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領導力最大的誤解,就是在領導力和職位之間畫上等號。中外都是如此,但是,在中國尤甚。原因很簡單,在現代漢語中,“領導”這個詞流行的用法,就是指“擔任領導工作的人”。
許多人認為:領導力是有領導職位的人才需要的;只有擔任領導職務,才能發揮領導力;自己能夠擔任領導職務,就是已經有領導力的證明;自己有領導職務,別人就會服從自己的領導。
實際上,領導力就像愛情,領導職務就像婚姻。婚姻和愛J8Eg8AH7MQksPGAzq1LJ12cVlk8LRAaumwTKOtWJ4vg=情有聯系,但有婚姻不一定有愛情,擔任領導職務的人不一定有領導力;有愛情不一定有婚姻,真正發揮領導力的人不一定是擔任領導職務的那個人;有時候,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職務可以是發揮領導力的障礙。
領導力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領袖力”。擔任領導職務的人,我們叫做領導;真正實施領導活動的人,我們叫做“領袖”。領導有下屬,而領袖有追隨者;領導運用權力,而領袖運用影響力;領導安于現狀,維持秩序,而領袖與時俱進,迎接變革;領導追求地位,而領袖追求成果;領導抓權,讓自己偉大,而領袖授權,讓眾人偉大。
不當最高領導,可以當領袖。當上了最高領導,也要追求當領袖,香港企業家李嘉誠便是如此。李嘉誠曾說:“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想當團隊的老板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地位之便,這可以來自上天的緣分或憑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則較為復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使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板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職務可以是發揮領導力的幫手。擁有領導職務,意味著你擁有更多的組織資源來發揮領導力。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當選為政治局常委,進入中共中央核心決策層,對于他發揮領袖作用也是很關鍵的。
然而,領導職務在很多時候,也會成為發揮領導力的障礙。擔任領導職務,意味著你有發揮領導力的責任。所謂領導職務,往往同時要求你從事三種活動:處理、管理和領導,處理是循規蹈矩地做事,管理是正確地做事,領導是做正確的事。當領導的人必須要當領袖,責無旁貸,不然后果很嚴重,博古就是個例子。
實際上,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大多數時候從事的是管理工作。管理工作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技術性問題。而領導工作是學習新的方式,解決沒有現成答案的難題。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往往容易犯這樣一個錯誤:因為自己擁有職務權威,所以,認為自己掌握所有問題的答案,導致把難題當做技術性問題處理。
(摘自《民營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