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中,信用證作為銀行信用被認為是一種較為安全 的結匯方式,因此,我國對外貿易中大部分的交易選擇了信用證作為結算工具,從理論上看,只要出口商按規定交單都應該能夠安全收匯,但在實際中我國每年的信用證糾紛層出不窮,究其原因是出口商的交單不符合信用證的規定,導致了銀行的拒付?;诖?,本文從SWIFT信用證的結構入手,分析了出口商審核信用證條款時應注意的問題,從而為出口商品和安全收款鋪平道路。
【關鍵詞】 跟單信用證 審核 SWIFTUCP600
根據UCP600的規定,信用證的審核工作由銀行和出口商共同完成,通知行只是負責鑒定信用證的表面真實性,包括證實信開本中開證行的印鑒或電開本中開證行的密押是否相符,并及時將信用證通知給受益人,并無審核信用證條款或內容的義務;而出口商主要負責審核信用證的具體條款和內容。在我國的信用證結算實務中,國內的通知行為了受益人的利益,往往會對信用證中的重要內容進行審核并做出相應的批注,而受益人必須重視銀行的批注內容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除此之外,受益人在收到信用證后,應結合UCP600的規定,并根據買賣合同逐條審核信用證,如果有受益人辦不到的或者含有損害受益人利益的條款,應要求修改或取消,否則受益人會因為難以履約而處于被動的地位,安全收匯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本文將站在出口商的角度以SWIFT信用證為例來解析信用證審核的要點。
1. SWIFT信用證的基本內容
SWIFT信用證大約由二三十個條款構成,以MT700格式開立的信用證條款具有特定的書寫格式,每一條的結構都相同,由條款名稱+條款編碼+條款內容三部分構成,其中條款編碼和條款名稱是固定的,而條款內容則會根據每筆交易的實際情況而定,比如:DOC. CREDIT NUMBER 20 LAD880938(條款名稱:信用證號碼,條款編碼:20,條款內容:LAD880938);SHIPMENT PERIOD 44D 12 SEP. 2012(條款名稱:船期,條款編碼44D,條款內容:2012年9月15日)。一份信用證中有些條款的內容較多,比如46A DOCUMENTS REQUIRED 單據要求條款,該條款包括了信用證所要求的多種單據,信用證通常會用“1、2、3”或“+、—”的分隔符來區分。所以,在審核信用證時,先看編碼和條款名稱,因為這些是固定的,再看編碼后面的條款內容,如果條款內容用分隔符列舉出來,只要它們在一個編碼下,都是屬于同一性質的內容,比如31C就是開證日期;31D就是信用證的有效期和有效地點,50就是開證申請人的名稱和地址等等,以此類推。
出口商在讀懂一份信用證后應該認真審核信用證的內容,學會辨別“問題條款”,就能及時要求修改,以保證能夠安全收匯。
2. 信用證審核的要點
在審核信用證時,應采取全面審核和逐項審核的方法。
首先,受益人應當查看信用證總的頁次,特別應注意每一頁的末行和下一頁的開頭是否語句銜接正常,以避免傳真過程中人為的疏忽遺漏,同時也防止受益人沒有看完信用證就開始制單。比如:信用證正面最后一句寫:“SHIPPING MARKS:P.T.O.”(P.T.O.是Please Turn Over的縮寫,是請翻閱后頁的意思),而背面第一行寫有:ABC/LD1234/LONDON/NO.1-123。此時,受益人在制單時由于沒有正確理解P.T.O.的含義,也沒有將L/C的正反兩面全面地進行審核,就誤認為嘜頭是P.T.O.,在制作的商業發票等單據中“SHIPPING MARKS”一欄填寫了P.T.O.,結果因單證不符被銀行拒付,理由是L/C的嘜頭應該是ABC/LD1234
/LONDON/NO.1-123。
其次,受益人應根據合同內容逐項審核信用證的條款,重點審核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審核L/C的基本要素
①審核開證申請人和受益人的信息是否正確
審核L/C中必選項目50:APPLICANT(開證申請人)和59A:BENEFICIARY(受益人)中的名稱和地址是否與合同相一致。開證申請人和受益人分別為合同的買方和賣方,為了防止錯發錯運,保證能夠安全結匯,信用證的名稱和地址必須與合同中對應的名稱和地址完全一致,賣方在審核該條款的時候必須一一對照,如有一個數字或字母不符或者有任何遺漏,都將會導致所有單證不符,因為大部分的單據都會顯示受益人的名稱與地址。
②審核幣種、數量與金額是否與合同一致
審核必選項目32B:AMOUNT,這一項主要審核信用證的幣種和總金額是否與合同相一致,比如:合同中金額為118,979美元,那L/C中32B應為:CURRENCY USD AMOUNT 118979,00(注意在L/C中金額數字的小數點用逗號表示)。在審核此項目時,還需結合UCP600第三十條關于信用證金額、數量和單價增減幅度的規定,注意查看該項是否有5%或10%的增減幅度。當L/C中貨物的金額和數量前都注有“about”(約)/“approximately”(大約)一類字眼,則金額和數量均有10%的增減幅度。比如:L/C中規定about 200 M/T@USD10 PER M/T TOTAL AMOUNT ABOUT USD 2000(信用證中規定大約200公噸,每公噸10美元,總金額大約2000美元),由于數量和金額前面均有“約”,所以按此規定該批貨物最多可裝220M/T,支付2200美元,最少可裝180M/T,支付1800美元。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數量和金額前只有其中一項有“約”,則機動幅度只適用于有“約”的那一項,比如,L/C規定“某商品數量約1000米”,但總金額規定為“12000美元”,這時數量有10%的增減,而總金額沒有,依據UCP600的規定,支取金額不應超過信用證的金額12000美元,則賣方發貨時最多發1000米,制單時的發票總額不應該超過12000美元;相反,如果總金額前有“約”而數量前沒有“約”,則賣方在發貨和制單時需要做相同的處理即可。此外,如果L/C中商品的數量和金額前都沒有“約”字,但是L/C中并沒有規定商品的數量不得增減,只要支取的金額不超過信用證的金額且貨物屬于散裝貨,則該證下交貨的數量及金額允許有5%的增減幅度。
(2)審核L/C中的期限
L/C的期限主要包括31D(有效期)、44C/44D(裝運期)和48(交單期)等三個期限,其中信用證的31D(有效期)一般是三期中最晚的日期,在審核時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①審核有效期和到期地點的合理性
審核必選項31D DATE AND PLACE OF EXPIRY (信用證的有效期及到期地點)時,應注意該信用證是否規定了有效期,沒有規定有效期的信用證則被認為是無效的信用證;信用證的到期地點應為受益人所在地,即到期地點可規定為“IN CHINA”或“AT BENEFICIARY'S COUNTRY”,如果到期地點在國外,則我方無法掌握單據到達國外銀行的具體時間,容易造成單據延誤。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信用證的有效期或交單期的最后一天適逢銀行法定節假日,受益人則可順延至下個銀行工作日交單。
②審核裝運期的可操作性
44C LATEST DATE OF SHIPMENT(最遲裝運日期)和44D SHIPMENT PERIOD(裝運期間)不能同時在信用證中出現,不論是審核44C還是44D,受益人都需確認實際的船期及能否按時裝船,原則上裝運期都應與合同一致,如果不能如期裝運則應要求展期。信用證中如果沒有規定裝運期只有有效期,則該信用證被稱為“雙到期信用證”,該證的裝運期與有效期為同一天到期,在使用該種信用證時,最好將裝運期提前10-15天,以便賣方有足夠的時間制單和交單。比如信用證規定有效期為5月5日(周六)并沒有規定裝運期,則最遲裝運期也應為5月5日,運至國外某港,;經查詢貨代得知,運至某港的貨輪航次每周日有一班,即前后航次分別是4月29日和5月6日,顯然5月6日已經逾期,受益人可選擇的船期是4月29日或更早,此時,字面上的最遲裝船期是5月5日,實際操作中就變成了4月29日。
③審核交單期的可行性
審核可選項48 PERIOD FOR PRESENTATION(交單期限)時,需注意該期限是否合理可行。信用證一般都規定受益人需在運輸單據出具后的15日內且在有效期內交單議付,這是合理的,但是對于日韓或東南亞的客戶則不適用,因為貨物到這些地方貨輪只需一周左右,如果我們交單太遲,就可能導致貨物到了 (下轉第132頁)
(上接第129頁)
而單據還沒到的情況,使得客戶沒法提貨,這時就需要靈活適用交單期條款;如果信用證中并沒有48項交單期,根據UCP600的規定則可適用21天條款,即受益人可在貨物裝運日后的21天內交單,但不能超過信用證的有效期。
總之,在審核信用證中的期限時,應穩妥規定三個期限。一般情況下,貨物備好后至少預留7天作為最后裝船的期限,交單期至少應在裝船期后不少于12天,還應注意有效期和到期地點。如果時間來不及,最好要求對方展期,在延展裝運期時應同時延展有效期。
(3)審核L/C中商品和單據的內容
①審核貨物描述是否與合同一致
審核45A DESCRIPTION OF GOODS(商品描述)一欄是否與合同一致。有些客戶出于避稅的目的或者一些行業習慣,對貨物的描述過于籠統或者描述與真實貨物不一致的時候,雖然看似對出口方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極易造成單據的不符。比如把“豬二成革”寫成“皮革”,在出口商品檢驗時,當局卻不允許過于簡化商品名稱;又比如出口一批高檔玻璃工藝品到臺灣,業內俗稱CRYSTAL(水晶玻璃),在簽訂合同時也寫的CRYSTAL,而實際上在海關的報關貨物名稱應該是GLASS(玻璃),并在水晶玻璃和普通玻璃制品的海關監管不同,水晶玻璃制品出口臺灣需事先申請許可證,否則會被扣押。因此,如果受益人不能按照客戶的要求辦理,則要及時通知客戶修改。
②審核單據條款是否能夠提供
46A DOCUMENTS REQUIRED (單據條款)中規定了信用證所要求的全套單證及操作方式,這是信用證的核心,也是審核的重點,需要受益人逐字審核。
由于該條款內容較多,受益人在審核時為了避免遺漏應使用合理的方法:首先,受益人需要查看46A項下要求的單據有沒有前后矛盾沖突的地方,比如采用FOB術語卻要求提供保險單,此時應由買方購買保險,賣方無法提供保險單;或要求受益人提供從重慶運往芝加哥的海運提單,而芝加哥不是海港,賣方只能提供多式聯運單據,所以,對于這種自相矛盾的條款應予以修改;其次,受益人應具體查看每一個單據的內容是否合理,比如保險單中要求投?!癟HE INSTITUTE CARGO ALL RISKS AND ......(倫敦保險協會的一切險)”,顯然很不合理,因為一份保單中不能將兩個保險公司的險別混合使用;對于法檢商品買方卻要求提交買方授權代理人出具的檢驗報告,應修改此條款該由CIQ實施檢驗;對于FOB合同卻要求在提單上標注“FREIGHT PREPAID(運費已付)”,諸如此類容易引起貿易糾紛的單據條款,應該刪除或修改。
(4)審核費用承擔條款
審核71B CHARGES(費用情況)的目的是看銀行費用負擔是否公平。根據UCP600的規定,雙方應該公平合理地分擔銀行費用,如果信用證中規定“ALL BANKING CHARGES OUTSIDE THE COUNTRY OF ISSUANCE OF THIS CREDIT ARE FOR THE ACCOUNT OF BENEFICIARY(開證行以外的銀行費用由受益人承擔)”,這樣受益人除了需承擔國內通知行和議付行的費用外,還需要承擔傳遞、轉讓或償付信用證的費用,這顯然是不公平的,需要修改,一般可改為“ALL BANKING CHARGES INSIDE CHINA ARE FOR BENEFICIARY'S ACCOUNT(在中國的銀行費用由受益人承擔) ”更為合理,也更容易被雙方接受。如果有的信用證規定“ALL BANKING CHARGES ARE FOR BENEFICIARY'S ACCOUNT(所有銀行費用由受益人承擔)”,這就更不合理了,必須修改,否則只能做虧本買賣了。
(5)審核信用證中的軟條款
“軟條款”是信用證中規定有保留或者限制的條款,這些條款的存在足以改變信用證保證付款的性質。信用證的軟條款一般會設置在信用證的生效、檢驗檢疫、裝船、交單或驗收等各環節,受益人應認真審核。常見的軟條款有變相的可撤銷信用證條款、暫不生效條款、開證申請人做主條款、提交1/3正本提單條款、不平等條款或用本國法律干涉信用證業務等條款,這些條款極易使得進口商掌握了交易的主動權,并使得信用證的獨立性變得模棱兩可,一旦國際行市不好或者出現對開證申請人不利的因素,開證行就可以利用該條款正當地免去其付款責任。對于信用證的軟條款必須修改。
總之,在出口業務中,對無疑義的信用證,出口商可以立即按照規定辦理貨運并制單結匯,;對不能接受的條款,應盡快通知開證申請人做出必要的修改,從而保護自己的利益,避免裝運貨物后才發現問題而處于被動境地。
參考文獻:
[1] 中國國際商會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國際商會第600號出版物[M]. 北京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2007.
[2] 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 ICC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2007修訂本)[M] 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
(作者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