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據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和工作流程的銜接,課程設定以基本理論知識必須夠用為度,重視職業意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秾徲媽崉铡肥抢碚撆c實踐緊密結合的應用性很強的課程,也是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之一。該課程主要介紹審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操作。該課程改革重點就是基本技能操作的設計和教學實踐的落實。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審計工作的基本流程,掌握審計基本方法的應用,培養解決實際問題,撰寫符合規范審計報告的能力。本文作者將從教學內容設計與安排;課程創新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建設三個方面對審計實務課程改革的進行一些思考與探討。
【關鍵詞】 審計實務 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
《審計實務》課程是會計電算化的專業技能課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課程以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為指導方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改革傳統的學科課程結構模式,按照崗位群職業能力要求設置課程。打破以往傳統的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學科課程模式,轉變以工作流程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以課堂講授、討論和案例剖析、實訓操練方法相結合,實施項目化教學。課程內容突出技能性、職業化要求,以理論適度、重在實踐為原則,注重基礎知識與職業技能的雙重考核,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作者聽取了行業一線的會計從業人員和資深會計師的意見和建議,對本課程的教學有一些新的措施。
1. 教學內容設計與安排
1.1對理論部分的教學,力求“少而精”
“少”體現在理論教學夠用即可。把重要的理論知識點講透,并穿插一些案例幫助學生了解審計工作的特點和職業屬性。“精”體現在對理論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上。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又便于記憶和復習。
1.2行業專家參與教學的設計與安排
根據畢業生就業崗位調查,課程內容設計與安排一定要有來自行業專家的參與。精選典型案例,并根據企業實際工作情況進行調整,形成一個貫穿于課程全過程的基于工作任務的案例教學體系。具體做法:教科書以及教參的案例基本都是真實,有成功的,也有慘痛的失敗和教訓。案例一定要進行分類講解,將案例所體現的理論知識一一對應,言簡意賅,使學生養成案例分析的好習慣,掌握案例分析的步驟和技巧。
1.3基于工作任務是教學的核心,突出重點方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審計實務》課程的教材是東財出版社出版的《審計》第三版,該教材在前兩版的基礎上對一些教學內容進行了刪改與壓縮,各章節的題目、標題能清晰的體現為工作任務服務的理念,但是也有不適合的地方,比如有些章節題目是基于工作任務,但內容沒有突出重點,也沒有深入下去,只是對字數進行了壓縮和段落順序的調整。理論和實訓被人為的分開,不利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對應展開,雖然有導讀案例那僅僅是為引出新的教學內容做的鋪墊。對本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安排,教材僅是參考,以審計工作過程為主線的設計案例教學,通過案例來詮釋理論。這一步,案例的設計是關鍵,必須體現簡單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2. 課程創新
2.1突出了職業性
《審計實務》課程教學安排,是在模擬真實的案例背景下,以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工作過程為任務驅動,將理論+案例,案例融于理論的教學模式貫徹于工作崗位的全過程,使整個教學過程突出職業化特點。
2.2突出了應用性
在課程教學中,沒有明確劃分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二者已通過實際工作任務為紐帶有機結合在一起。教學的實施,首先從案例入手,案例分析的每一步,都有理論的支撐,尋找證據和理論相對應。也就是說,案例分析的過程,沒有將理論和實踐人為的分開,而是把抽象的理論,變為形象生動的操作,同時在操作中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了深刻的體會。
2.3教、學、做有相結合,突出實踐性
在教學中,轉變以老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工作導向式教學模式,以一個案例為模板,傳授案例分析的技巧和步驟,其余的案例有學生獨立完成,或者以小組討論方式鍛煉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或者團隊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案例需要三個人合作完成,那么在實踐中,按照三個職責不相容分別設置A、B和C三個崗位。這三個崗位由三個學生分別來擔任,這三個崗位是相互聯系,但職責互不相容,只有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務并密切合作才能實現最后的目標。使教、學、做、用有機地結合,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
3. 教學手段的實施與教學方法的應用
3.1教學手段
(1)創建模擬真實企業背景。通過在課堂上為學生建立了一個真實的企業背景資料,學生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下,完成以審計崗位為工作任務的工作流程。雖然實訓的情景是虛擬的,但其相關資料、經濟業務和案例是真實發生的,學生所需完成的任務與實際崗位,在內容、步驟、方法等各方面完全一致,有效實現了課程以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的培養目標。 (2)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包括使用風格統一、內容豐富、高度仿真,并能動態展示操作過程的電子課件,在實訓環節插播簡短的操作示范錄像,以實物投影儀現場展示操作過程及操作結果等,從而調動學生的眼、耳、手,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直觀。
3.2教學方法
課程組重視教學研究,定期進行教研活動和師生交流,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形成了具有鮮明高職特色的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中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除了基本教學方法外,特別強調以下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任務驅動與情景案例相結合。在實踐教學環節,設計針對給出的案例資料對鑒證對象信息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意見的工作任務。以具體工作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地參與實踐,勤于思考,結合案例調動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使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印證和應用。視屏播放注冊會計師執業的工作場景,營造身臨其境的教學氛圍,結合案例設計問題,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審計工作的過程,幫助學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步驟和技巧,培養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模擬實際工作環境,拉近了教學與實踐的距離。
結語
本文作者通過《審計實務》課程內容設計與安排,教學創新以及教學手段與方法建設三個方面闡述了《審計實務》課程改革中的幾點思考,更多的是希望與同行們探討這門課程的改革思路和創新建設,更好地完成項目驅動下基于工作任務的課程教學目標,為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特色建設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 胡中艾.審計[M]. 第三版.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1.
[2] 林東平,張敏. 高職院校審計學課程實踐教學探討[J]. 廣東教育:職教,2011(8).
[3] 張海曉,王磊.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審計學課程改革[J].時代經貿,2012(9).
[4] 周炳偉.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審計學課程改革探討[J]. 北方經貿,2012(7).
作者簡介:梁華,男,寧夏銀川,1968年出生,信息系統專業碩士研究生,方向:電子商務
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專業教師,講師、會計師、國際商務師、注冊資產評估師(CPV)。
(作者單位:寧夏職業技術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