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學習型政黨建設,推動官員讀書,中宣部理論局、中組部干部教育局從2010年開始聯合向黨員干部推薦學習書目。至今,已經有四批書目推出。
黨史熱潮
在2011年5月中宣部理論局、中組部干部教育局向黨員干部推薦的第四批學習書目中有3種是黨史相關著作,包括《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和《遵義!遵義!》。在建黨90周年的大背景下,除了黨史正本之外,書目以重要黨史人物和黨史事件組合,頗為多元和立體。
在第四批推薦書目之前,《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在2010年11月已經出現在第三批的推薦書目上。
第三批書目同樣以黨史著作為主打題材:除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之外,《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國共產黨歷史二十八講》、《中國共產黨新時期簡史》、《黨的歷史知識簡明讀本》、《毛澤東傳》等其他5部著作都屬于黨史范疇,總共占去了8部推薦書目中的6席。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成為2011年黨史著作的一匹黑馬。這本在2011年3月份出版的著作先后數次出現在《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上,當年7月已出版了增訂本,當年10月出版了英文版。
在中宣部理論局、中組部干部教育局向黨員干部推薦的四批學習書目中,黨史著作始終占據半壁江山,在第二批推薦書目中,《苦難輝煌》、《解放戰爭》也都是此類作品。
在2011年2月舉行的全國黨史研究室主任會議和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說,領導干部要通過研讀歷史經典,“看成敗、鑒是非、知興替,起到溫故而知新、彰往而察來的作用”。
地方書單的“前沿”與“實用”
中宣部理論局、中組部干部教育局推薦書目是各地官員讀書的基礎目錄。
2010年,中央推出的第一批推薦學習書目,主要是“圍繞深化黨員干部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對黨的基本理論的學習和理解來推出的”,具體包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寧專題文集》、《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等7種經典著作。
此外,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及社會主義法治等近年來中央工作的“關鍵詞”,也成為推薦書目的熱詞。顯然,有關部門希望通過讀書引導官員加深對中央政策的理解。
地方薦書較中央有些不同,湖南省在推薦書目時明確提到,在中央已推薦的學習書目的基礎上,重點推薦關于“實現富民強省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識,“反映當代世界發展趨勢的”現代市場經濟、現代國際關系、現代社會管理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方面知識的書籍。
這基本反映了當下各地薦書的思路。在這一思路之下,財經類書籍成為最常見的選擇?!督鹑诘倪壿嫛?、《貨幣戰爭》、《誰在謀殺中國經濟》等近年來暢銷的財經新作成為各地政府薦書的常客,盡管其中一些書在學界尚有爭議。
還有一些書同樣前沿,而實用性則更加明顯。如浙江省測繪局推薦的書目中,就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和《中國群體性突發事件成因及對策》。這些正逐漸成為各地政府執政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各地不僅推薦官員從相關的著作中學習,也通過官員培訓課程更新官員們的相關知識儲備。
領導干部個人薦書
相比組織薦書,領導們的個人薦書往往會引起媒體關注。
汪洋是這方面的代表。2007年,尚在重慶任職的他力推當地官員讀書。托馬斯·弗里德曼,這位曾三次贏得普利策獎的作家,因汪洋力薦他的《世界是平的》,成為重慶幾乎家喻戶曉的作者。
2011年,汪洋致信省直機關干部和各市黨政主要領導同志,推薦閱讀兩本闡述幸福的書籍:《幸福的方法》和《對我們生活的誤測——為什么GDP增長不等于社會進步》。為此,廣東省出版部門專門加印兩本書。
翻看各地大員的薦書,除了汪洋以外,最有名的是海南省委原書記衛留成推薦《致加西亞的信》。2004年,他把這本書作為春節禮物送給海南省政府的廳局長和縣市長。貴陽市委書記李軍也曾推薦此書。
在所有官員薦書中最為知名的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他曾數次推薦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稱“它的意義不亞于《國富論》”。
偉人傳記與官場小說
2009年10月,《決策》雜志曾聯合某門戶網站、山東省膠南市委黨校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官場小說的閱讀群體中,黨政機關公務員占到30.5%,工商企業工作人員占27.1%,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占20.3%,三者總共占到了閱讀總人數的77.9%。在讀者的行政級別方面,普通公務員占51.3%,科級占29%,這是兩個最大的閱讀群體。副處級占7.5%,正處級占4.7%,兩者合計為12.2%??偤蛠砜矗诠珓諉T群體中,閱讀官場小說的人,處級以下占九成。由此可見,官場小說在公務員群體中的影響。
輿論對此多抱有質疑態度。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官員與權力是不可分的,讀與權力斗爭有關的書是我接觸到的一部分官員的興趣。官場需要了解潛規則和明規則,他們不喜歡極左或極右的書?!?br/> 但官場小說的市場并不局限于官場,如《國家干部》等作品經過改編被搬上銀幕,在普通群眾中廣受好評。
官員讀書少?
過去這些年,官方對于推進官員讀書可謂不遺余力。
在十七屆四中全會之前,中央對于領導干部學習的重要性早有論述。早在2001年5月,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高峰會議”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就提出了“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此后,曾慶紅指出要“貫徹江澤民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創建學習型政黨”。
2004年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要“重點抓好領導干部的理論和業務學習,帶動全黨的學習,努力建設學習型政黨”。
盡管學習型政黨建設和官方薦書正成為官員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官員的讀書習慣仍然有待培養。
為了解領導干部讀書學習的狀況,2011年5月,國家行政學院和光明日報組成聯合調研組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從讀書數量上看,一年讀20本書以上的占12.1%,讀6~10本書的占33.6%,讀1~5本書的占52.1%,也有個別的(2.2%)被調查者“基本不讀書”。
從讀書時間上看,每周讀書學習10小時以上的占16.8%,7~10小時的占22.3%,4~7小時的占41.7%,0~4小時的占19.2%,超過八成的被調查者每周讀書時間在4小時以上。
2009年年中,《人民論壇》曾做過一次類似的調查,結果與此相近:七成多的黨政干部每周用于讀書的時間在6小時以下甚至更少;在讀書數量的調查中,有五成多的受訪者一年讀書在6本以下,有25.4%的受訪者表示每年能讀10本以上書籍。
兩次調查都顯示,工作和應酬繁重成為讀書時間被擠占的主要原因。但也有12.7%的人認為,“書本理論脫離實際,滯后于實踐”,認為“淺嘗輒止,不求甚解,不善讀書”的有16.5%,“學而不思,學用脫節,不愿讀書”的有13.1%。
這種狀況需要改變,否則按此數據,僅中央推薦的四批書目,多數干部要讀完還頗需時日。(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