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理功能是不斷變化的,有些變化在分秒之間便顯而易見,比如心臟跳動的速度和節律;有些變化卻顯得十分漫長,往往以10年為周期才見分曉。了解這種“10年一變”的人體變化,對養生和保健是十分重要的。
30歲是人一生健康狀況的頂峰,此后各種生理功能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走下坡路”。因此,可把30歲視為從健康到衰老的“分水嶺”。從30歲起,個子不再長高了,細細的皺紋開始從額頭顯現,聽力有輕微的下降,骨密度測量也顯示骨骼已開始盛極而衰。30歲左右應該是補鈣抗老、養顏防衰的關鍵年齡。
40歲時,你的個頭比10年前要略微矮了些,每個毛囊細了2微米。因為身體開始“不好動”,每天消耗的熱量比30歲時明顯減少,肥胖趁機“著陸”。聽力每況愈下。眼睛看近物時開始模糊,出現老花眼。40歲左右重點防治的是肥胖,遏制聽力、視力的急劇下降。
50歲起,人體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質疏松。肌肉也將因為運動減少而萎縮。免疫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的胸腺素已經萎縮了90%~95%。聲調從C調升為E調,指甲生長緩慢,容易出現各種疾病,不得不讓人發出“年齡不饒人”的感嘆。
60歲時,人體內消化葡萄糖的胰腺效率下降,易患糖尿病。由軟骨衰退引起骨關節痛,步態遲緩,身高也矮了3厘米左右。肺活量減了一半,容易氣喘吁吁。如果從40歲開始就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這些“老態”的出現完全可以推遲。
70歲時,人體的血壓比20歲時升高了20%~50%,動脈壁變厚、僵化。大腦反應能力減弱,短期記憶力和學習新語言能力也因此衰退。半數以上的老人開始與冠心病“結緣”,其他老年病也日益凸顯。
80歲時,老人最易跌倒。因為唾液分泌減少,吞咽功能較差,易于噎食。85歲以上的老人出現老年癡呆癥的比例較高。防噎、防跌、防走失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防范的重點。
“10年一變”的研究結果不僅提出了防老的依據,也是測試人體衰老到什么程度的一面鏡子。
(摘自《自我保健》 責編 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