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何必追隨中國發展第五代戰斗機?”日本《軍事研究》日前透露了防衛省研究本部決心孤注一擲,跨過第五代戰斗機的技術門檻,直接開發第六代戰斗機。3月28日,日本三菱重工官方網站突然宣布,當天上午在愛知縣飛島工廠成功舉行了第六代戰斗機“心神”試驗機的組裝儀式。此消息一出,引起世界軍界的關注。
外購無果,自主研發
日本防衛省研究本部前負責人山田夕張認為,在過去10年間,中國通過從俄羅斯引進蘇—27SK、蘇—30MKK以及自制殲—10、殲—11等戰斗機,其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目前與日本航空自衛隊現有戰斗機的技術形成均勢,并在數量上開始超出,使日本失去了長期引以為傲的對華空中優勢。隨著中國殲—20的橫空出世,日本航空自衛隊反而有被中國空軍拉開技術差距的危險。三菱重工就曾表示,“心神”戰斗機項目的主旨在于“開發能與周邊先進戰機相抗衡的下一代戰斗機”。
早在幾年前,日本就制定了從美國采購F—22戰斗機的計劃,試圖重奪空軍技術優勢。然而,美國國會禁售F—22的《歐貝法案》讓日本人空歡喜一場。這樣,日本能夠外購的第五代機只剩下美國大力推銷的F—35,可是日本對它并不滿意,一是F—35僅是美國五代機中的“低檔貨”,缺乏高空滲透與超音速巡航能力,只能依賴隱身性能自保,這在戰場上是不夠的;二是F—35是由美國主導,多國參與生產的項目,日本很難獲得完全在本國生產的機會。
鑒于這些情況,日本決定自主研發第六代戰斗機,“徹底壓倒中國的殲—20”。對于外界質疑日本能否研制技術跨度如此之大的戰斗機,航空自衛隊準將吉岡秀之聲稱:“日本發展新概念戰斗機沒有任何問題,只要我們有決心!”
外界認為,日本計劃研制的第六代戰斗機可能稱為“F—3”,而三菱重工研制的“心神”技術試驗機已明確用來進行F—3的先期技術驗證。換句話說,該試驗機是日本第六代戰斗機的“產房”。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曾援引防衛省研究本部官員瀧澤嘉一的話說,“心神”戰斗機將承擔試驗日本輕型飛機隱身材料、智能蒙皮、主動相控陣雷達等產品的任務。“心神”戰斗機還將竭力避免美國的技術介入,因為當初日本在發展F—2戰斗機的過程中,就因美國的強力攪局,出現了諸多政治和經濟問題。據
cWvCKzcyGA9Z42q3EgtMyw==悉,日本還希望借自主研制“心神”戰斗機的東風,拉動疲軟的經濟,因為該項目將為日本1000家零配件供貨商帶來機會,并將產生24萬個就業崗位。
總想和殲—20掰手腕 日本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殲—20具有良好的隱身性能和高機動能力,因此,日本的第六代戰斗機就不能只是在這兩個方面與殲—20比拼,而要另辟蹊徑,形成遏制殲—20的特殊技能。按照防衛省研究本部的說法,日本六代機應具備“3i”特性,即“信息化”(informed)、“智能化”(intelligent)、“快速反應”(instantaneous)能力,以便在未來的空戰中實施“3F”的打擊能力,即“首先發現(First Look)”、“首先攻擊(First Shoot)”和“首先摧毀(First Kill)”。
據《軍事研究》透露,“心神”戰斗機有三大關鍵技術。首先是“云射擊”。它類似“云計算”,利用先進數據鏈系統,將己方機群形成“云”,通過共享信息等方式,實施“空中狼群攻擊”,即當己方戰斗機編隊迎敵時,如果甲機未能發現近處敵機而被乙機發現,則后者可將敵情傳給甲機,地面雷達和海上軍艦也可將數據匯入這一體系。這可以使戰斗機的攻擊范圍產生“飛躍性的擴大”,并增加先發制人的機會,減少彈藥消耗。
其次是超越對手的隱身性能。通常情況下,戰機的隱形性和機動性往往不可兼得,因為這兩項性能對于飛機外形的要求截然相反——隱形性要求飛機外形棱角分明,以便將雷達回波盡可能集中在有限的方向,而高機動性則要求飛機外形更趨于圓滑,從而盡量避免空氣從機身表面分離。研發“心神”戰斗機正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為此,防衛省研究本部從2000年開始,就對戰斗機的隱身性和機動性進行整合研究,為“心神”設計出造型獨特的模型,并于2005年將模型送往法國進行專門的雷達反射特性實驗,效果出人意料地好。在機動性方面,“心神”戰斗機的起飛重量約為8噸,采用了新型靈巧蒙皮之后,還將進一步降低重量。日本評論界稱,“心神”將能夠實現一般戰斗機不可能做到的飛行動作。
最后是光傳操縱系統。它把現役第四代和第五代戰斗機上常見的電傳操縱系統變成光傳操縱系統,這意味著,飛行員將飛行操縱指令轉化為電信號的途徑,從容易受到電磁干擾的電纜變成光纖,大大降低了技術風險,還能躲開專事電磁攻擊的脈沖炸彈。
《軍事研究》吹噓稱,雖然發展第六代戰斗機的風險不小,可一旦成功,其戰略威懾作用不可小覷,可使日本航空自衛隊傲視亞洲,對周圍國家形成有效的威懾力。吉岡秀之認為:“日本在電子技術、智能蒙皮方面的技術實力領先于中國,這將使第六代戰斗機具有很大的優勢。”
美國不甘人后 戰斗機技術處于領先地位的美國不甘人后,也推出第六代戰斗機計劃,媒體相繼披露了其多款第六代戰斗機的概念研發項目,旨在宣揚技術優勢,開始為應對殲—20做準備。
《洛杉磯時報》指出,第五代隱身戰斗機的概念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美國航空界花費20年才設計制造出F—22戰斗機,未來20年將是第六代戰斗機研發的關鍵時期。盡管到目前為止,第六代戰斗機還沒有露出真面目,但許多專家認為,第五代機將是最后一代有人戰斗機,第六代機將是無人機“一統江湖”的局面。俄羅斯《航空港》雜志主編帕捷列耶夫表示,無人戰斗機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包括對飛機速度、體積和重量的限制,目前最先進的戰斗機大部分系統都用于保護飛行員的生命安全,而無人戰斗機則不存在這一問題,從而能節省大量資金,將更多費用花在配備作戰系統上。
目前,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局正贊助諾·格公司、通用原子能公司和波音公司等進行具有第六代水準的無人戰斗機預研課題,其中波音公司所展示的“F/A—XX無人戰斗機”,最有可能成為美國版的第六代戰斗機。
按照波音公司公布的數據,F/A—XX采用翼身融合結構,從駕駛艙到鼻錐為常規戰斗機外形,但機尾部分取消了垂尾,與B—2隱形轟炸機酷似。波音公司已分別設計出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兩種樣機。據悉,F/A—XX設想為亞音速巡航方式,續航時間高達50小時,可攜帶多達6噸的精確打擊彈藥。有人預計,第六代戰斗機投入實戰還需要20多年時間。
犯了冒進大忌 分析人士指出,面對中國快速進步的軍事技術,一貫低調的日本開始著急上火,犯了“軍事大躍進”的大忌。實際上,日本戰斗機研發實力并不強,在第五代戰斗機研制方面,日本基本處于“嬰兒”狀態,否則日本也不會極力向美國求購F—22。在如此條件下想研制第六代戰斗機,屬于不切實際的幻想。
拿日本公布的“心神”試驗機指標來看,它至多達到“四代半”戰斗機的水平,其首飛要等到2016年左右,要在此基礎上發展出實用型戰斗機,日本還需要克服發動機、雷達、各種傳感器等技術障礙。不僅如此,日本還需建設一系列新的實驗設施,并為此投入天文數字的研制經費,這對財政負擔沉重的日本來說是個“難以承受之重”。在大多數觀察家看來,如果沒有“老大哥”美國支持,日本自主研發新型戰斗機的成本和風險極高,前景不容樂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