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陷入嚴重虧損的日產汽車迎來了他們的新任總裁——法國人卡洛斯·戈恩。消息傳出后,公司上下不禁擔心起來:洋老板的話我們能聽懂嗎?他連日語都不會說,怎么帶我們走出困境?
大家的擔心不無道理,在就職儀式上,戈恩先用法語對中層以上人員嘰里呱啦地講了半天,幾乎沒人聽得懂,后來他改用英語,大家勉強聽懂了,卻只剩下兩句話:“我將要做的事,剛才都已講完了。要補充的是,我聽不懂日語,所以你們想反映情況,就說法語。”眾人瞠目結舌。
不久后,公司公布了戈恩下達的通知:為降低成本,供應商將裁減1/2,員工將在3年內裁減兩萬。公司內一片嘩然。
被裁的供應商和員工名單公布后,首先供應商們忿忿不平地找上門:“我們替日產供貨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么能一下子就把我們掃地出門?”戈恩愣在那里,隔了很久才用法語說:“你們可以去看文件,上面寫得一清二楚?!北徊脺p的員工也惱羞成怒地來討說法,斥責公司對自己不公平不人道,戈恩紳士地笑了:“你們想要提意見,最好說法語,否則……”
就這樣,兩項新政很快得到了落實,大家都意識到老板不懂日語的后果真的很嚴重,那就是萬一自己下次被裁也將控訴無門,于是只能盡職盡責地做事。2年后,日產終于扭虧為盈。在慶功會上,戈恩由衷地感謝了那些為日產作出犧牲的人。他意味深長地說:“好的方法固然有助于改變局勢,但更重要的是不留退路地執(zhí)行。企業(yè)如此,做人也是這樣。”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竟然用日語流利地道出了這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