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十分突出,然而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卻陷入了“教師教的沒興致、學生學的沒興趣”的怪圈。因此本人針對這種教學現狀通過對教學內容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形式要采用研究性教學等方面的研究,探討了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魅力”的方法與途徑,吸引學生回到課堂。
【關鍵詞】 高職院校思政課 現狀 理論聯系實際 創新式教學方式
2005年1月在全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高舉旗幟、遵循規律、改革創新、強化基礎”的總體思路,從對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戰略思考出發,同時也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現實要求出發,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 的重大命題,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只有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了,才能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代代相傳、長治久安。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信心,狠抓落實,切實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1.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已經陷入了“教師教的沒興致、學生學的沒興趣”的怪圈。在思政課課堂上,學生要么背單詞、做作業;要么玩手機、看電影;要么睡覺、聽音樂;更有甚者講話、談戀愛,總之是人在曹營心在漢。教師往往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久而久之在講臺上就照本宣科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放任自流,結果教師和學生表面上都在上課,但實際收效甚微,令人扼腕嘆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職學生受社會就業的影響,功利性比較強。偏重于專業課和應用性較強的課(英語、計算機),輕視思政課,認為這個課沒有實際應用的操作性,認為就是一門副課,出勤混個學分就行了;另一方面,教師的情緒受到學生的影響,備課不認真,敷衍完事,不去思索教學改革和創新,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導致思政課成了“雞肋”。因此,如何改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如何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成為高校急需解決的一件重大事情。
根據筆者多年從事思政課教學的實踐和經驗,要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時效性、吸引力,必須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要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二是教學形式要注重采用創新式教學。
2. 教學內容要始終堅持理論聯系
筆者前面談到過從思政課教學的現狀來看,學生往往覺得這門課與他們實際結合不強,脫離學生思想實際,內容抽像、理論說教多,不易理解和把握,這是導致學生對這門課沒有興趣的根源。因此,思政課教師只有找準和學生思想實際、成長成才要求、全面素質提高的最佳契合點,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理論聯系實際, 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取得教學實效, 必須找準教材中理論的著力點和聯系實際的針對性。掌握理論, 是聯系實際的前提和基礎。不掌握科學理論, 就談不上聯系實際。反之, 不聯系實際, 就學不好理論, 就無法運用理論, 理論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理論只有聯系實際才是常青的。這說明理論聯系實際是對立統一規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在要求。要實現這個要求, 就必須找準教材中理論的著力點和聯系實際的針對性。
首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關鍵點是理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我們所說的馬克思主義, 主要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及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一脈相承的思想體系。了解這一脈相承的思想體系,在思政課教學中不但要介紹思政課教材當中涉及到的重要理論, 更要向學生介紹這些思想如何在實踐當中一步步總結出來的,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這不但因為歷史不能割斷, 如果不了解過去, 就會妨礙我們對當前問題的了解; 而因為這些著作中所包含的許多基本原理、原則和科學方法, 是有普遍意義的, 現在和今后對我們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但思政課教育不僅僅只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視野、方法去觀察、分析、思考、解決歷史和現實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原則。所以在進行思政課教學的同時,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根據當前實際創新教學內容。既要聯系當前世界政治、經濟、科學發展的新情況,又要聯系我國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經驗、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新形勢,努力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充滿感召力,確實能幫助大學生解決其思想上存在的各種現實問題。例如,在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如貧富差距加大、腐敗現象增多、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環境污染問題、“三農”問題、農民工問題、城管問題、城市文明問題、社區自治問題、資源節約問題等各種社會現象;在國際上出現了霸權主義、種族歧視、民族沖突、經濟全球化、東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蕩中導致價值多元化、利益多樣化等現象;另外還有一些和大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如大學生擇業與就業問題、大學生思想道德問題、大學生素質問題、大學生政治參與意識問題、就業壓力增大、就業環境惡化問題,等等。大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對這些現象和很多重大社會問題又無法理解,我們的思政課教學恰好可以運用科學理論來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這些現象和問題,幫助學生排疑解惑,形成理性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其次、教學過程中要貼近學生生活,把握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上正確的引導。
思政課與別的課程不同,專業課交給學生如何生存的技能,而思政課是告訴學生如何做人。當今世界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很多學生一踏進校門就開始為未來擔憂,有的茫然不知所措而虛度光陰,有的未雨綢繆而不知從何處著手,我們的思政課此時應該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大學生活,正確認識就業問題,合理的規劃自己的奮斗目標,科學地制定學習計劃,為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生活,所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來看。例如了解大學生活的特點,如何規劃自己大學生活,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何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作為大學生為什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在進入社會后如何通過法律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讓學生從身邊實際切實體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認識思政課不是空洞的學說,不是書本上冷冰的知識,是而是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學有所用的,從而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實效性和時效性。從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很多學生進了大學之后,志向遠大,樹立了攻讀本科、博士研究生的奮斗目標,這是非常值得贊賞的。于是他們就花大量的時間學習英語、數學和專業課,這也是應該的。不應該的是思政課的課堂也被這些科目的學習取代了,我認為這不能怪學生,問題出在老師身上。思政課的教師講課都會講思想政治理論的重要性,然而抽象的理論對學生來說究竟有多重要?恐怕老師自己都說不清楚。但是我們從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學生不論是專升本還是考研,還是以后就業公務員考試就必須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論,這個重要性就立刻體現出來了。如果思政課教學聯系專升本自學考試內容,給學生適當做一些歷年考點分析和經典例題講解,這對學生會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全面系統的政治理論考研備戰學習,既省力又省時間,還可以不用花錢參加一些五花八門的政治輔導班,何樂而不為呢?關鍵是我們的老師能否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學習發展考慮,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備課,去收集、整理和分析歷年試題資料,以案例教學的方式插入到思政課教學中去。我想這種教學方法一定會受到大多數學生的歡迎,也一定會大大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3. 教學方式上要采取創新式教學
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學的方式都是以“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重教有余,重學不足,使師生交往少、交流少、互動少。這種忽視學生的主體參與,不重視學生自主體驗的“獨白”式教學模式,已經成了學生對思政課普遍不感興趣、厭倦甚至逆反、教學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能夠采取創新式教學方式如在課堂上采取音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討論辯論教學法、問題探究教學法、啟發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平等教學法等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探究,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還可以運用廣播、電視、網絡、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具體、生動地呈現教學信息,再現事物、現象、情景過程,讓學生入情入景,加深感知。例如在進行《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教授順序播放《復興之路》,在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時,可以尋找央視12頻道播出的《道德觀察》,通過觀看視頻,再要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總之就是要把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轉為主動,由“要學生學”轉變為“學生要學”,增強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思政課改革迫在必行,改革的關鍵點在于內容上的教學方式的改變,把簡單的從理論灌輸改為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實際來學習理論。再是教學方法的改變,由原來的填鴨式的教學改為增加學生課堂學習參與性,化被動為主動。使思政課富于時代性、趣味性和靈活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理論得實惠。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C]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2] 魏宏偉:《如何走出高校“思政課”教學難的怪圈》,《中國商界》2 0 1 0 年1 2 月.
(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思政部)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