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現代人類管理文明中,人本思想在管理中得到廣泛運用。高校學生管理尤其是學生自我管理必須貫徹人本思想,堅持人本理念,以學生為本,堅持人性化管理,把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作為學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學生自我管理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文章對人本思想的思想淵源、內涵進行了闡發,并就其在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模式中的正當性及機制構建進行了探求。
【關鍵詞】 學生自我管理模式 人本思想 正當性
在現代人類管理文明中,人本思想在管理中的運用已成為一個重要標志。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學生自我管理必須堅持人本理念,以學生為本,堅持人性化管理,把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作為學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學生自我管理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
人本思想,其核心或根本就是關注人,尤其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這種思想,在西方,自古希臘先賢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起,歷經兩千余年,可謂源遠流長。在我國,人本思想也有上千年的久遠歷史。今天,黨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這一思想運用于學生管理工作,其核心就是要求我們一切從學生的成長成才出發,正確對待、關心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這不僅是學生成長的需要,也可以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因此,人本管理應該是學生管理的首選理念,我們更應大力提倡和弘揚這種思想。
1. “人本思想”的思想溯源和內涵
1.1理論淵源
1.1.1人本思想的社會文化基礎
人本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傳統儒家人本思想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存在之一,就是一以貫之的“以人為本”精神。而文化在社會學的角度就是“人化”的過程,因此貫徹人本思想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加強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1.1.2人本思想的哲學基礎
人本主義是極其重要的哲學思潮,貫穿于近現代的哲學發展史中。其作為人的自我意識的體現,從價值意義上來表征對人的重視和善待。馬克思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他的全部理論都是追求人類的解放、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并將其作為哲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把以人為本、關懷人、解放人、并通過人、依靠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人本思想的基本內容。
1.1.3人本思想的心理學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將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人本身,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授知識內容本身,而在于通過傳授,使其內化為教育對象的自身素質。而高校學生管理模式要貫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必須從學生個體出發,從學生的需要著手,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個體的需要給予不同的管理模式,發掘個體潛能,使之真正成為學生自我實現的有益方式之一。
1.2內涵
“以人為本”就是以人在世俗世界的幸福和發展為根本。是指以探索人的本質為中心和出發點,承認人的尊嚴和價值,強調人的地位和作用,追求人類自身發展的思想。人本思想具體來說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強調個體人格的獨立和尊嚴; 尊重人的一切合理利益要求;強調以人為目的。
就當前中國而言, 胡錦濤同志對人本思想做了精辟的論述,“以人為本,是以廣大的人民群眾為本,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個人、某些人。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
人本思想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體現是,要以學生為出發點,以學生為落腳點,以學生為最終目的,竭誠盡力為學生謀利益,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重點解決學生最關心、關系最密切的實際問題,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服務于學生的生活,千方百計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工作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充分反映他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
2. 以人為本的學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正當性探究
2.1實現以人為本的學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培養全面發展合格人才的需要
首先,構建大學生自我管理模式順應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人本思想在學生自我管理模式構建過程中的緊密結合與灌輸運用,是當今高校學生管理的時代要求。
其次,是尊重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當今高校管理者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內心、從感情上去關心愛護,要調查、了解、研究每一位,用自身行動去感化學生,啟發學生自我意識,使其認識到自身的潛能,從而懂得自身價值,認識到高校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從而獲得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2.2是高等院校規模擴大的客觀需要
針對專業的多樣化設置,客觀上教育管理人員的配備。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辦學規模的擴大可能引起管理的松散和失效,如果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僅靠鐵一般的紀律來嚴格管理,已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且不合時宜,這就要求在學生管理機制上發揮學生民主參與,自己設計教育活動方案,自行組織實踐活動,突出體現出教育主體地位,從而改變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學生處于較為被動的現狀。
2.3是高校針對新一代大學生管理理念轉變的內在需要
由于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號召我國高校實行學生自我管理的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在美國等西方高等院校中已有切實可行的實踐證明,所以新時期的高校管理工作不能再延承中學時期的“死抓硬管”的模式,而應該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學校管理者對其要加以正確地、積極地引導,以共創和諧校園。
3. 以人為本的學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建構探索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這句話闡明了教育的真諦: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因此,教會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3.1強調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中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教育管理中不應當是被動的接受者、 服從者,而應當是日常管理的積極參與者和主要承擔者。教育管理者著眼于激發和調動培養學生的內在積極性和內在潛能,讓學生平等、積極、主動參與學生工作,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并將這種主體地位的發揮落實在管理機制上,因為較之思想教育而言,制度機制的設計更具穩定性、長期性,要形成完善的激勵機制,以機制管人。
3.2發揮學生自我管理團體組織的自我服務
高校在學生自我管理中心內容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視學生為教育管理的主體,通過學生自律組織的建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積極性、 創造性,讓學生在自律過程中實現自主教育。通過學生自律委員會、社團等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提升素養、展示才能的平臺,學生自我的組織更是創造了一個自由、自主、開放的校園氣氛,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3加大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加強高校管理人員的服務理念
輔導員的作用是大學學生自我管理成效大小的關鍵。實行大學生自我管理,輔導員并不是不聞不問、撒手不管,而是要在該模式的構建、實施、評估調整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突出輔導員的“導”和“輔”的作用:
“輔”的方面說來,“輔”即輔佐和輔助。輔導員一要輔佐學生制定自我管理的最佳方案,當好大學生自我管理的參謀顧問,提供合理有益的意見和建。二要輔佐學生搭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平臺。“導”的方面說來,輔導員是大學生成長的直接引導者,可以理解為“導航”、“導演”,輔導員要像導航員一樣帶領大學生在自我成長的海洋中前進。輔導員又要像“導演”一樣,對學生充滿信任、尊重、寬容、賞識,對學生自我管理的內容、過程、步驟適當地進行引導、調整、充實和完善。
總之,在大學生中實現自我管理模式中貫徹人本思想,是大學生的管理工作創新,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林春.馬克思哲學中的人本思想.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22.4.
[2] 吳國君.淺談高校學生管理中的人本思想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07.248.
[3] 汪榮有.青年道德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科學出版社,2004:316等.
(作者單位:白城師范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