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海璐的工作室位于北京798藝術區,門外沒有任何標識。推開門,幾位年輕的工作人員正在等待秦海璐來給他們開會。這個團隊是秦海璐和好友劉濤一起組建的,“就是想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秦海璐稱自己是一個不拍商業片的“藝人”。她說:“雖然妥協的人很多,但妥協是一件無奈的事。我不是不會拍商業片,而是不愿意拍。我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走過10年的演藝路,秦海璐一直保留著她從出道起就有的本色,寧愿寂寞,也要自我。她選擇的角色,多是在城市中漂泊、掙扎的小人物,她們有的生活落魄,有的處境艱難,但共同之處是都有著幽默和苦中作樂的態度,堅持著屬于自己的生命尊嚴。憑借自己獨特的“文藝范兒”, 秦海璐在日益浮躁的娛樂圈闖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不知人的一生要經歷多少的等待。等待一個人,一段情;等待一個成功,一片繁華……”秦海璐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現在,秦海璐終于等到了。2011年12月,在臺灣金馬獎頒獎禮上,秦海璐一不小心成了最風光的女人:憑借電影《鋼的琴》入選最佳女主角;憑借《到阜陽600里》入選最佳編劇,又是電影《桃姐》中劉德華特別挑選的女配角。今年4月初由,中央一套和地方衛視又相繼播出由秦海璐主演的抗戰戲《火流星》。
霸氣的“丹頂鶴” 在央視大戲《火流星》中,秦海璐一改文藝路線,演了一回“匪姐”。對自己演繹的女土匪“一枝花”,她自信地說:“我覺得已經把女土匪演到頭了,別的女土匪的戲你們都可以不看了。”
很多圈里人平日見到秦海璐都稱“姐”,年紀比她大的也如此,一位劇組的朋友向記者透露:“這倒不是年齡的原因,而是因為她的性情,她的霸氣。在拍戲現場,她要看到導演不對,會對導演發火。和她配戲的演員如果感覺錯了,秦海璐也會耷拉下臉批評:‘你這不對啊,不能這樣演!’”
秦海璐的霸氣,是骨子里帶出來的。這位1978年出生在大連的姑娘,9歲進入戲曲學校學習京劇,專攻刀馬旦,17歲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與章子怡、梅婷、袁泉、劉燁等人同班。在這個班里,曾出了轟動中戲的“五虎一鶴”,專指幾個調皮搗蛋的東北學生,“一鶴”就是指“丹頂鶴”秦海璐。
秦海璐畢業后還算順利,2001年憑借《榴蓮飄飄》獲得第三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依照當年的發展勢頭,人們覺得秦海璐必然會大紅大紫,但出乎預料,她之后拍攝的多是影響力較小的文藝片,從《像雞毛一樣飛》、《冬至》到《阿司匹林》、《鋼的琴》,產量不小,卻大多“藏在深閨人未識”。更多的觀眾還是通過電視劇《好想回家》、《金婚風雨情》而領略到她不凡的演技。
環球人物雜志:從出道至今,你一直不喜歡接拍商業片,而更多選擇小成本電影,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秦海璐:在表演上,我比較喜歡留白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經歷波折的時候,其實并沒有很大反應,內心深處的東西,別人是看不到的。在鏡頭里表現得沉默,并不代表沒有,我喜歡這種表演。可是大制作的商業電影,一般會在某一重要時刻,給你一個近景,要求你有一個很明顯的反應;同時,商業片要找有人氣的明星,這樣才能換來廣告的植入,哪怕與角色情節無關;海報等硬性的推廣,有的高達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還要制造各種離異喪偶等八卦類話題,只為吸引媒體……我沒有這樣的能力,我覺得我就是個傻孩子,是市場中的笨小孩。
環球人物雜志:你一畢業就憑借《榴蓮飄飄》獲了大獎,但后來,你的好多同學都比你更紅,你怎么想?
秦海璐:田壯壯導演促使我做出了一個選擇。我當時在拍田壯壯的一個戲,其間他請了一位新導演,我當時就不太愿意演了。田壯壯就和我說,你早晚有一天要為了中國電影的發展而去扶持新導演,他說服了我。我覺得他是那么知名的導演,可以不惜個人的利益,去扶持新導演。那次之后我也發現,和新導演合作,你能發揮自己的更多想法,受的限制相對少,于是,我就開始和新導演合作。可以說,我選擇了一條寂寞的路。要名我有了,要利的話,其實這個行業,就算沒有什么背景,只要你演戲,哪怕是小角色,肯定都餓不死。堅守到底難不難,就看你追求什么了。
環球人物雜志:觀眾評價你是能抓住“靈魂”的演員,你怎么做到的?
秦海璐:對生活的體驗。這對演員來說很重要,哪怕同一個角色,在不同的年紀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詮釋。前不久遇到陳建斌,大家一起笑著回憶當年拍《像雞毛一樣飛》的時候吵得臉紅脖子粗。現在一想,其實一個角色的詮釋有很多種,大家都是對的。
“女人是玫瑰,顏色取決于愛她的人” 3月16日,秦海璐登上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的舞臺,出演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秦海璐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華麗復古的扮相,將紅玫瑰的風情萬種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2007年開始,秦海璐便在田沁鑫執導的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擔任“紅玫瑰”一角。戲劇在她心中一直擁有很重要的位置,“戲劇在古希臘是演給神靈看的,只是我們現在能稱為戲劇的不是很多,舞臺劇倒是有很多,都是群口相聲。在我看來,戲劇高于其他任何的表演形式,它就像一個盒子,在一個半小時或者更長時間,要呈現出所有你想要的東西,取舍間要有很好的分寸和把握。而電影或者電視劇就不一定了,后期可以用很多方式來彌補,所以戲劇和電影、電視劇不是在一個點上。”
環球人物雜志:在現實生活中,你更像是紅玫瑰還是白玫瑰?
秦海璐:田沁鑫導演最開始就要我演紅玫瑰,我怎么都覺得自己更像白玫瑰:性格溫和,愛獨處。我知道自己不是紅玫瑰的最好人選,因為我不漂亮,身材也不火辣,最重要的是我成不了每個人心中的那個完美女人,不過有一點我和紅玫瑰是一樣的,“嬰孩般的頭腦和成熟女人的完美結合”,(笑)這是了解我的人給的評論。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應該堅持的,什么是無奈。女人是玫瑰,顏色取決于愛她的人。女人是為愛而生的,也許在愛的過程中,會受傷,會碰壁,但碰壁不僅是一種經歷,更是一種財富,你要在不斷的碰壁中追尋你的愛。
環球人物雜志:這部戲拍了5年,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秦海璐: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2007年我第一次回到話劇舞臺排演《紅玫瑰與白玫瑰》。那時候我已經在國際上獲了獎,身上有很多光環,身邊的人都說你好,自己有些飄飄然了。而我開始排這個戲后,田導一直說我不對、不好。那年我正好30歲,作為一個女演員,本身就有一種恐懼感,覺得自己不算漂亮,青春也快沒了,心里很忐忑,到了田導這里你更感覺自己一文不值,甚至還不如一張白紙。那年我發了一張專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有一天我開車在路上,一聽到那個歌就受不了了,把車停在路邊嚎啕大哭,哭完了一抬頭,看到警察站我旁邊,問我什么情況,我說沒事兒,心情不好,哭一會兒。后來我回到排練場,告訴導演覺得特別有挫敗感。田導說,因為這么多年大家都給你貼金,我幫你把黃金甲摘掉,這個過程一定很痛苦,但變化之后會很光亮。我現在永遠記得那個場景。
環球人物雜志:你很熱愛演員這個職業。
秦海璐:以前我們這個行業叫“文藝工作者”,屬能文能藝,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后來流行畫圈,我們就變成“演藝圈”了,和文沒什么關系了,雖說還有個藝,卻也開始透露出一絲不真實;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稱謂又變成了“娛樂圈”,沒了文,也沒了藝。
快樂要靠自己 秦海璐的情感之路一直不順。2011年中秋節,她獨自在阿姆斯特丹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原以為我是個耐得了寂寞的人,現在才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起后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同你分開的人!想起你,我就不能忍受目前的一切,我明白離你越遠心會越近,但我還是要同你在一起,只有這樣心才能安靜,事情才能做好!”
這個“你”是何許人?有媒體爆料稱,是秦海璐的“準老公”劉巖,即秦海璐簽約公司——春秋鴻文化投資公司的老板,兩人相識10年,相戀8年。春秋鴻先后參與投資運作了《長江7號》、《赤壁》、《再過把癮》、《盛唐危機》、《愛情36計》、《鋼的琴》等多部影視作品。
當記者問及感情問題時,秦海璐言語間有些躲閃,“我要知道就不會自己坐在這里了。你們可以幫我找,就寫到底秦海璐適合什么樣的男人。”她聰明且幽默地回避了談及自己的私生活。
“人太多的時候會盲目地去做很多事,盲目地愛一個人。而這只在意了自己的喜好,卻不知自己已深陷何處——假若慶幸,或許換來的是終成眷屬功成名就;假若不幸,也只留得孤影殘半淚逝千行。但倘若真可舍去俗世浮華盲目隨性到底,不乏也是人生最大之幸事。吾愿能,君可否?”秦海璐微博中的這段話,也許就是她對于愛情的態度。
秦海璐說:“我16歲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你這一輩子,無論爸媽還是你姐姐,都沒有義務讓你快樂,能讓你快樂的只有你自己。我那時候完全不懂,后來才明白了。我發現不光掙錢、事業要靠自己,快樂也是要靠自己。”
舞臺下的秦海璐,是個普通的女人。她說自己也愛做夢,向往美好的生活,在不同時期,對幸福的理解也不同,“但無論怎樣,首先要是一個懂得珍惜幸福的人。那樣你在經歷任何事情的時候,才會體會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