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紹了羅默1986年經濟增長的最優模型、盧卡斯1988年物質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模型和教育積累人力資本模型,但他們并沒有提及如何度量內部人力資本、知識存量、新思想的量化大小。本文對社會思想進行衡量,認為經濟增長主要由社會思想總產出決定,并設定了決定社會思想總產出的模型,選取圖書、期刊、報紙出版發行總量,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百分比,國內外三項專利授權量,RD科研經費支出占GDP百分比四個變量作為決定社會思想總產出的決定因素,并根據中國1990-2011年的數據進行計算,然后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得到社會思想總產出和GDP、GDP增長率、人均GDP及人均GDP增長率的關系,并最終得到社會思想總產出會加速經濟增長的結論。
【關鍵詞】 經濟增長 社會思想總產出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經濟增長的進程,什么決定了經濟增長?什么因素使一個國家的經濟逐漸走向騰飛?越來越多的研究與實證分析紛紛出現,經濟增長理論也越來越完善與豐富。美國經濟學家本杰明 M 弗里德曼認為,經濟增長即對明顯的大多數公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常常形成更多的機會、對多樣性的容忍、社會流動性、堅持公平以及對民主的尊崇[1]。啟蒙運動以后,西方思想都從正面肯定這些趨勢,而且是以明確的道德措辭。國內學者認為,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但同時經濟增長也可以是一個國家總產出(GDP)的持續增加。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以1986年羅默的“收益遞增和長期增長”[2]和1988年盧卡斯的“論經濟發展的機制”[3]這兩篇里程碑式的論文為標志,新經濟增長理論開始形成。盧卡斯在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基礎上引入舒爾茨[4](1963)和貝克爾[5](1964)所說的“人力資本”,并給出人力資本的增長率,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具有充分的促進作用。我們一般定義的人力資本是通過教育、培訓、保健、勞動力遷移、就業信息等獲得的凝結在勞動者身上的技能、學識、健康狀況和水平的總和。本文將其劃分為兩部分:知識思想和特定勞動技能。知識思想所占比重較大,由于特定勞動技能難以衡量,所以本文主要對人力資本的知識思想也就是知識與思想進行度量,并在下一節分析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社會思想總產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社會思想總產出的涵義
社會思想總產出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全體公民所產生的在之前并未存在過的并對未來社會生產,人類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指導、推動和提高作用的新想法、觀點、建議、意識形態、情感和靈感等的總產出,即“創造從來不是隨心所欲的,推陳出新,創造性轉化都需要正本清源”[6]。新思想的創造必須是之前未存在過的有別于以前的思想,但新思想的創造也不是隨心所欲的,要對未來社會生產、人類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指導、推動和提高作用。
2.社會思想總產出的決定因素
經濟增長根本的,長期的動力來自于人類社會思想的總產出。社會思想的總產出取決個人思想總產出、一個國家所獲得的信息總量、兩種層次的交換和一個國家的創新等等[7-9]。
對于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的社會思想總產出的度量,如同盧卡斯認為人力資本具有“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一樣,社會思想總產出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為知識或新思想的擴散效應(外部效應),另一部分為知識或新思想的創新效應(內部效應),認為新思想的產出一部分取決于它的產生,另一部分取決于它的推廣與擴散。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形式:選取圖書、期刊、報紙發行總量作為它的擴散投入,是直接可供給的用來增加社會思想總產出的投入要素,未采用出版社,報社數量或新增文化產業相關人員總量是因為他們并不直接導致社會思想總產出的增加。選取國內外三項專利授權量作為它的創新投入,是直接可供給的用來增加社會思想總產出的投入要素,未采用科研人員數量或國內外三項專利申請量是因為他們并不直接導致社會思想總產出的增加,它們的冪指數分別作為它們的資本收益份額。
函數形式為:
社會思想總產出=(圖書、期刊、報紙出版發行總量)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國內外三項專利授權量)RD科研經費支出占GDP百分比
其中:(國內外三項專利授權量)RD科研經費支出占GDP百分比這一項定義為新想法,技術創新的產生效應。RD科研經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稱之為創新因子,它同時也是新想法,技術創新產生所帶來的收益份額。圖書、期刊、報紙出版發行總量)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這一項定義為新思想,技術創新的擴散效應。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稱之為擴散因子,它同時也是新想法,技術創新的擴散和傳播所帶來的收益份額。
3.數據選取及計算
本文選取1990-2011年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其中GDP增長率,人均GDP增長率均為實際增長率,圖書、期刊和報紙的出版發行總量是三項之和,統計數據見下表:
為方便表述,將變量簡記如下:
用變量表示模型為:
SIP=PUBLCULT×INNORD
用Eviews可以求得社會思想總產出(SIP)的值:
4.社會思想總產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社會思想的總產出是保持經濟長期增長的主要源泉,社會新思想包括技術進步的新思想,擴大社會生產力的新方法,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建議,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意識形態和情感會使經濟加速增長[10]。
設定被解釋變量分別為GDP增長率、人均GDP增長率、GDP、人均GDP、log(GDP)和log(人均GDP),解釋變量社會思想總產出,社會思想總產出的平方項的線性模型:
GDPG=α0SIP+α1SIP2 PGDPG=β0SIP+β1SIP2
GDP=η0SIP+η1SIP2+η3T
PGDP=γ0SIP+γ1SIP2+γ3T
log(GDP)=λ0SIP+λ1SIP2
log(PGDP)=ρ0SIP+ρ1SIP2
由于SIP為時間序列,SIP很可能受到時間趨勢的影響,若SIP可能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則直接對SIP進行經典的回歸分析容易造成虛假回歸,所以首先應對SIP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DF檢驗:
SIP不存在單位根,則可認為SIP是平穩的,不受時間序列的影響。繼續進行OLS估計對回歸結果影響不大。
用回歸分析模型分別對Eviews進行OLS估計得到如下結果:
GDPG(GDP增長率)
=10.99596SIP-2.710324SIP^2
(2.511112) (-0.827384)
擬合優度低,相關系數均通過5%顯著性水平t檢驗。
序列相關性檢驗:nR2=5.497232<9.54,在1%顯著性水平下不存在一階序列相關性。
異方差性檢驗:nR2=1.495092<2.77 在75%顯著性水平下,不存在異方差性。
由于GDP增長率剔除了時間序列的影響,是平穩的,所以與SIP的回歸結果受時間序列的影響很小。
PGDPG(人均GDP增長率)
=10.05689SIP-2.321951SIP^2
(2.041860) (-0.630186)
擬合優度較好,相關系數均通過5%顯著性水平下的t檢驗。
序列相關性檢驗:nR2=4.939888<9.54,在1%顯著性水平下,不存在一階序列相關性。
異方差性檢驗:nR2=1.803688<2.77,在75%顯著性水平下,不存在異方差性。
由于人均GDP增長率剔除了時間序列的影響,是平穩的,所以與SIP的回歸結果受時間序列的影響很小。
從以上回歸方程的結果中可以看出,隨著社會思想總產出的增加,GDP和人均GDP加速增長,與預期相符。盡管隨著社會思想總產出增加,GDP和人均GDP增長率先增加,隨后逐漸變緩,當社會思想總產出達到最大值,社會思想總產出的值始終小于2,可能達不到2,所以結論仍然成立,社會思想總產出會使GDP和人均GDP加速增長,即社會思想總產出會加速經濟增長。
結語
由以上數據分析不難發現,我國文化事業和高新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繁榮發展。社會思想總產出是文化事業和高新科技事業發展的很好的衡量指標,由此得到的回歸結果總體令人滿意。加快文化發展和科技創新是促進國家經濟增長,增強國力的根本舉措。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主要從加強文化創新、文化競爭力和提高文化質量三個方面入手。加快科技創新事業發展主要從加強科技創新投入,積蓄人力資本與科技物質資本、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與競爭力兩個方面著手。我國應繼續實行科教興國的戰略,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強技術創新的產生與技術進步,因為更多的人受到更良好的教育,會促進人們對已有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樣也會增加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創造新的思想與技能的機會與能力,所以大力發展教育不但對現在國家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還會為國家在未來積蓄人力資本獲得潛在的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
※基金資助:1.黑龍江省博士后基金(LBH-
Z10258);
2.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面上項目(12522061)
參考文獻:
[1] 本杰明 M 弗里德曼,《經濟增長的道德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第4頁.
[2] Romer,Paul 1986.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5(October):1002-1037.
[3] Robert E.LUCAS,Jr.1988\"On the Me-
chanics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2(1988) 3-42.North-Holland.
[4] 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5] 加里·S·貝克爾.《人力資本理論》,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三版.
[6] 馬春文,什么是政治經濟學?《社會教學戰線》,2005年03期.
[7] 馬春文,西方經濟學不是科學-兼評“范式之爭”,《經濟縱橫》,1996年第11期.
[8] Romer,Paul M.1987.Growth Based on Increasing Returns due to Special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7,2(May):56-62.
[9] Romer,Paul M.1990.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ournal of Politiacal Economy 98,5(October):pt.Ⅱ,S-71-S102.
[10] 羅伯特J巴羅,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跨過經驗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作者簡介:侯德鑫(1992-),男,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學。
張莉(1963-),女,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數量經濟。
(作者單位:侯德鑫,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張莉,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