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政策保障機制 放足“活水”養“魚”
雄縣堅持把文化產業作為區域低碳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第一載體來抓,并為此出臺科學、系統、具有可操作性的扶持政策,在準入門檻、服務措施、要素支持、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最大傾斜,放足“活水”,舍得“養魚”。特別是在資金投入上,雄縣建立了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以保證文化設施建設所需經費的落實,并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密切與對口上級部門溝通聯系,全力爭取上級文化惠民工程資金支持。在縣委文明辦的努力協調下,上級部門劃撥專項資金,籌建了昝崗鎮“鄉鎮少年宮”1座?!笆晃濉逼陂g,雄縣文化經費投入年平均達到了200多萬元。
完善人才保障機制 一流環境留人才
為了促進文化發展,雄縣堅持選配最得力的基層干部抓文化產業發展,并在考核、選拔、任用方面,優先考慮在文化產業發展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干部。同時,雄縣還注重儲備和引進文化創意人才,用最優厚的待遇與一流的環境留住人才。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周振成以雄縣歷史和雄縣鷹爪翻子拳為背景,創作了章回體長篇小說《鷹爪王》,該書榮獲保定市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縣文聯指導基層協會以培養人才為己任,2011年組織了兩次書畫藝術家培訓,共輔導會員近百名,提高了創作水平,壯大了藝術隊伍陣容。目前,雄縣已發展國家、省級書畫、詩詞、楹聯等會員200多人,其中,100多人在全國性展賽中入選、獲獎。此外,作為雄縣傳統民間藝術的代表——花會藝術,在縣委縣政府的扶持下,表演形式日益多樣、普及范圍日趨擴大、參與人數日漸增多。目前,雄縣69種花會遍布全縣9個鄉鎮,形式有高蹺、大秧歌、五虎、少林、獅子會、龍燈會、音樂會、霸王鞭等,參與人員4000余人。
構建秩序保障機制 健康有序促發展
在文化發展上,雄縣堅持規范與保護并舉,積極引導全社會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實施產業發展規劃,避免胸中無數、無序競爭、重復建設、資源浪費,推動文化產業始終在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上前行。雄縣投資百萬余元,于2011年6月底建成高規格、可容500人的縣城數字影院1座,目前已放電影80余場,填補了群眾文化生活的一大空白。雄縣新建的文化廣場長219米,寬207米,面積約75畝。白天,上百人在文化廣場上或唱歌、或跳舞、或做健身操、或下象棋、或唱戲等;晚上,人們在廣場遛彎、散步,有說有笑。雄縣下轄9個鄉鎮全部建立了文化站,文化站總建筑面積達1640平方米,鄉鎮文化站定期組織秧歌表演、大鼓會、京劇演唱、河北梆子演唱、書法展覽,并定期開展圖書日發放活動、體育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此外,雄縣103個村均成立了村民活動中心,并建立了106個農家書屋,平均每村借書總量1500本左右。其中,昝崗鎮的昝東村獲得“省級文明生態示范村”稱號,雄州鎮的黃灣村獲得“全國示范性農村青年活動中心”稱號,朱各莊鎮的胡臺村獲得省級“創建文明生態村先進集體”稱號。