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日趨規范,發展經濟環境的改變,有必要對會計職能實現的廣度、深度和精度展開進一步的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 會計 核算與監督 職能分析
當前,知識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新的會計業務不斷涌現出來,這對我國會計人員的知識素質和技能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勢在必行。
1. 目前會計人員存在的問題
1.1會計人員一般只從事記賬、算賬、報賬等基本會計技能的操作,很少或基本不參與決策分析和企業管理。
1.2知識結構明顯不合理,只偏重純專業方面的知識,知識面不寬,外語水平較低。
1.3會計人員大部分只扮演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解釋者和執行者的角色,雖然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偏低。
1.4會計人員的電算化水平不高,對電子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多。
2. 會計核算職能
2.1會計核算的內容是會計對象,具體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經濟業務。
2.1.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如企業的銷貨款、購貨款和其他款項的收付,股票、公司債券和其他票據的收付等。
2.1.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如材料的購進與領用,產成品的入庫與發出,固定資產的增加與減少。
2.1.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如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應付款的發生和結算。
2.1.4資本、基金的增減,如企業實收資本和盈余公積的增加和減少。
2.1.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如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支出,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的計算。
2.1.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如企業的銷售收入大于業務成本、銷售稅金及附加,表現為盈利,要按規定進行分配,反之即為虧損,要按規定進行彌補。
2.1.7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2.2會計核算要求做到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和比較。
2.2.1真實。真實性是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第一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只有會計核算記錄的數字和情況是真實的,才能保證記賬、算賬、報賬是真實的,會計資料才是有用的。真實是會計酌生命。會計核算的過程應當如實再現經濟活動的全貌。
2.2.2準確。要求對會計事項的處理是合理、合法的,有關數字的計算是正確的。
2.2.3完整。要求對企業、事業等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和其他活動的各方面或全過程都得到全面的記錄、計算和報告,不得有所遺漏。只有會計核算完整,才能為領導、有關單位和群眾提供全面、正確的資料,才能為領導做出經營決策,有關單位制定政策、計劃,群眾參與和監督經營活動,提供有效的依據。
2.2.4及時。是要隨著經濟業務的發生,按時得到會計處理和記錄、計算,并根據有關規定按時向有關對象報告。及時為單位領導提供會計信息,有利于領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出正確的決策;及時為企業務部門提供會計信息,有利于對生產過程的耗費進行控制,提高經濟效益。
2.2.5比較。是對發生的經濟業務從多方面進行比較,作出恰當的估計和判斷,做到投入少而產出多。如企業采購材料,銷售產品。比較包含在會計核算的過程中,才能發揮會計的應盡之責,會計之于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
3. 會計監督職能
3.1會汁監督職能是會計監督工作應發揮的作用,或它應有的功能。會計監督的主體是企業、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會計監督的對象是企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會計監督的內容主要表現在以F幾點:
3.1.1監督經濟業務的真實性,、監督企業、事業等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是否真實,會汁機構、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受理。對弄虛作假,嚴重違法的原始憑證,在不子受理的同時,應當予以扣留,并及時向領導入報告,清求查明原閃,追求當事人的責任。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始憑予以退回,要求經辦人員更正、補充,發現賬簿記錄與實物不符時,應當按照行關規定進行處理。
3.1.2監督財務收支的合法性就是要監督企業位所發生的經濟業務是否符介黨和國家的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國閩家統一會汁制度的要求。凡符合有關規定的,會計人員予以辦理:會計機構、會汁人員對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以受理;對違法的支,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應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要求處理;對嚴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的違法收支,應當向主管單位或者財政、審計、稅務機關關報告,以便處理。
3.1.3監督公共財產的完整性。企業、事業等單位的公共財產,包括其各項資產。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要臨督公共財產是否得到很好的保管或正確的汜錄,賬實是否相符。發現公共財產短缺或損毀,應查明原閑,及時處理。
3.2會計監督按照與經濟業務發生的時間,可分為事前、事中、事后監督。事前監督指在經濟業務發生之前,即審核其是否符合有關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要求,對于違法的經濟活動,要堅決加以限制和制止。只有限制非法活動,才能鼓勵正當經營;限制濫用、浪費,才能增產節約,增收節支。事前監督可收防患未然之效,使會計監督處于主動地位。事中、事后的會計監督是對會計所反映的經濟活動情況及有關資料加以檢查和分析。通過檢查和分析可以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對已發現的問題,要拿出整改意見,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調整經濟活動,實現規定要求的預期目標。在明確會計監督的內容和過程之后,若把會計監督放置到目前的經濟環境之中,審視其質量,就會發現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3.2.1會計監督的主體應當擴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七十三條規定:“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本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會計監督。”現在,在會計核算中偽造、變造會計憑證,建立賬外賬的現象屢有發生,多數是由單位的會計或受指使、或自己所為形成的。讓造假者自身去查假、打假,其結果不難想象。應當看到,我國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好的,他們分布在不同行業的不同單位,是會計監督的主力軍。但會計主管部門不應袖手旁觀,不能僅僅充當制度的制定者和宣傳者,應當介入到會計監督之中,彌補單位會計人員自身監督的不足。
3.2.2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現在,會汁委派制的實施,新的會計制度的實行,對客觀因素造成的會計信息不實發揮了抑制作用,人為因素造成的會計信息不實,只能靠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來約束如出于種種目的歪曲企業、單位的財務狀況,隨意操縱收入、費用的確認標準 或隨意政變利潤的汁算和分配辦法,以達到夸大經營者業績或粉飾公司業績的目的,其結果必然損害國家和投資者的利益。2000年修訂后的《會計法》,雖加人廠對提供虛假會汁信息人員和單位負責人的處罰力度,但實際效果并不十分明顯。虛假會計信息的根本治理,靠會計人員嫻熟的業務技術和職業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覺恪守。新聞宣傳部門要披露打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現實案例,弘揚遵守政策、認真負責的會計人員的現金典型,為會計人員營造一種守法、護法、執法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鶴山農場計財科)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