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應收賬款的增加,不僅會使企業資金周轉緩慢,而且還會引發企業的經營危機,因此企業必須加強應收帳款的管理,及時收回帳款。本文主要闡述了應收帳款存在的問題,對企業的影響以及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 應收賬款 問題 措施
應收賬款是企業因賒銷產品、商品、提供勞務等原因,應向購貨客戶或接受勞務的客戶收取的款項和代墊的運輸費,它是企業采取信用銷售而形成的債權性資產。近年來,我國企業的應收賬款總量逐年增加,企業的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企業之間存在拖欠貨款現象,呆賬和壞賬比例逐漸提高,這已經成為了企業良好運轉的一大弊端。我國企業應該在日常資金管理活動中,充分重視應收賬款的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應收賬款的風險。
1. 應收賬款存在的問題探討
1.1賒銷現象嚴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最終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實現收益,但是收益的實現是建立在銷售收入的基礎上的,如何擴大銷售收入就成為了企業的頭等大事。現金流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資金鏈的斷裂必將會使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如此,賒銷方式應運而生,賒銷不僅可以購買到所需物品,而且還可以延遲付款,一方面解決了自身生產所需的材料等,另一方面,延續了自身使用應付賬款的權利,擴大了自己的資金鏈,使企業自身資金充裕。但是,對于銷售方來說,雖然擴大了自己的銷售收入,賬面上的收益得到增加,但無疑將加大了收賬的風險,呆賬和壞賬的比例。
1.2企業的信用狀況不甚樂觀。賒銷方式的誕生和生存基礎就是企業的信用。我國的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信用制度還不健全,人們的信用習慣沒有形成,信用意識比較淡薄,這使得失信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并且,我國的信用考察制度基本上建立在主觀決策和判斷層面上,缺乏信用的決策系統,網絡信用系統也沒有建設完成。這些都表明賒銷方式賴以生存的基礎尚不完善,面臨巨大的挑戰。
1.3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獎懲制度。由于企業面臨著殘酷的競爭壓力,往往將企業銷售人員的工資與銷售業績掛鉤,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員工的工作熱情,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但是員工往往卻為了完成銷售任務采取賒銷的辦法。雖然銷售任務圓滿完成,大大提高了銷售量,但導致了應收賬款的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獎懲制度是有很大關系的。再者,企業即使制定了合理的應收賬款的信用政策,卻由于盲目擴大銷售量也沒有認真落實到實處。其他的相關內部控制制度也不是很合理。
2. 應收賬款對企業的影響
2.1應收賬款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企業通過賒銷不斷擴大銷售,隨著銷售的增加,應收賬款不斷增加,應收賬款的增加直接影響到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現金流。大量的應收賬款不僅削弱了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而且隨著現金流量的減少,又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支付能力、償債能力和周轉能力,甚至可使企業倒閉。
2.2應收賬款的壞帳風險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如果企業應收賬款數額過大,其實現的利潤就會包括大量的應收賬款,尤其是逾期應收賬款對企業的危害直接體現在壞賬風險上,致使企業存在利潤風險。企業管理層還可以通過應收帳款壞帳準備的計提或不提人為調節利潤。
3. 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措施
3.1制訂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指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所采取的原則性規定,包括信用標準,信用條件和信用額度三方面。首先,確定合理的信用標準。信用標準是企業決定授予客戶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標準,也是企業對于可接受風險提供的一個基本區別標準。信用標準較高,能使企業遭受壞賬損失的可能性減小,但會不利于擴大銷售。反之,如果信用標準較寬,雖然有利于刺激銷售增長,但有可能使壞賬損失增加,得不償失。其次,采用合理的信用條件。信用條件是指企業賒銷商品時給予客戶短期付款的若干條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現金折扣。企業在制定信用政策時,要在增加的成本與收益之間做出權衡,不能為了增加銷售而置應收賬款風險于不顧,也不能為了減少應收賬款的風險而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銷售。
3.2加強銷售、財務的監管。首先要在銷售合同中明確各項條款,在與經銷商簽訂銷售合同時,要注意以下事項,以避免日后處理應收賬款與經銷商產生分歧而帶來經營風險。明確各項交易條件,如:價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運輸情況等,明確雙方的權利和違約責任,確定合同期限,合同結束后視情況再行簽訂,加蓋經銷商的合同專用章。其次,必須同經銷商核對賬款項目,以下幾種情況容易造成單據、金額等方面的誤差,大家要尤為重視:產品結構為多品種,多規格;產品的回款期不同,或因經營條件的不同而同種產品回款期不同;產品出現平調、退貨、換貨時;經銷商不能夠按銷售單據或發票回款;要主動拒絕用貨款墊支其他款項。以上情況會給應收賬款的管理帶來困難,因此要制訂一套規范的、定期的對賬制度,避免雙方財務上的差距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造成呆、死賬款現象,應收賬款的對賬工作包括兩個方面:總賬與明細賬的核對;明細賬與有關客戶單位往來賬的核對。但是在現實的工作中,往往會出現本單位的明細賬余額與客戶單位往來賬不符,這主要是由于對賬環節的時間差所致。當前的任何經濟業務都是由多個部門共同完成,而且涉及的金額相對較大,應收賬款同樣如此。在對賬時一般是債權單位首先實施,但是卻和銷售部門沒有完全的溝通和交流,導致信息不對稱,進而形成對賬效率的降低。企業應該促使各個部門之間更多的交流和溝通,共享信息,這樣在進行任何一項業務時都會形成較好的工作效率和結果。
3.3對客戶信用調查。企業應對自己的客戶信用狀況調查分析。對老客戶,要建立健全信用檔案,制定一套完整的信用記錄。對新客戶的信用管理應包括:進行信用調查、信用評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如果企業不注重信用調查、分析,便盲目的賒銷,會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企業在向客戶銷售商品之前,必須嚴格調查分析客戶的信用狀況,并經內部授權批準后方可提供,以控制企業的信用風險。另外,對提供信用的客戶,企業還應隨時了解其信用狀況的變化。若對方出現信用惡化,經營狀況不佳時,企業應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免造成經濟損失。
3.4應建立完善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如果企業的信用標準較嚴,只對信譽很好、壞賬損失率很低的用戶給予賒銷,則會減少壞賬損失,減少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但這可能不利于擴大銷售量,甚至是銷售量減少;反之,如果信用標準較寬,雖然會增加銷售,但會相應的增加壞賬損失和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在制定收賬政策時,應權衡增加收賬費用與減少應收賬款機會成本和壞賬損失之間的得失。合理的信用政策應把信用標準、信用條件、收賬政策結合起來,考慮三者的綜合變化對銷售額、應收賬款機會成本、壞賬成本和收賬成本的影響。
3.5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企業應當落實內部催收款項的責任,將應收款項的回收與內部各業務部門的績效考核及其獎懲掛鉤。對于造成逾期應收賬款的業務部門和相關人員,企業應當在內部以恰當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員工的監督。對于造成壞賬損失的業務部門和責任人員,企業應當按照考核機制相應扣減工資。
總之,應收賬款是企業與企業在商品交易中不可回避的客觀現象,企業經營者不應忽視這方面的情況,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這樣才能使企業應收帳款的風險降到最低,真正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李玉敏.中級財務管理[M] .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
[2] 財政部.企業會計制度[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1.
(作者單位:阜新新美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