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5月11日早上7點,北京某婦產醫院,排隊掛號的人已經陸陸續續地散了,因為產科的專家號早已掛完,普通號也在7點05分的時候掛滿。醫院走廊和過道上,擠滿了孕婦和陪同檢查的家屬。孕婦小蔡告訴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她剛剛懷孕一個月,預產期是明年大年初一,但也可能會提前或推后。“我們想跟醫生商量一下,想想辦法讓孩子早點出來。生個‘龍寶寶’,多吉利啊!”她笑著說。
望子成龍是許多中國家長的傳統,加上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著富貴吉祥,于是每到龍年都會掀起生育潮。2012年也不例外,與此相應的是,“龍寶寶”熱潮拉動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催生了“龍寶寶經濟”現象。
母嬰用品生意火爆 網絡上對“龍寶寶經濟”的解釋是這樣的:由于人們對十二生肖有偏好,而龍是絕大部分人比較喜歡的一個生肖,因此龍年是中國的生育高峰年。而扎堆生“龍寶寶”就引發了一系列經濟現象,比如月嫂難求、嬰兒用品漲價、醫院排隊、入學困難等等。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在2011年12月就已出現生育率上揚的趨勢,比11月的新生兒人數增加了5%。為了產下“龍寶寶”,只有在2012年5月2日前懷孕,才可以趕在2013年2月9日,也就是農歷蛇年到來之前生下孩子。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與普通日常用品相比,孕嬰用品的價格普遍較高。正在某孕嬰專賣店挑選營養品的準媽媽王麗告訴記者,很多孕婦在懷孕前后會服用葉酸、鈣片、魚肝油等保健品,而且往往特別舍得花錢,愿意選擇價格相對較高的純天然的營養品,只要有利于胎兒健康發育,“這些錢是不能省的”。
即將在7月成為媽媽的陸小姐正在某商場的嬰兒專柜逛,“逛了好幾天,感覺一個字,貴”。陸小姐說,各大商場的初生嬰兒服裝基本上標價在每套200元以上,而與成人服裝動輒三至五折比,嬰幼兒用品最低折扣只有六八折,同一品牌的衣服,即便是按照折后價,每套也至少比去年要貴10—20元。
龍年春節后,北京市朝陽路某母嬰用品商店老板王春華很快感受到了“春江水暖”: “突然好多人來買防輻射服,銷量比去年多了4倍,而且越來越多。”
于是王春華開始大量進貨,而且增加了品種。以前他只經營孕婦產品,現在又進了很多嬰兒用品,包括嬰兒床、嬰兒車、嬰兒睡袋等,“我跟同行聊天才發現,不只是我的店生意好,很多母嬰用品店生意都很火,銷售額比往年增加了40%。根據以往生育高峰年的經驗判斷,6月和7月是生產最高峰,那之后的銷售額還要提高一大截”。
北京樂友孕嬰童用品店的銷售員告訴記者:“我們主要是以經營品種齊全來吸引客戶,孕婦用品不是我們的主營業務,我們主要做嬰兒生意。”記者看到,店內的嬰兒產品相當豐富,尿片、衣服、奶粉、玩具等等,應有盡有。專門針對孕婦和嬰兒推出的號稱新西蘭原產的乳鈣,每盒售價高達238元。“目前市場上孕嬰店很多,競爭十分激烈。各店采取的價格吸引策略基本上相同,就是調低主流產品的價格。比如,奶粉的統一價是260元一桶,我們店里搞活動,買一桶送一小盒,把顧客吸引到店里,他們就會連帶消費其他利潤較高的產品,比如服裝和玩具。這樣,奶粉上虧的錢就從其他產品賺的錢里補回來了。”銷售員告訴記者。
月消費5000元 一個“龍寶寶”從懷孕到生、育,到底需要多少錢?每個媽媽的標準可能不同,不過即便按照普通水平算一筆賬,費用也令人咋舌。
一般來說,一個孕婦從懷孕到生育,產檢的費用大概是5000元左右,生產費用則為3000元到1萬元不等,產后請月嫂的費用目前已經達到1萬元左右。這些都是一次性的費用,那么接下來養育嬰兒每月的平均花費大概是多少?記者采訪了一位擅長理財的“龍寶寶”媽媽張文麗,她是一家合資公司的人事經理,家庭年收入約30萬元。
張文麗的“小龍女”于2012年3月初降生,她在孩子出生前就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今年的嬰兒用品價格直線上升,我去年看好一個玻璃奶瓶,價格是108元,可今年我去買的時候,已經漲到了128元。所以我吸取教訓,盡量把這幾年的必需品都提前準備好。”
“我買的是樣品實木床,因為長時間放在店里擺著,早就沒有了新家具的異味,而且還便宜,原價1200元的床現在只要800多元。另外,我在網上給寶寶買了一些經濟實惠的衣服、睡袋什么的,花了不到400元,還有嬰兒車花了1000元。奶粉和尿片是個大頭,最近國內的奶粉總出問題,不能喝了,只能買國外的。600克德國原裝進口的有機嬰幼兒奶粉在國內超市買,價格是318元。但我通過淘寶直接找德國代購,
價格在160元左右,我家寶寶每個月能消耗6桶奶粉。尿片我一般買口碑好的,目前我買的品牌一包要128元,每天用6片,一個月要3包,就是384元。”
現在還流行嬰兒游泳,張文麗在女兒生下來的第二天就開始讓她游泳,每游一次要花75元,每兩天游一次,目前已經花了3000元。
還有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請保姆。張文麗夫妻雙方的父母身體都不好,必須請一個保姆來帶孩子,目前北京的保姆平均價格是每月3000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張文麗的寶寶出生兩個多月,已經花了1萬余元,這還不算一些零碎的費用。按照月平均計算,她的寶寶每個月的費用是5000元。“我這真不算多的,網購幫我省了不少錢,那些不會網購的媽媽們花得更多。不過為了孩子,多少錢也舍得。”
“龍寶寶”壓力山大 2012年并不是第一個“龍寶寶熱潮”,上一個龍年是2000年,還恰好是公元元年之后的第二個千年交替年,數量龐大的育齡夫婦都希望生個“千禧龍寶寶”,一些父母甚至采取藥物或剖腹方式“調控”產嬰日期。
之后,2007年的“金豬寶寶”也造成了一次生育高峰。據統計,2006年北京的新生兒數量還僅為8萬左右,而2007年猛增到15萬人,漲了近一倍,創下20年來的最高紀錄。據公開資料顯示,每年新增人口的波動保持在5%左右是合理的,而如果超過了10%,不僅大大加重了個人的生活壓力,還嚴重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果然,3年后當“金豬寶寶”該進幼兒園時,北京市的幼兒園學位缺口高達17萬名,很多家長提前兩年排隊也不一定能解決孩子的入園問題。
扎堆屬龍就能集體“成龍”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告訴記者,目前我國處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四次生育高峰,近幾年的出生人口每年都以幾十萬的速度增長。“1985年—1990年是我國第三次生育高峰,當時的峰值是1987年,一年就有2500萬新生人口。這種出生高峰會復制高峰,當時出生的人現在剛好到了生育年齡,所以造成了第四次生育高峰。”
去年我國新生人口達1600多萬,預計今年出生的“龍寶寶”將有1700萬。在此背景下,“龍寶寶”們在上學、就業方面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就連未來進養老院、火葬場都要排隊。特別是目前中國還面臨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男孩以后找老婆也是大問題。這樣看來,“龍寶寶”別說個個“成龍”,就連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都將面臨巨大壓力。
編輯:孫夏力 美編:黃浩 編審:吳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