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將施工機械的管理做到管好、用好、維修好,充分發揮其作用,已經至關重要,提高機械設備維護與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競爭的能力。
關鍵詞:施工機械 管理 保養維護
中圖分類號:T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5(a)-0098-01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施工企業的技術裝備實力日益壯大,先進的施工機械大量引進以及國產的施工機械也迅速發展,機械化施工已成為施工企業的主要生產手段,也決定著施工生產的質量、進度、成本。先進的機械設備必須和先進的管理方法相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能。這就需要施工企業從以下幾個階段制定合理的管理辦法。
1 施工機械的前期管理
施工機械的前期管理又稱為施工機械的規劃工程,是機械管理過程的重要環節,只有做好前期管理,才能為后期管理創造良好的條件;施工機械的前期管理目標是實現企業裝備結構合理化,包括裝備計劃的調研、制定可行性論證及決策;編制投資計劃及預算等程序。裝備的選購是否正確,直接影響企業施工成本和投資效益;裝備規劃的合理程度決定了企業裝備技術水平和系統功能。
2 施工機械的資產管理
施工機械是企業固定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施工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資產管理是企業維持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手段。
新購機械或是自己設備經過驗收后正式列入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直到報廢為止的資產管理工作,是機械后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內容包括:固定資產的計價、折舊和保值、增值;機械分類編號和重點機械的劃分;機械資產的基礎資料;機械的庫存管理等。
3 施工機械的經濟管理
施工機械的經濟管理是對機械價值形態運動過程的管理,其目的是遵循價值規律,通過經濟核算和分析,最求機械的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綜合效率最高,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施工機械的經濟管理貫穿于機械管理的全過程。機械管理、利用、維修等各方面都包含了經濟管理的內容,它不僅是機械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從經濟效益上反映了機械管理的成果。
4 施工機械的目標管理和信息系統
施工機械管理指標體系是評價機械管理效率和效果的一整套指標。它既是衡量機械管理原理工作成果的尺度,又是推行方針目標管理的主要目標內容。指標體系還是建立機械管理信息系統的依據,即信息系統應該圍繞指標體系的要求來建立。因此不論是目標管理還是信息系統,都必須建立在指標體系的基礎上。
5 施工機械的維護保養管理
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修理通常稱為設備的維修。維護是為了保持機械良好的技術狀態及正常運行所采取的措施,它與長期來使用的“保養”是同一含義。施工機械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零件磨損和腐蝕、潤滑油減少或變質、緊固件松動或位移等現象,從而引起機械的動力性、經濟性和安全可靠性的降低。針對這種變化規律,在零件尚未達到極限磨損或發生故障以前,采取相應的預防性措施,以降低零件的磨損速度,消除產生故障的隱患,從而保證機械正常工作,延長使用壽命,這就是對機械的保養。
6 施工機械的改造和更新
機械設備在使用或是閑置中,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必將會產生磨損或損壞,為了維持機械設備的技術性能以及降低其維修費用,必須根據不同情況采取設備的改造和更新措施。
施工機械的改造是施工企業根據自己的生產或施工能力,應用新的技術成果和先進經驗,對原有機械采用改變結構、增加新的裝置等重大技術措施,以補償機械的各種磨損。通過技術改造,可以改善原機械的技術性能,增加機械的功能和用途,提高可靠性,使之達到或局部達到新的技術水平。
機械更新是指用技術性能更完善、經濟效益更顯著的新型機械來替換原有技術上不能繼續使用,或經濟上不宜繼續使用的舊機械。通過機械設備更新,能使平均役齡下降和裝備結果發生變化。企業不斷獲得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的良好裝備,保證企業的施工生產建立在先進的物質技術基礎上,是提高施工生產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7 施工機械維修的配件管理
為了及時提供機械使用、維修中需要更換的零件及材料等,在保證品種、質量和及時供應、經濟合理的原則下,對配件的計劃、生產、采購、供應、儲備等進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統稱為配件的管理。為了保證維修系統提供迅速而有效的服務、保證重點機械的正常運行、減少資金的占用等目標下,盡可能在少占用資金情況下,保證重點機械運轉,減少停機時間,提高維修效率。
8 結語
隨著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各種先進施工機械要求也越來越多。作為施工企業,應該將先進設備的引進及設備管理維護提高的一定的程度,除以上闡述的內容外還應該從人員培訓、故障檢測、等等其他方面對設備進行強化管理,保證其良好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價值,提高施工企業的生存和競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