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維吾爾族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因素,為預防及早期診療提供依據。方法:對我科于2011年05月-2011年12月住院的44例經彩色多譜勒超聲心動圖確診的維吾爾族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母孕期環(huán)境和遺傳等高危因素對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影響明顯,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危險性高。結論:彩色多譜勒超聲心動圖對早期篩查診斷有很大優(yōu)勢,先天性心臟病因素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避免不良因素的影響對減少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病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病 病因 治療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254-01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指出生時即存在心血管系統(tǒng)結構畸型和功能異常,是人類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是嬰幼兒死亡或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亦是非感染疾病中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嚴重影響兒童身體健康。據中國出生缺陷協作組的資料顯示,先心病總發(fā)生率為0.6%~0.8%。現整理并回顧分析我科于2011年05月—2011年12月住院的44例維吾爾族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資料來源。2011年05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4例維吾爾族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男24例,女20例(農村38例,城市2例,農場4例)。患兒因病情反復肺部感染或因其它疾病就診時發(fā)現患有先心病。
1.2 診斷方法。體檢時發(fā)現心前區(qū)雜音,面色發(fā)紺等癥狀,行X線檢查,心電圖,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等多項檢查,綜合分析最后作出明確診斷。
1.3 臨床癥狀。患兒主要表現為:①體檢時發(fā)現心前區(qū)雜音;②面色青紫,口唇及甲床發(fā)紺;③活動后氣促;④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心衰病史;⑤生長發(fā)育遲緩,抵抗力低下。
2 結果
2.1 先心病的分型左向右分流(非青紫型)房間隔缺損(ASD)9例,占20.45%;動脈導管未閉(PDA)4例,占9.09%;室間隔缺損(VSD)24例,占54.55%;房間隔缺損合并室間隔缺損3例,占6.82%,房間隔缺損或室間隔缺損合并肺動脈狹窄3例,占6.82%;右向左分流(青紫型)法洛氏四聯征1例,占2.27%;在我地區(qū)所有的先心病中以室間隔缺損最多見,占54.55%。我地區(qū)屬于盆地地區(qū),這與大多數文獻報道相符合[1]。
2.2 44例先心病與孕期多種有害因素的關系:孕早期感染后服藥20例,占45.45%;未正規(guī)服用葉酸35例,占79.55%;孕期接觸計算機2例,占4.55%;孕期常使用手機34例,占77.27%;父親喝酒38例,占86.36%;父親抽煙36例,占81.82%;家族中有先心病者2例,占4.55%。
3 討論
3.1 先心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據相關資料顯示,先心病總發(fā)生率為0.6%~0.8%。環(huán)境和遺傳中的危險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病率占總數的75%~90%,符合國內外目前研究報道[1]。孕婦在孕早期感冒多為病毒感染所致,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庖疹病毒,柯薩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大多數病毒可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病毒在絨毛細胞內增殖后進入胎血中并感染胚胎細胞;或病毒僅是通過或溢出進入胚胎細胞,不論病毒以哪種形式侵入體內,如果感冒發(fā)生在心臟發(fā)育的關健期,可大大增加子代發(fā)生先天性心臟病的機率。這個觀點已被醫(yī)學界普遍接受[2]。調查結果還顯示孕早期(孕后15~60d)不當用藥可對胎兒有致畸作用。如乙醇、苯丙胺、消炎痛、鎮(zhèn)靜劑、青霉素等與胎兒致畸有關。保胎藥、激素均可增加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機率。絕大部分藥物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在胎兒發(fā)育不同時期造成不同缺陷,故主張孕婦避免用藥或謹慎用藥。葉酸可防止胎兒神經管畸形,正確攝人葉酸,為孕期的一個重要保護性因素。隨著社會及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孕婦在孕期長期使用手機、電磁爐等,其產生的低頻電磁輻射對胎兒心臟發(fā)育亦產生影響,這成為新的先天性心臟病危害因素;孕婦接觸有毒物質如油漆、農藥等化學物質及有害氣體可使卵子及精子畸形,引起胎兒畸型,這些危害已通過動物實驗得到驗證。此外父母親吸煙飲酒,高齡妊娠,營養(yǎng)缺乏,不良情緒影響,都與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有關。以上是環(huán)境中的有害因素對胎兒心臟的影響。另外一方面從胚胎期的遺傳因素考慮染色體畸變、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異常,常可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生,任何基因表達異常,都可影響心臟的發(fā)育,導致先心病的發(fā)生。
3.2 先天性心臟病的預防及治療是為了減少先心病的發(fā)生,防止環(huán)境及遺傳的危險因素對先天性心臟病的影響,應加強維吾爾族新婚夫婦的健康教育,提高新婚夫夫婦對危害因素影響胎兒心臟發(fā)育的認識,在準備懷孕前減少危險因素的暴露,加強孕期保健,開展先天性心臟病常規(guī)產前篩查,發(fā)現異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包括必要時終止妊娠,以減少先心病患兒的出生率。先天性心臟病現階段的治療主要采取內外科互補治療法[3]。一般治療:適當體力活動,強健體質,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均應按時接種疫苗;確診先心病患兒定期隨訪,及時做出何時治療的決定。營養(yǎng)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常存在營養(yǎng)不良及生長發(fā)育遲緩,故可使用一些高熱量配方奶,定時添加輔食,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藥物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常可發(fā)生心力衰竭,肺炎等。可用強心、利尿、擴血管、抗炎等藥物改善心功能及控制感染。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目前的根治方法仍是手術治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介入治療被廣泛運用,它具有損傷小,恢復快,操做簡便等特點,部分替代了開胸手術。綜上所述,醫(yī)務工作者應積極尋找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病的危險因素,采取產前干預及產后有效的治療措施,以減少先天性心臟病的發(fā)生及病死率,先心病雖然在病理解剖、病理生理、血流動力學、手術方式、圍術期處理等諸多方面均表現出了復雜多樣性,但只要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手術和正確的治療方式,其治療結果是滿意的。
參考文獻
[1] 鐘秋安.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研究進展.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11(4):259-261
[2] 蔣莎蟲,段昌群,馬志強,等.先天性心臟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動態(tài).華西醫(yī)學.2004,19(3):510-512
[3] 劉心龍.中國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CHD手術治療.中華醫(yī)學雜志,2004,84(11):88L-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