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記》里孫悟空有句名言:“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句話套用在如今的手機行業也十分妥當。2000年時,諾基亞毫無爭議地站在行業的世界之巔,12年后的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機以8656萬部的銷量、20.7%的市場占有率贏得了全球銷量第一的龍頭寶座,諾基亞手機以8316萬部的銷量、19.8%的市場占有率緊隨其后,蘋果手機則以3312萬部的銷量成為季軍,其市場占有率為7.9%。第四至第十名的排位分別是:中興、LG、華為、黑莓、摩托羅拉、索尼、HTC。其中,摩托羅拉、黑莓等曾經獨領一時風騷,但目前已經風光不再。在近年來飛速崛起的智能手機領域,蘋果已經一統高端市場江湖,目前能與其爭鋒的也只有三星。手機終端市場雖然群雄逐鹿,但主要還是三星、諾基亞、蘋果的三足鼎立,相互間殺招迭出。
嗚呼哀哉諾基亞 曾輝煌一時的諾基亞淪落到現在的地步,打敗它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諾基亞一直是行業領跑者。1999年,諾基亞成為全歐洲市值最高的公司,到2007年仍然稱霸整個手機市場。當時諾基亞擁有很高的客戶忠誠度,許多消費者對于“不用看說明書就能使用諾基亞”這一點非常滿意,后來逐漸發展成一種消費依賴心理,甚至摻雜了感情因素。然而,從2007年蘋果發布新產品iPhone之后,諾基亞開始走下坡路。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專家何貴利在接受環球人物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諾基亞衰落的原因,是因為它長期在2G(GSM手機)市場稱霸,沒有足夠的危機意識。在蘋果手機出現之前,已經出現了很多戰略上的預測錯誤,之后,又沒有意識到3G手機(將語音通信和多媒體通信相結合的新一代手機)的革命性意義,再加上長期以來形成的王者心態,不肯放下身段和后起之秀谷歌合作使用安卓平臺,于是一步走錯,全盤皆輸。”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早在蘋果發布iPhone前,諾基亞已經研制出觸摸屏手機,但根據公司的內部測試顯示,消費者似乎并不是很喜歡觸摸屏。為了迎合消費者需求,諾基亞輕易放棄了這種新產品,而不是像蘋果公司那樣,去引領和創造消費需求。這種保守的心態使諾基亞在很長時間里都對市場變化反應遲鈍。盡管諾基亞當時的智能手機旗艦N95仍大受市場歡迎,而第一代iPhone不僅無法單手使用,甚至沒有彩信,但隨著蘋果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局面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不過,何貴利也指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消費體驗:當蘋果潮襲來,人人都以擁有一部iPhone為榮,迫不及待地更換了手中的諾基亞功能手機。但人們很快發現,用智能手機發短信較慢,這讓不少習慣了諾基亞精準按鍵體驗的消費者又懷念起諾基亞的簡單實用,于是又回過頭去尋找諾基亞N95、N96乃至N86,卻發現它們早已停產。一位資深媒體人告訴本刊記者,他換了一圈手機后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手機還是諾基亞,但當他重新站在商場手機專柜前時,已經很難找到諾基亞經典機型,最后只在一個超市角落里找到了幾款落滿灰塵的諾基亞老舊手機。
對于諾基亞的衰敗,知名手機產業專家、戰國策公司首席分析師楊群對環球人物雜志記者說:“諾基亞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口中的“蕭何”指的是諾基亞的塞班系統(塞班公司研發的手機操作系統)。“塞班系統是諾基亞成功的根源,諾基亞的品質有口皆碑,它的手機可以用10年,而其他品牌手機10年后大多不能用了。”在楊群看來,靠功能手機起家的諾基亞,在產品硬件方面專注且專業,手機簡單實用,對手機的普及功不可沒。“但是,塞班系統的成功讓諾基亞固步自封,拒絕使用安卓等開放系統,而開放性正是手機的發展方向,塞班系統的封閉,無法讓更多的人參與其軟件開發,這漸漸讓諾基亞失去了王者的寶座。”其實,新型手機取代老款手機是必然,諾基亞本來可以兩條腿走路,一邊以開放的心態研發大屏幕的智能手機,一邊用經典的N系列機型滿足忠誠客戶的情感和習慣需要,但它沒有那么做,最終像失去雙腿的巨人,一旦倒下,想重新站起十分艱難。
奉行“生魚片理論”的三星 如果說安卓系統拯救了眾多手機制造商,那么三星無疑是制造商中發展得最成功的,與同樣使用安卓系統的HTC形成了鮮明對比。
1993年,三星總裁李健熙剛上任時,便進行了經營改革,目的是擺脫三星“低質、廉價”的形象,他甚至提出“除了妻子和兒女,其他一切都要變”,為此,李健熙把15萬部有質量問題的三星手機、無線電話全部砸碎、燒毀。
但僅有質量不夠,手機產品的更新換代更為緊要。三星公司內部有一個被稱作“瘋子”的人物——前首席執行官尹鐘龍,他提出了著名的“生魚片理論”:即商場里隔夜的生魚片只能以半價出售,因此,“如果你比別人慢了兩個月,你可能就沒有機會了。我們要保持領先,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新技術轉化為生產能力。”在尹鐘龍的理論指導下,三星的新產品總是比對手更快地出現在消費者面前,憑借時間優勢賺取高額利潤。
在智能手機終端操作系統方面,三星采取了完全開放的“多元化平臺”戰略,它曾是除諾基亞之外推出塞班智能手機最多的廠商,與微軟Windows Mobile(現Windows Phone)平臺保持著長期合作,2009年以來更是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推出了覆蓋高中低端的GALAXY系列產品。截至目前,GALAXY S系列手機已經在全球賣出超過3000萬部。
反觀HTC,它是最早一批使用安卓系統的手機終端制造商,在與微軟的手機系統決裂之后,2008年搭上了安卓的順風車,并因為搶占了先機如魚得水:當年率先推出了首款安卓智能手機。在過去的4年中,HTC曾經獲得過巨大的利潤增長,其股票一度成為臺灣股王,其董事長王雪紅也成為臺灣首富。不過,到2011年下半年,HTC的利潤開始下滑,2012年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HTC凈利潤為新臺幣74億元(約合15.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7.8%。
業內普遍認為,HTC的業績下滑是一種必然,因為其所在的宏達電公司自身不具備三星那樣的產業鏈優勢,它只把注意力放在與其他手機比拼硬件上,走進了死胡同。盡管同樣是使用安卓系統,盡管HTC也曾比三星搶占了更多先機,但由于沒有“生魚片理論”為后盾,在連續上升4年之后,很快丟掉了昔日輝煌。
蘋果會向哪里去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蘋果公司會在9月12日發布新一代手機產品“iPhone5”。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蘋果會在未來繼續保持領先的地位。
目前看來,蘋果在設計、制造方面還是領導者,在其他領域都是亦步亦趨。不過,因為在價格方面沒有優勢,蘋果產品的部分市場份額正在被侵蝕,而且還有繼續惡化的趨勢。何貴利表示:“隨著Android(安卓)4.0 和諾基亞WP手機的發布,蘋果在智能手機方面的領先優勢不會太久了。安卓手機有價格優勢,WP手機有價格、硬件優勢,而諾基亞的硬件設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公司能趕得上,即使是蘋果。”
何貴利分析認為:“蘋果的優勢可以總結為在線商店、終端應用以及信息安全等三個方面,但是,中國目前正在制定手機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標準,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對手機操作系統安全、隱私等方面的要求,一旦這一標準制定并實施,蘋果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就不再是一種優勢了。”
蘋果現在的產品有個特點,就是娛樂成分居多,但商務性并不優秀。即使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向使用蘋果產品,這個問題還是存在。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手機將成為個人信息終端。人們希望手機不僅能玩游戲,更能用于工作,而微軟在桌面操作系統領域的優勢,可以很容易地轉移到移動終端上來,蘋果則缺少這種優勢。
“一個因創新而成功的公司,注定要不斷地創新,否則會被認為已經失去了動力。”何貴利說。他認為,蘋果在未來5至10年將面臨非常嚴峻的競爭形勢,因為隨著喬布斯的逝世,蘋果的天才領袖已經沒有了,只剩下了善于經營的領導者,但遠非偶像。蘋果的“粉絲”能否一如既往地支持蘋果產品,要看其產品能否一直打動他們的心,蘋果要避免沉淪,也要靠不斷的創新。
人性化是手機核心競爭力 盡管眾多手機制造商各有各的不幸,但談到手機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什么樣的手機才能稱霸江湖時,楊群用了簡單的一句話概括:“誰能把握手機的技術發展方向,誰就能稱霸今后的手機江湖。凡是封閉的、不開放的、沒有用戶群體的、軟件開發少的,肯定是沒落的。” 在楊群看來,手機的更新換代也就是3個月的事,錯過了這3個月,就只能趕下一輪了,如果廠家跟不上更新的速度,就要被淘汰。
手機未來的技術發展會怎樣?在最近網上關于“未來手機”的大討論中,網友對手機4個發展階段的總結很有趣——掌上電話機、掌上通信機、掌上計算機、掌上機器人。現在的智能手機正處于“掌上計算機”的階段,而未來手機要向“掌上機器人”發展,就必須學會“感知”和“理解”用戶需求,實現直觀、輕松的人機交互功能。
何貴利對于未來手機的定位更加準確清晰:“未來手機基本上有這樣幾個特點:首先,它是一個智能終端加移動互聯網的組合;其次,微電子技術將使手機的處理能力繼續增強,其性能甚至會超越筆記本電腦;第三,熱度、溫度、濕度以及人臉識別等傳感器的應用,將會使手機的功能進一步復雜化。總之,手機今后將是人的腦力勞動的一種延伸。”或許,三星已經用自己的GALAXY SⅢ闡釋了對未來手機的理解:硬件當然可以繼續提升,但提升的同時一定要體現相應的消費者利益,讓用戶覺得便捷、實用,甚至成為難以割舍的依賴和習慣。因此,“人性化”才是主宰未來手機命運的核心競爭力。
楊群則更是把未來的手機比喻為一個記者,“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是最精深的。它具有電腦不具備的通話、導航以及照相等功能,但照相功能不如相機,支付功能不如銀行卡,聊天功能不如電腦……但這就是它未來的樣子。”
編輯:尹潔 美編:黃浩 圖編:傅聰
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