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木田國際旗下年僅20歲的陳天天,高中時期在美國求讀,經常參加唱詩班的演出。回國后他憑著對音樂的喜愛和執著,終于在7月17日發行首支單曲《自然法則》。“聽到這首歌,一開始覺得有點低沉和抑郁,然后慢慢地心情隨著歌詞而變得豁達,就好像一個人本來生活在黑暗中,后來看到了陽光,找到了希望。”
對于發行自己的首支單曲,陳天天表示很緊張,也很興奮,他說:“我會在這條路上一直做一個‘學生’,而不僅僅是一個藝人。”
出國期間一夜成長
像許多父母一樣,天天的父母也是望子成龍。按陳天天的話說,就是能想到的課外班都報了。有許多班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一直學下去,但是乒乓球天天學了十幾年。天天也在一些省級比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的父親至今也為他能堅持下來而慶幸當初所做的決定。
陳天天回憶說,他出國前上初中時非常叛逆,總是和父母為了一點點小事而爭吵,現在回想起來非常后悔。高中時,父母把他送到了美國讀書。在那段時間里他學會了自己做飯,自己打理起居,學會了隱忍。16歲生日的時候,自己還在刷墻、洗碗,一直工作到很晚。沒有家人在身邊,沒有可口的飯菜,只能工作結束后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給媽媽打電話。因為怕爸媽擔心,天天總是說過得很好。
陳天天的媽媽因為太思念兒子,還是希望他能回國學習,天天就在高三的時候轉回了國內的學校,因為學的東西有差異,天天比較辛苦。采訪中,陳天天講到她媽媽的一件事的時候,掉下了眼淚。是因為回國后,媽媽和天天說,他走的第一年,媽媽是一直抱著他一件沒洗的上衣入睡的。陳天天頗有感觸地說,以后要更好地孝敬父母。
陪考陪進娛樂圈
說起陳天天的從藝經歷,他說自己是很幸運的。每次都是陪好朋友去面試,結果朋友不幸做了“炮灰”,朋友落榜,自己卻通過了。
第一次是陪朋友面試華中師范大學的播音系,第二次是陪大三的學長來面試村木田國際公司。本來也沒有想當藝人的他,被工作人員看到說:“既然來了,就一起面試吧,也為自己爭取一次機會。”就這樣,陳天天的從藝之路,順風順水地走了過來。問及他覺得自己最突出的優點是什么的時候,陳天天謙虛的說:“其實我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優點,可能是各個方面都還可以,比較平均,年齡也小,公司覺得可塑性很強,我就被留了下來。”
進來后公司給自己進行了一系列的培訓,除了日常的音樂、表演等訓練,陳天天也開始學習如何護膚。他靦腆地說,這些對于男生來說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原來只是知道洗臉而已,因為從事了這項工作,雖然外形不是最重要的,但是還是需要把自己弄得清爽一些。
愛逛街的“知心姐姐”
“知心姐姐”這個稱號不是隨便叫的,據陳天天說,他在他的一票好友中,始終充當著這個功能。他是朋友中的組織者,因為他所有的鐵哥們都是那種比較內向話不多的人。性格開朗的他也就把孩子王從兒時當到了大。天天說,也許是自己經歷比較豐富,會顯得比較成熟,所以他的許多好友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喜歡找他,關于如何開導,也就是因人而異地傾聽和分析了,有的時候也不總能出得了好主意,但是他能作為一個聽眾而幫到朋友也很高興。
陳天天的興趣愛好就是逛街,這也讓他成為許多女性朋友的閨蜜。他們的樂趣不在于樂趣,在于“點貨”。點貨指的就是,大多數時候都是只逛街不買,看似像定期點查商場的每一個專柜的新貨一樣。他也有自己的砍價秘籍,但是只能每家店用一次,就是對想買的東西的旁邊的下手,只要老板一說,你看中的這個比較貴,旁邊這個就比較便宜,就馬上接話說:“那好吧,我就要旁邊的這一個。”據說這個方法屢試不爽,總能拿到合適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