳樓自殺,幾天后全國就連載他寫的《張國榮傳》。這類東西寫多了,一些出版商就開始找他寫明星,《王菲畫傳》、《劉德華畫傳》、《梅艷芳畫傳》、《章子怡畫傳》……2005年前后,中國興起畫傳熱,“毫不客氣地說,我稱得上是中國畫傳第一人”。
有一本書不得不提,那就是黃曉陽寫的《印象中國:張藝謀傳》,這也是在《二號首長》之前他最出名的一本書。因為涉嫌侵犯張藝謀的肖像權、姓名權和名譽權,他和華夏出版社被張藝謀告上了法庭,最終被判賠償45萬元。
當自由撰稿人原本是他自己的選擇,但后來他發現太自由就會讓人精神懶惰,于是又掙扎著擺脫這種狀態。2007年,黃曉陽來到湖南長沙,就職于湖南日報旗下一家雜志社?!啊抖柺组L》出版以來,很多人問我是什么級別的官員,如果按體制內的級別來算,我應該是個處級干部吧,但可惜的是,我一直游走在體制邊緣,別說是官,連個正式工都不是,只是個打工者?!彪x婚后,黃曉陽于2000年再婚,把家安在了廣州。如今,他在長沙租房住,每半個月回一趟家。他說:“這么多年,都習慣了?!?br/>
為什么寫《二號首長》 談起寫官場小說,黃曉陽說背后確實有一些原因。
剛來湖南時,有一段時間他特別熱衷研究春秋戰國那段歷史,認為那個時期的權力學已經是集大成了?!澳菚r我就想寫一部巨大的歷史著作,從權力學的角度解讀春秋戰國?!?br/> 當時,黃曉陽的設想是寫500萬字的巨著,共16部書,總書名叫《王道》,每一部有一個書名。寫了4部約100萬字后,他發現做這件事很吃力,因為這段歷史在文獻記載中完全是碎片化的,搞了很多次,仍然難成體系?!昂髞?,我不斷有些新想法,既然古代的搞不了,我為什么不搞一個現代的呢?于是蹦出一個念頭——寫個《官場》、《商場》、《情場》三部曲。”當時《官場》有了一個同名小說,黃曉陽就把“場”字改成了“劫”,成了《官劫》、《商劫》、《情劫》。
關于《二號首長》的產生,黃曉陽告訴記者,《官劫》寫到一半多的時候,出版商找他寫一本商場的東西,他就把《官劫》放下來,寫了《奸商》(也就是后來改版的《陽謀高手》),寫完《奸商》之后,回過頭又把《官劫》(也就是《高手過招》)寫完了。寫作中,他把兩部作品中的人物聯系起來,產生了一些想法:他要寫一個江南省,這個圈子里有一些人值得大寫特寫?!啊豆俳佟防锍霈F了一個人物,叫唐小舟,是省委書記秘書,當時我的頭腦里忽地閃出了一個念頭,唐小舟可以單獨寫一部書,這就是《二號首長》?!?br/> 對于黃曉陽書中的官場所在地江南省,讀者很容易把它對號入座成湖南省。實際上,書里說江南省“背靠廣東”,又“與湖北老死不相往來”,還有“一條武廣高鐵貫穿全境”,就連人口也是6700萬,不是湖南還能是哪里?至于書中那個由小記者一步登天當上省委書記秘書的唐小舟,則完全可以看成是黃曉陽自己理想的化身,他把最熟悉的新聞同行設定為貫穿始終的線索人物,也是為了更好地駕馭故事情節。
黃曉陽認為,寫《二號首長》是要解讀一門學問——權力學,向人們傳播政治智慧、權力智慧以及生存智慧。他認為,一直以來,《三國演義》、《厚黑學》等書造成了人們對權力學的誤解,把權力與陰謀直接畫了等號,而他要做的正是澄清這個誤解,讓人們對權力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權力不完全是陰謀的,它還是陽光的?!罢_對待和研究好權力,或許它真的有一天對我們的民族,甚至對全人類都會大有好處,成為一個巨大的社會推力。”
在《二號首長》的封面上印有三句話:“王者伐道,政者伐交,兵者伐謀?!边@就是黃曉陽推崇的為官之術。他解釋說,“王者”是政治智慧的最高者,“伐”就是使用、運用,“道”是事物發展的規律?!罢摺北取巴跽摺鄙晕⒌鸵粋€層次,“交”是指交往、交易、外交等,說得簡單一點,它的原則就是平衡,政治平衡、權力平衡,“權力,只有是平衡的,才是好的。”第三個層次就是用到的謀術、謀略。這里面有兩個:一個是陽謀,一個是陰謀,只有最下層的“兵者”,才會推崇一些計謀甚至陰謀。
黃曉陽說他特別不理解的是,人們一談到官場上的爭權奪勢,用的都是陰謀,是一種陰謀論。他認為,其實官場中每個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千萬人圍著搶分權力這塊蛋糕,而這種爭搶,用的不都是陰謀,還包括陽謀。比如,江南省省委書記和省長之間的明爭暗斗,不應完全看作是陰謀,其不過是為了尋求一種權力平衡。
“我寫的是主旋律” 不過,正當《二號首長》熱銷之際,2012年3月的某天,該書突然“下架”了,包括當當網、卓越網等網上書店以及新華書店等實體書店都沒了《二號首長》的蹤影,有讀者來問,答曰出版社不再加印,原計劃出版的《二號首長3》也不出了。對此,黃曉陽這樣對記者解釋:“有一天,一位相當級別的領導對我說,你這部書之所以落得現在的狀況,一定是觸動了今天社會的一些什么。不久之后,一位看了我的書并表示很喜歡的縣委書記跟我講,‘我理解你的書,你把很多桌子下面的東西放到桌子上面來了’?!?br/> 結合這兩種說法,黃曉陽認為:“長期以來,人們把權力學的東西都當作桌子底下的東西,無法判斷這個東西應不應該拿到桌子上面來,你轟的一下子給拿出來了,大家接受不了,也無法評估你這個事情會造成什么壞的影響,但保持原狀至少不至于產生變故……我這本書之所以有今天的命運,根本癥結就在這里。而實際上,我認為我寫的是一部主旋律的東西?!?br/> 黃曉陽以書中的省委書記趙德良為例,列出他原來構思的走勢:“我第一部表現的是破局,通過打黑,把原有的官場結構打破,建立新的平衡;第二部表現的是控盤,也可以說是維穩;第三部就要體現建樹,就是最后的沖刺。”
有讀者說第二部沒有第一部寫得好,沖突感不夠強,黃曉陽解釋說這就是他要體現的“控盤”。如果趙德良一直打黑,不懂得去控制局面,最后可能剎不住車從而崩盤?!爱斈?,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搞改革,可謂波瀾壯闊,但他不懂得控局,還一直沖、沖、沖,結果崩盤了。”
黃曉陽告訴記者,他80多歲的父親讀完《二號首長1》時覺得陰暗面比較多,缺乏陽光,專門打電話將他罵了一通。“但父親看了第二部時說:‘你寫的真的有點主旋律了。’”第三部主要寫趙德良開始抓經濟社會發展,抓黨建,抓文化體制建設等。“你看這多么主旋律!如果出來的話,大家一定會看到更多的陽光,我寫的是越來越陽光的。”黃曉陽笑著說。
“我開啟了官場小說的第三個時代” 黃曉陽認為,當代官場小說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最早出現的是改革小說,包括國企改革以及個別官員掀起的一些制度改革。第一部與官場有關的小說是《喬廠長上任記》,第一部長篇小說是《新星》,后來出現了很多這類題材的作品及作家,主要是改革、反腐,但是主人公都是正義凜然、不食人間煙火的,屬于英雄式的、高大全的人物?!霸凇缎滦恰返臅r代,這類的東西震撼了一代人,也鼓舞了一代人,因為社會需要變革,它需要有一種力量,這樣的小說給了這種力量,所以它大行其道?!秉S曉陽說,當社會矛盾和社會腐敗達到一定程度時,民眾不再接受這種作品,還寫這種小說,別人就覺得是諷刺了。
第二個階段從上世紀末開始,改革進入攻堅期,腐敗現象趨于嚴重。于是,湖南就出來兩個人物,一個是王躍文,他寫了官場小說《國畫》;一個是閻真,他寫了《滄浪之水》。他們很客觀、真實地反映了官場現狀,把一些久居神壇的官員“拉”下了馬。這兩部小說一直是官場文學的經典,影響了許多人。
又過了10多年,社會矛盾更加復雜化,人們對腐敗更加痛恨,很多人帶著強烈的個人情緒或者抱怨、不滿看待社會和官場。“越來越多的官場小說,把王躍文他們舉起的那面旗幟引進了一個死胡同。這對社會有意義嗎?沒有建樹,就只是抱怨?!?br/> 黃曉陽說他一直在思考,作為反映官場的文學作品,需要一些理性和帶有哲學的思考,去引導社會。“我開啟了官場小說的第三個時代?!秉S曉陽說,他不把官員進行好壞之分,或廉貪之分,而把他們賦予“技術等級”,衡量的是官場平衡術?!安煌谇皟蓚€階段的,就是我的官場小說里有哲學。也就是我在《二號首長》封面上推薦的那句話‘王者伐道,政者伐交,兵者伐謀’?!?br/>
如何看待“真實性” 黃曉陽的《二號首長》系列書籍在熱銷的同時,也引來很多爭議,其核心就在一個“真實性”上。支持者認為,作者對于官場生態的很多細節性的描寫和較深入的總結,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許多讀者稱似乎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心靈和情感的共鳴。質疑者則認為,作者所宣揚的權力學、平衡術并沒有新意,展現給讀者的那些高級領導們毫無原則可言,盡是在為自身利益玩弄權術、拉幫結伙……這難道就是當代官場的真實反映?
記者在閱讀了黃曉陽的《二號首長》并對他進行了深入采訪之后,也有幾點膚淺的感受:
其一,黃曉陽曾告訴記者,他一直游走在體制之外,在寫該系列官場小說之前,他很少接觸高層官員,“對省委書記省長級別官員的真實狀態并不很了解”,他只是一個“旁觀者,一直在觀察、思考,然后通過研究春秋戰國的權力體系而對現實進行一種哲學意義的提升”,基于此,我們最好還是把《二號首長》及其系列官場作品當作純小說來欣賞,而不是當作對現實的描摹,更不要去對號入座,否則,信息誤讀容易造成對官員更大的信任危機。
其二,黃曉陽堅稱官場不存在貪官和清官的區別,官員們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即通過爭奪和制約,達到一種權力平衡。所以,在他筆下官場里的人和事,似乎沒有正義非正義之分。不管縣長市長,都在琢磨著升遷之道;不管大官小官,都在搞情婦;不管少女或少婦,每個人都是淫女蕩婦。這種文學的虛構迎合了某些“局外人”對官場的印象,但自然也難以為現實所接受。
其三,黃曉陽認為他的書“下架”,是由于“把權力學的一些東西從桌子底下翻到了桌子上面”,并認為他寫的是主旋律,相信《二號首長3》將來一定能出版。這或許是他的一廂情愿。因為,作者和讀者都不應該忽略一點:無論是“教科書”還是文學作品,其對現實社會都是有教化作用的,所以,宣傳管理層面即使不強求一部作品的正面感染,也會盡量控制其對社會價值觀的負面影響。
此外,一個“遺留問題”也值得思考:《二號首長》雖然已經“下架”,但讀者的需求卻沒有減少,結果是盜版書充斥著市場。這部書為什么能如此吸引讀者?或者說這幾年官場小說為何能“持續高熱”?著名作家、《省委書記》作者陸天明認為,“官場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運作、官員怎么活著,老百姓想窺探一些東西,這造成了官場小說的大熱”,這是從普通民眾對“神秘”官場的獵奇心理角度進行解釋。但換一個角度看,如果要讓讀者正確看待官員和官場,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讓本不該神秘的官場變得透明,讓一切權力都在陽光下運行。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